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对预测细菌感染的价值分析

2020-04-03杜传冲王桂杰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期
关键词:肺病二聚体阻塞性

杜传冲 王桂杰(通讯作者)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救重症医学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阻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患病率高,合并症多,经济负担重,病死率高。呼吸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原因之一,常见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等。C反应蛋白(CRP)为反映体内炎性水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为反映体内凝血状态指标。本文探讨联合检测这三项指标是否可提高对AECOPD伴细菌感染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急救重症监护室诊治的80例AECOPD患者为对象,其中男52例,女28例,≥70岁者43例,<70岁者37例,吸烟≥600支/年53例,<600支/年27例,病程≥10年57例,<10年23例。入选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中的COPD诊断标准[1],急性加重病程小于三天;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感染疾病等,签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痰液收集:入院当天生理盐水漱口,咳出深部痰于无菌容器内,2h内送检,镜检合格标本进行痰培养,细菌浓度大于107CFU/ml为阳性。根据痰培养结果及感染症状如咳嗽加重、黄痰、发热、胸痛等,分为细菌感染组43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7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离心分离后将血清和血浆分别置于冰箱保存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浆中D-D、FIB水平,血清CRP水平,D-D>0.5mg/L,CRP>3mg/L,FIB<1.9g/L为异常。出院后电话随访半年,记录患者预后情况,预后良好者未复发,未死亡;预后不良者复发或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两组在年龄、姓名、吸烟、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CRP分别为70.66±9.02(mg/L)、10.31±2.13(mg/L),D-D分别为 3.26±1.17(mg/L)、1.10±0.75(mg/L),FIB分别为1.53±0.62(g/L)、2.85±0.25(g/L),两组对比,感染组CRP、D-D显著升高(P<0.05),FIB较非感染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 CRP、D-D、FIB 比较()

表2 两组血 CRP、D-D、FIB 比较()

组别 CRP(mg/L) D-D(mg/L) FIB(g/L)细菌感染组 70.66±9.02 3.26±1.17 1.53±0.62非细菌感染组 10.31±2.13 1.10±0.75 2.85±0.25 P<0.05 <0.05 <0.05

2.3 CRP+D-D两项联合指标对预后评估的灵敏度80%,特异度83%;CRP+FIB两项联合指标对预后评估的灵敏度80%,特异度83%;D-D+FIB两项联合指标对预后评估的灵敏度80%,特异度83%;CRP、D-D、FIB三项联合指标对预后评估的灵敏度82%,特异度82%,见表3。

表3 CRP、D-D、FIB单项与联合检测评估

3.讨论

目前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数约1亿,40岁以上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患病率为27.4%,已经成为“第四大慢病”,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2]。上呼吸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其中细菌、病毒等是主要的始作俑者。目前分辨致病原是主要的治疗难点,因此寻找细菌感染预测指标尤为重要。

CRP即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炎症急性时相期迅速升高的蛋白,研究表明机体血清CRP水平与多种感染疾病明显相关,可反映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并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标准之一,但非特异性指标[3]。本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细菌感染组CRP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是人体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系统,纤溶是溶解血液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产生的降解产物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故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原(FIB)经纤溶酶促降解的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4]。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CAP的急、慢性肺损伤中的血管内外凝血有关[5],重症肺炎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继发纤溶系统亢进,D-二聚体增多,且D-二聚体与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6],故D-二聚体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FIB是肝细胞合成分泌的凝血因子,同时也是应激时相蛋白,长期缺氧、感染可使肝细胞、巨噬细胞释放FIB[7]。冯兰芳等指出FIB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8]。

本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细菌感染组D-D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FIB较非感染组明显降低,与以往结果一致。同时CRP、D-D、FIB三项联合检测对AECOPD患者预测是否感染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指标。

猜你喜欢

肺病二聚体阻塞性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