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交通新基建大数据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0-04-01罗宜春杨顺韬

西部交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新基建国际化

罗宜春 杨顺韬

摘要:文章提出构建智慧交通基建大数据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学校和中国交通运输行业龙头企業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推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多国合作机制建设,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推向世界标准,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中国与东盟智慧交通新基建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新基建;大数据;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0 引言

作为广西重点打造的九张创新名片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将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这一重大机遇牢牢抓住,深入贯彻落实“宽带广西”战略,加速、保质建成面向东盟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在促进对外交流的同时发展区域教育培训产业。同时,广西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国家推行实施的“交通强国”“新基建”等战略中获得了优厚的政策倾斜。而新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为基础,面向中国与东盟各国高质量发展需要,为交通融合基础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高效可行的国际化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近十年更是进入迅猛发展时期,铁路运输、公路交通、民航客运各有发展,基本解决了我国交通运输的供需矛盾,但各项方式发展不够均衡,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因此,国家一直秉承“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随着“交通强国”“新基建”等新国家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在国家发展与对外交流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同时,“新基建”的提出,也明确了要将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交通基础建设中,以建设“信息、融合、创新”的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为重点,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并实现向东输出。依据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趋势来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交通专业技能技术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更好更快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必将长期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要依托,以智慧交通领域新基建项目为抓手,把以大数据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交通信息技术在交通新基建中的应用作为载体,实施“职业教育标准”“行业技术标准”的“软”联通,为交通新基建项目储备国际化智慧交通信息技术人才,为交通强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足够且持续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不断提升服务中国与东盟国家交通发展的能力。

1.2 广西交通发展在国家开放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具有沿海、沿江、沿边和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立足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建立并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同时,还被国家确定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要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为目标,建设区域性、国际性的交通枢纽。此外,广西首府南宁作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核心枢纽,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在交通地理位置和对外交流合作中有着明显优势。

综上可知,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在国家开放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必须要加快发展进程,保证发展质量。这也要求必须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交通专业人才。

1.3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基础优势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仅有的培育交通运输方向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在国内率先与享誉北美的加拿大BCIT开展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加双文凭)的国际合作办学,后陆续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开展国际认证中心建设,开展以合作办学、师资互培互聘、学术交流、科技研发等形式的合作交流,并借鉴西方国际合作经验,与印尼国立技术大学、泰国东南曼谷大学等6所院校进行合作。同时,依托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交通运输龙头企业的海外项目,共同推进、实施并建立了海外人才培训基地,在东盟国家广泛实施和输出职业教育标准,并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活动。

2 校企联合构建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机制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及“新基建”国家战略提出与实施的背景下,本文立足培养符合中国新时代交通新基建要求的国际化人才需求,以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东盟国家合作院校及海外培训基地、经世国际学院等为平台,以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交通运输龙头企业的海外项目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手段,创新建立以校企“双标”(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共建共输为主线的、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具备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并以此提升智慧交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推动中国交通新基建在东盟或泛东盟国际的广泛实施。研究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2.1 构建智慧交通新基建大数据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的目的

依据交通强国战略的要求,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必须要面向国际,加深国际交通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的全球性交通网络,并且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交通运输建设标准、规则制度的变革,提升在国际交通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因此,构建培养机制的目的首先是要发挥其教育培训功能,实现一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中国与东盟智慧交通新基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育摇篮。其次,要发挥其国家合作功能,形成一流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与东盟智慧交通信息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同时,发挥机制的社会服务功能,形成并完善一流人才的培养服务能力。此外,发挥培养机制的行业引领功能,构建一流运行保障平台,成为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发挥培养机制的标准输出协同功能,在构建机制过程中建设一流输出标准通畅体系,使其成为中国与东盟智慧交通新基建教育标准和技术标准输出的新范式。

