APP下载

建构教育文化资源共享新格局

2020-04-05王丽琴

江西教育A 2020年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居民家庭

王丽琴

新时代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各地通過校园开放日,大力倡导开展全民阅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家庭文化建设;家长走进社区学校,教师走进社区,成立社区合作互助小组等,形成人人爱社区的文化风尚;广泛开展“万师访万家”“百名教师包百村”“千名家长看学校”等活动,与社区工作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家庭学校社区合一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还缺乏有机的联系,三方各自为政,缺少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不能形成合力,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建共治和资源共享。

应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整合资源,真正实现家庭学校社区合一,建构共享新格局?

一、整合力量,统筹规划,制定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制度和协同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相应的教育文化资源平台。协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文化资源,平衡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如家校社合作协会等。本着安全、开放、共享的原则,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学校和社区教育文化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馆、运动场馆可以通过协会向社区居民开放,通过听证会、多方协商等形式,制定开放、使用标准,有的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等可以适当收取低于市场价格的场地费、使用费等。同样,社区资源也可以向附近的学校开放。对于困难家庭,要协同社区开展系列帮扶活动。

利用好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社区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尤其是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军人等,他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和热情,都是宝贵资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支持。学校和社区可以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法制辅导员”“交通辅导员”“家长学校教师”等。

二、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建立一支志愿参与社区建设的兼职教师队伍,做家庭学校社区交流互动的引擎

当前,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学校,学校要发挥专业优势,把教育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文明辐射。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如为社区居民,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老年学校提供活动场所和师资,协助社区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家长学校制订课程体系,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场所等。建立社区服务兼职教师的选聘制度。一方面鼓励居民自愿投身教育文化服务,一方面与学校协商,选派一些品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社区讲学授课,以形成家校社合一的良性循环。

三、广泛发动,引导家庭成员走进学校和社区,做教育文化资源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实践者

重视家庭建设与教育,是解决新时代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难题的有效手段。

教育、民政、妇联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社区、学校等场所,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讲座,充分利用电视直播、网络推送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等,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可以开展“和谐家庭”“五星家长”“书香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特别表彰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同志,树立和宣扬文明家庭、优秀家长、志愿服务者的典型,对于获得奖励的人员,可以采用评分制,作为其在工作单位评优的加分项目。

四、建设家校社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线上平台,通过新媒体形式共享家校社各类教育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各区域、相关社区的“家校社教育文化公共服务全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可共享的资源内容,有针对性地推送各类资源,提供优质化服务。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便捷选择,有效降低家庭成员寻找相关资源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效能,形成教育文化资源共享新格局。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杨柳湖小学)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居民家庭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家庭“煮”夫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恋练有词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