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美”理论的唐诗英译对比研究

2020-04-01孙国栋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诗歌翻译三美对比

基金项目:该文为2020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世界城地组织专项课题:城地协作视阈下唐诗长安意象的外译研究(编号:cdw72)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典文学当中,唐诗就像一片奇葩瑰丽地绽放在神州大地上。历史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唐诗大家,而李白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将用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对李白的古诗《月下独酌》的六种英译作进行简要的对比评析,其旨不在甄别高下,而是互相探讨译文,切磋译技,以达到译者、作者、读者互为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诗歌翻译;对比;三美

作者简介:孙国栋(1982-),男,汉族,河北保定市人,西安翻译学院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辅助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2

1.引言

在源远流长的汉语文学宝库中,唐诗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艺术水平高超的一座丰碑。李白在唐代诗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文学成就也不同凡响。本文主要是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第一首为研究范本,分别从音、形、意各个角度将该诗的英译本与原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不同译本在与原作对等程度和英译传译效果。通过对唐诗英译作品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以期为中诗英译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2.理论框架

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蜕变。从最初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到独立成为一套理论来指导实际,许多翻译大家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就有一位叫许渊冲的先生,他经过几十年的诗歌翻译,总结出了一系列指导中诗英译的实践指导方法。本文将采用他的“三美”理论来评析《月下独酌》中诗英译。为了使译作能在译语语境当中发挥其优势,就必须意美、音美、形美。所以,我们在评析原诗与译诗的对等程度的时候,一要看音美,二要看形美,三要看意美。一要看音美,也就是说,既然原诗平仄押韵,译诗势必顺口好听;二要看形美,主要是指译诗在句子对仗工整方面和长短方面尽量与原诗相似;三要看意美,意境上尽量保持一致。

3.原作内容分析及英译现状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3.1 原作的音韵及形式分析

从形式上看,全诗一共14行,属于五言古体诗。此类诗歌没有平仄要求,通常是隔句押韵, 亦可中间换韵。其韵式安排是第2、5行韵脚为“亲”和“饮”(-in);第4、6行为“人”和“身”(-en);第10、11、12、14行为“乱”、“欢”、“散”和“汉”(-an)。另外,第1、13行为“酒”和“游”(-ou)。

3.2原作内容分析

月下独酌是诗人李白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开头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3.3原作英译现状

纵观李白诗歌英译作品的五大发展阶段可知不同时期的翻译囿于所处时代的特点,亦现出不同的特色。每个时期的译本都打着时代的烙印,不同国家的译者都会很自然地将自己语言当中的诗歌特色融入到该译的英译当中,形成了丰富的译本宝库。经历过去近百年的发展中,该诗也在不同国家以不同形式的譯本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其中,既有美国译者庞德和英国译者亚瑟·韦利和中国译者罗郁正的十四行体唐诗,也有日本译者小畑薰良的散体唐诗以及严格按照唐诗韵律格式进行翻译的许渊冲版唐诗。

4.基于三美理论的五个译本对比研究。

纵观李白诗歌英译作品的五大发展阶段可知不同时期的翻译囿于所处时代的特点, 亦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将从各时期中分别筛选出一篇佳作,共五个版本的译本同原文进行对比分析。

4.1基于音美和形美上的对比研究

第一个译本(Ezra Pound),译成十四行。除第1、2、3句可押一个[n]的韵外,整首译诗韵角零乱,汉语音韵之美尚无法表达。况且,诗为散体,汉语之形式特点亦无法呈现。所幸之处,就在于作者深谙唐诗之结构,能构利用平仄之道,创造性用英语表达出来,衍生出一种新鲜的英语诗歌形式。原诗中,前两个字是个意群后三个字亦为一个意群。这个特点在译作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invite the shining moon(邀明月)与become party of three(成三人)、The moon lingers(月徘徊)与 The shadow scatters(影零乱)和when being awake(醒时)与after getting drunk(醉后)。

第二个译本(Arthur Waley)、第四个译本(Irving YuchengLo)和第六个译本(Zhang Tingshen & Wei Bosi)均译成十四行。整首诗虽音节整齐,基本仍属于散体诗。相比之下,第五个译本(许渊冲)的译诗却另辟蹊径,巧妙地使用了抑扬格五音步来翻译原作。既把握住了原作的形式特点也巧妙地运用aabbccdd的韵律,使原作的律动美换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综上所述,该版本在音韵形美方面堪称经典之作。

4.2基于意美上的对比研究

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英译诗句中,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对于“花间”的翻译,二是“无相亲”的用词。关于“花间”,译本二和译本三显然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翻译,故可将“花”翻成了tree。此外,“间”字也是想表达作者身处花丛中,饮酒取乐。所以,像其它三个译本中,将之请为amongst和amidst更为反映出这个意思。当然,使用among和amid亦很贴切,但没有前两面两词更具古典韵味。在“独酌无相亲”的英译诗句中,重点是在“无相亲”字上面。“无相亲”表面上看去虽意为无亲无友,相伴身边,寂寞孤单,自斟自饮,其实质上作者想表达自己的满腔惆怅,无人能知,空空一人,对月独饮。所以,仅有no friend或是no kin来表达难免形尽意不达。莫不如像译本五(I drink alone beneath the bright moonshine)中繼续用月衬托心境。

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英译诗句中,“举”和“邀”两个字的翻译呈现出一些不同。“举”字有两个译词lift和raise。根据英语同义词辨析词典,raise的解释为及物动词,常用词,多指把某物从低处升到高处,有时作引申用。而lift的解释为语气比raise强,指用体力或机械的力举起或抬起某物。由此可见,作者此时执酒准备请月与他对饮,颇有心下想法,故此用raise更能达意。同样地,在翻译“邀”时,更要看重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情。在“对影成三人”的英译诗句中,本来想表达出我、月光与我的影子共坐一桌,对酒言欢,但囿于诗歌的形式,原作只提及影与我,没有本句中提出月光。那么月光该不该在译作中出现,能不能用英语译出?不同的译本做了不同的处理。译本三分两句来译,虽使意义跃然于表,却丢失了诗歌之美。译本一和译本三顺着原作进行翻译,又容易让译语读者不知所指。译本二与译本四虽做了增加,还是略显不够。译本五虽能够达意,但后半部分不够凝练,故试译为“Her light with my Shadow makes us party of three”。

在“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的英译诗句中,“无情”和“云汉”是个翻译的难点。原作中“无情”本指作者与月亮和影子的相交已超脱人世情感,而“云汉”指的是遥远的天河。作者借助道家的思想意图表达出他想借这超凡友谊,共游遥远的天际的想法。此外,“无情”和“云汉”皆为虚指,无法找到一词来描述,更难提对等。所以,此处更要借它词来描述这两个概念。译本一用了unfettered friendship有点误译,其它译本都用它词来解释翻译。各有特色,其中译本五Our friendship will outshine all earthly love 很能反映出原诗句的所指。至于下一句的“云汉”不要直接释为“the Milky Way”,还是译本五中的做法,以虚写实,译为“beyond the stars above”。

参考文献:

[1]崔素花,杜耀文.从李白《月下独酌》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93-95.

[2]杜晔.浅谈功能对等论对于英译诗策略的指导意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87-89.

[3]刘学锴,袁行霈.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4]蘅塘退士.《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5]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增订本)[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6]张雪光.《月下独酌》四种英译对比评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65-68.

[7]http://blog.poemlife.com/user1/watersculptor/archives/2008/62924.html.

猜你喜欢

诗歌翻译三美对比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