2.2 构建智慧交通新基建大数据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

2.2.1 實施“中融工程”,服务海外企业项目,实现“双标”共建

当前我国交通行业发展强调关注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而交通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前端,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更了解人才培养的现实方向,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学校在技术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上更具话语权,能为企业技术发展与人才继续培养提供建议。基于此,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构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手段,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

实际上,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华南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等上市大型企业合作,借鉴欧美国家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教育标准,积极开展“润建班”“嘉环班”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5G通信下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标准,打造智慧交通信息技术应用的中国职业教育新范式。

学院还依托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交通运输龙头企业在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河内机场高速公路等4个海外项目,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专业优势,协同、协助企业编制了《公路基础信息数据标准化指南》《综合交通地理信息要素、组织及属性结构设计指南》等6项公路行业技术标准和5项水下爆破类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国内标准体系,奠定服务中国与东盟区域智慧交通新基建的产业经济发展新形式。

以华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共建、共管、共享”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为平台,参与制定了“大数据应用、数据通信”等四个认证体系标准,共建了以华为为代表的智慧交通大数据技术应用中国架构标准、行业技术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培训体系标准等,构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应用标准新模式。

2.2.2 实施“东输工程”,创新海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双标”共输

在注重自身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交通行业发展还聚焦国际,旨在于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使交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准。在此背景下,需要以教育、技术、文化交流为平台,进一步创新建设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海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双标”共输,增强国际影响力。

学院立足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老挝等东盟国家的“万象至中国磨憨口岸高速公路”等10余个海外项目的人才需求,实施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输出智慧交通新基建项目人才培训体系和标准,针对国内外技术人才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服务和支持企业在海外项目的有效实施,并推动项目所在国的专业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每年培训人员在500人次以上。

以企业海外项目的推进和实施为依托,探索并实现与印尼国立技术大学、泰国东南曼谷大学等东盟国家高校或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智慧交通新基建人才培训中心”[3]等四个境外办学机构或海外培训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服务中国与东盟在智慧交通领域建设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为当地培养既熟悉当地文化又掌握现代技术的紧缺型人才,做中国标准的传播使者。

在协助中国交通类企业参与的由国家承建的“一带一路”重大工程中,输出学院与企业共同编制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建设标杆工程,带动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将其作为当地项目招标、实施、验收、运维等方面的参考标准或应用标准。

2.2.3 实施“东创工程”,建立海外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双标”共享

以创新中国与东盟智慧交通新基建项目为载体,依托教育、技术、文化交流为平台,建立海外人才智慧交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交通新基建海外项目向东盟国家展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姿态,让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东盟国家在各类交通建设成果中有明显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中国与东盟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以校企合作共育海外智慧交通新基建信息专业设计技术人才机制建设为基础,依托企业海外项目的不断开展,持续推进与东盟国家地方院校、培训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健全海外培训基地和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标”共享,创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赢局面。

2.3 智慧交通新基建大数据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特点

“交通强国”以及“新基建”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决定了我国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推进以大数据应用为典型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培养。在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构建的交通人才培养机制要契合当前国家外交战略的布局和需求,在为地方储备专业人才的同时,助力中国交通运输类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培养机制要助推中国信息技术标准走进东盟,构建“软技术人才、软技术标准、软职业教育标准”,与东盟国家建立“软”联通的创新机制,助力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和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并带动东盟国家紧跟全球产业升级和转型。总的来说,要探索一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且服务中国与东盟人才输出和本土化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机制,形成学校协同、协助企业开展海外智慧交通领域的新基建项目的“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智慧交通基建大数据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学校和专业协同、协助中国交通运输行业龙头企业,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推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多国合作机制建设,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推向世界,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中国与东盟智慧交通新基建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刘 伟.发力人工智能新基建建新型智慧城市[N].每日经济新闻,2019-03-05.

[2]陈 燕,黄 宁,欧阳红兵.南宁市开展“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试点示范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2):10-13.

[3]韦 耀,郭媛媛.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大定位”创建特色高水平名校[N].中国教育报,2019-06-30.

收稿日期:2020-06-0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新基建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