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枪专项练习对网球发球速度和成功率的影响

2020-04-04李未名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标枪被试者发球

李未名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标枪专项训练方法对网球发球速度与成功率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有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就“网球发球”“标枪训练”“标枪专项练习”等问题以面谈、电话或微信等形式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询问训练的可行性,听取专家反馈意见及建议,对相关专项训练动作进行选择与排除,改善实验流程,以提高本论文的研究水平与质量。

1.2.3 实验法 选取北京体育大学2015级教育学院网球专项2队学生,每队14名男生,共28人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14人。因入学时,分班已经是随机分配,故本实验不再重新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也有利于实验操作。被试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球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平均年龄(22.4±0.9)岁、身 高(175.5±6.5)cm、体 重(68.2±4.5)kg;对照组平均年龄(21.8±0.9)岁、身高(177.7±3.9)cm、体重(70.6±5.3)kg。2组被试者球龄均为2.5年。实验在2017年10—12月完成。在实验前安排1次前测,实验后安排1次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天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发球速度与发球成功率。实验时间:每周周一、周三、周五3次网球专项课时间。实验地点:北京体育大学网球场。实验器材:600g 软胶球14颗,竹鞭14枝,STALKERPRO2雷达测速枪1台。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2016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组、对照组之间的最大发球速度、平均发球速度和发球成功率分别进行配对t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球速度

2.1.1 最大发球速度 经标枪专项训练,实验组有12人最大发球速度提高,2人有下降,全组最大发球速度从150 km/h 增长为166 km/h,增幅为-4.00%至19.66%不等,实验后发球速度最低值为120 km/h。从数据看出,通过进行2项标枪专项训练,有效提高了被试者的网球发球能力。经研究:鞭打动作并不是某一单一项目中的技术动作,而是在多个项目中都会用到的普遍技术动作。网球发球动作和标枪鞭打动作都是全身性的鞭打动作,由下肢发力,力经躯干传递至肩部及手臂,最后作用于器械上,同时都有着超越器械,二者存在共性。发球的鞭打动作是通过利用人体的手臂和网球拍形成一个链状的辫子一样的结构,然后利用自己的下肢蹬地,躯干的髋关节送髋转体,躯干部位的转动,利用肩关节将力量从肩关节,传递到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和手,最后到达球拍,到达球面上,来完成一次球的击打。击球动作合理与否主要看全身运动的动量能否最终在击球瞬间传到肢体末端。根据雷达测速枪的测速原理,其测试的速度为网球的最大速度,即球触球拍瞬时的速度,而最大发球速度的提升,说明被试者身体产生的能量被更充分的运动到了球拍并作用到了球上。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通过标枪专项练习提高了被试者全身整体发力的能力,增加了被试者的出手速度;或是经过练习,被试者的发球技术动作趋向科学、稳定,以更高的效率把动能通过球拍转化到了网球上。本实验只针对发球速度进行测试,没有测试被试者出手速度,日后如有相关研究,可深入讨论。

发球最大速度有降低的2位被试者,经观察发球旋转较强,而其他选手平击球多。综合看来,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旋转球影响了最大发球速度的提升。

经一般发球训练,对照组有6人最大发球速度提高,8人下降,实验后发球速度最低值为112 km/h,最大速度增幅为-9.42%~6.96%,增幅明显低于实验组,且负增幅幅度大于实验组。

对照组未经标枪专项练习训练,而是采用一般专项课网球发球训练,效果不如标枪专项训练明显。实验组进行的2项标枪专项练习训练是为了提高出手速度以及全身用力能力,对照组最大发球速度增幅较小,极值较低,可以说明对照组被试者出手速度、力量普遍低于实验组被试者。

对照组最大发球速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发球方式的细微改变。网球发球中,平击发球力量最快,准确性稍弱,旋转发球速度降低,但准确率较高,稳定性较强。经观察,对照组被试者在实验后测试时,发球旋转较多,多为侧旋球。依据本发球测试模式,被试者需以最大速度,发进正确的区5球,出界球会影响测试进度。实验组在发球测试时用时较长,原因是被试者大多采用平击发球,稳定性较弱,出界球多。而对照组被试者在测试发球速度时完成时间明显较实验组更短,说明对照组发球旋转更强导致了发球较稳定,进区率稍高。而旋转强的球,速度同会降低,也就导致了对照组最大发球速度较低。

在实验前最大发球速度这一指标中,实验组发球速度最高为150 km/h,对照组最高为157 km/h。经统计,把2组的“训练前最大发球速度”这一指标降序排列,看出对照组中有10人原始成绩大于实验组,1人成绩相等,实验组训练前最大发球速度普遍低于对照组训练前发球速度。经训练,实验组最高速度提高为166 km/h,较实验前有较大提升,而对照组最大速度无提高。经配对t 检验(表1),实验组的最大发球速度P<0.01,与训练前有非常显著差异;而对照组P>0.05,与训练前无明显差异。

综上,标枪专项练习对网球发球的最大速度有积极影响。而最大发球速度只是评定发球能力的其中一项指标,因其具有不稳定性,故在这一项指标中,有的被试者增幅很大,有的被试者甚至有降低。这一指标不能全面地显示发球者的发球速度水平,只能显示在阶段状态内选手发挥的最好水平。

