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养老护理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创新建设

2020-04-05刘秋波徐林

江西教育A 2020年2期
关键词:养老基地实训

刘秋波 徐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专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紧缺日益凸显。面对日益严重的养老服务人员缺口,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在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中职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推进教育实习基地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养老服务人员,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需求,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强化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理念,明确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目标

强化教育实习基地教育教学理念。经调查表明,目前中职养老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养老机构工作中专业性水平明显不足,体现在职业素养、技能水平与养老机构岗位的需求有明显差距。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源在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有的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仍然是传统封闭的单向注入式。学校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在课程课时量的安排上也以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比较薄弱,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养老机构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与市场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当今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技能性、实用性,中职学校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理念要由传统封闭的单向注入式向开放的双向互动式转变。学校要争取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建教育实习基地,重组教学内容,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使教育实习基地的教学环节与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明确教育实习基地教育教学目标。养老护理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说应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提升中职学校养老护理专业教育实习基地教学质量,不断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职业标准无缝对接;應按照岗位需求开展教学实训,满足养老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我国养老事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拓展教育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不断拓展教育教学实训基地。为不断提高养老护理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实训水平,中职学校应积极与全省各地养老机构合作,打造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并拓展其功能,推进基地装备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加强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育实习基地使用效益,着力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

开发配套的教育实习基地教学教材。当前适合中职学校养老护理专业教育实习基地使用的教材很少,职校大多直接选用普通高校教材,难以体现中职学校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为此,我们组织养老护理专业教师及全省各地养老机构的同人,编撰适合中职学校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的配套教材,组织教材编委会,研究拟定编写书目及内容,结合现有条件和教育实习基地实际,以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编制了统一规范的高质量校本教材,使编写的教材突出应用性、技能性和实践性。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技巧。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养老护理工作的技能、技巧,要努力实现 “四化一合格”教育实习基地人才培养目标,即:教学形式多样化、实习基地模块化、技能操作程序化、护理工作规范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养老护理职业人。学校应与养老机构在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有效对接,利用学校与养老机构教育实习基地的条件,采用共同管理、合作教育的方式,实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从教育实习基地选拔优秀学生,以满足养老机构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素质,完善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管理

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实训的素质。中职教育因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不仅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双师”素质。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实践,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应每年分批次组织教师前往养老机构教育实习基地参加实践锻炼,帮助教师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更新教学观念,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课堂教学与养老机构实际工作有效对接,还应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激发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体系。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实习基地实践实训教学的效果,完善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体系,在校企共建的教育实习基地,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岗位实际,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块。比如现场听课与评课环节,主要考核对象为年轻教师和新招聘的实习老师,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专家进行点评;教学督导环节,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督导组,深入教学实训基地,检查学生实训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质量检查环节,根据条目逐项检查,写出检查结果和书面依据;学生反馈环节,以问卷或座谈的形式,由学生对教师进行测评,反馈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业务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状况。

四、构建教育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性。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养老机构共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这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养老机构的岗位要求,把养老机构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动态结合,实现校企双方在资源和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化和功能整合,能够有效促进校企双方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达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紧迫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养老护理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严峻,传统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使得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与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实施教育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中职学校只有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技能性和实用性,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才能把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应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养老机构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把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职业标准、岗位要求与养老机构无缝对接,利用教育实习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养老机构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民政学校)

猜你喜欢

养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养生不是养老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养老更无忧了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