2.1.2 发球平均速度的分析 实验组有14人中有11人发球平均速度较实验前增长,其余3人降幅较小,平均速度最高值由146.8 km/h 提升至149.8 km/h,增幅为-2.16%~11.48%。其中1人实验后最大发球速度有所增长但平均速度下降,属于个例,说明其发球速度不够稳定导致其发球平均速度降低。

对照组14人中有5人平均发球速度增长,9人下降,但看组的总平均速度(表2),相比于实验前有小幅度增长。对照组中有1人增幅达到25.98%,经询问,是因为此被试者在实验前测试中存在伤病,未能发挥正常水平,故前后差别较大。

表1两组最大发球速度汇总

表2发球平均速度汇总

发球平均速度计算5次有效发球的平均成绩,相比于最大发球速度,是一项能更全面衡量发球速度的指标。在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均发球速度上水平相当,训练后,实验组发球平均速度增长非常显著(P<0.01),P 值为0.000,小于0.001,超出SPSS软件显示范围。而对照组增长不显著(P=0.900>0.05)。

在男子标枪训练中有一类提高出手速度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中先投掷标准重量的标枪,后投掷较轻重量的标枪,让运动员的出手力量与速度不断变化以提高出手速度与专项能力。在实验中,被试者所用网球拍重量都在300 g左右,绝大部分大于300 g,而竹条很轻,抽打时可改变被试者出手速度,同理于上述标枪中的训练方式。

严波涛提出,网球发球动作属爆发用力,基本符合大肌肉群优先的原则,在拉长相关用力肌肉的条件下,首先是下肢,躯干等肌肉的加速用力,然后是上肢各关节小肌肉群的加速用力,即下肢蹬伸—躯干前屈侧转—伸肩—伸肘—前臂内旋—上臂转动和手腕屈。标枪是一种技术复杂非周期运动项目,发力亦属于爆发用力。在标枪最后用力中,动量从质量较大的躯干依次向胸、肩、上臂、手腕、手指传递,最后传至标枪上。原地快速抽竹条是典型的标枪专项练习,是发展运动员专项投掷速度的练习手段。通过抽竹条模仿标枪投掷的最后用力动作,从下肢开始发力经过核心区把力传递至上肢,对体会最后用力的发力顺序,熟悉最后用力的发力方法,提高出手速度以及对形成投掷动作定型都有积极作用。而上文提到网球发球的用力与标枪最后用力动作的本质是一样的,经辅助训练,帮助被试者提高出手速度,完善发力模式,是平均发球速度提高的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单手原地投小球训练属于相似情况,小球重600g,大于球拍重量。投掷重物时,在需要发出更大力量的同时,降低了被试者的动作速度,让被试者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用力结构。发力过程环环相扣,上文提到的每个发力部位的参与都必不可少,在投掷重物的过程中,如被试者某一部位没有参与用力或用力不均匀,会造成其发力困难、动作变形、投出球的方向不正确等情况。故能更容易地发现自己发力中的问题,提高发力质量。同时,在投掷训练中,投掷重物可提升运动员的投掷能力,在网球领域,可理解为提升发球时身体所需的力量。

综上,标枪专项练习对提高网球发球平均速度有积极影响。

2.2 发球成功率

发球成功率这一指标中,实验组水平稍强于对照组,两组发球成功率从数据上看训练后要比训练前有所提高,但经配对T 检验,两组P 值均大于0.05,无显著增长。标枪专项练习对提高发球成功率无显著影响(表3)。因本研究最初的着手点主要是发球速度,在发球速度的基础上测试发球成功率,同时也受课堂条件影响,故未采用国际上的ITN测试方法。本实验的发球成功率测试因要与发球速度挂钩,为避免被试者采用二发提高发球成功率,每名被试者需测试10次第一发球,后计算发球成功率。第一发球速度快,同时失误率也较高,标枪专项练习对发球速度的提高有帮助,但发球速度提高后,在此测试模式下,被试者的发球成功率随机性较大,不能完善的表现出被试者发球成功率的综合水平,这也是本实验的不足之一。以后的研究如有条件,可完善测试方法,加入二发成功率测试。

表3 发球成功率汇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经过8周标枪专项练习训练,提高了被试者的出手速度、力量,完善了发力结构,强化了发球动力链,使实验组发球速度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发球速度提升不明显。标枪专项练习对网球发球速度有积极影响。

3.1.2 实验组经标枪专项练习训练后,最大发球速度增幅大于发球平均速度增幅。

3.1.3 结合发球速度,标枪专项练习训练对网球发球的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3.2 建议

3.2.1 本研究2项标枪专项练习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因高校网球专项学生网球发球训练手段较为单一,故可加入课堂作为辅助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球速度。

3.2.2 因条件有限,本实验只测试了网球发球速度与发球成功率,日后的研究如有条件,可加入对选手发球时出手速度、肩关节在各角速度下的峰值力矩等指标的测试,完善研究。

3.2.3 因课堂场地不足、测试时间受限,本研究设计的发球成功率测试方法存在不足,随机性较大,不能完善的表现出被试者的发球成功率水平。日后的研究可采用更加科学、完善的ITN发球测试。

3.2.4 本实验针对特定实验对象展开实验,结论与建议只针对国家二级左右水平的网球运动员,今后可继续研究标枪专项练习对于其他水平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影响。

猜你喜欢

标枪被试者发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物理知识点在标枪运动中的应用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超迷你的吹箭游戏
发球上网的步伐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