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

2020-03-31刘念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刘念

【摘 要】 文章叙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自信的来源,即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探索。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道路自信的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依托。探析了革命道路自信的意义与启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了依据。启示:独立自主,立足实际;时刻关注民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道路自信;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自信不仅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且为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南。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自信的来源

1、中国革命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

道路决定命运,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是很困难的。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才找到了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领导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中国这样一个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下如何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实践的,中国革命道路就是在革命实践的探索中找到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随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取得胜利,在革命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中国的特色革命道路,革命就会成功,反之,则走向失败。从1927年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左倾错误,都是由于当时的领导人没有正确的把握中国国情。三次左倾错误也使中国的革命道路遭遇巨大挫折。直至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毛泽东成为党的核心领导集体成员,毛泽东的中国特色革命思想也就成为了党的领导思想,在党内赢得共识。

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信通过总结自身革命实践经验找出来的道路是正确的。1937年的洛川会议确立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议。从抗战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时在人民群众中,农民占大多数。因此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农民问题就变成了主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始终坚持深入农民之中,想农民所想,帮助农民解决困难,让农民了解进行战争的重要性,让农民成为革命的坚实力量。在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導下,在认清中国实际情况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自身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为以后全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这一道路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的成功实践,让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还是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但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的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的战略决战,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到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党的工作重心在乡村的工作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也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也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坚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2、中国革命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自信除了来源于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实践情况所做的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与当时的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来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由于幼年时期的党对当时中国的实践情况认识不全面,缺乏经验,导致革命屡遭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全党开始了探索革命的新道路,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革命形势的严峻。1928年,毛泽东曾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文章,主要是提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论述,并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必然性以及可行性。5月份,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又提出了著名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2]从中阐述所有的理论都要与实际结合,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看问题,为当时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3]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随后,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他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3]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阐述,帮助中国共产党形成共识,凝聚了革命力量,增强了全党自觉地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彰显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二、民主革命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自信的内容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的社会发展脱开了原有的轨道,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矛盾日益尖锐,就造成了不断发展的革命运动。而当时的这种社会特点也就造成了这种斗争不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武装斗争来解决,只有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根据地建设和开展土地革命。

2、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直到党的八七会议,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广大农民进行革命。而当时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解放生产力,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进行武装斗争。因此,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革命斗争才能继续下去。

3、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依托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进行革命的主要战略阵地,更是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依托。随着革命的不断发展,革命根据地也随之扩大起来,根据地如何建设的问题也就日益突出了。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就行根据地的建设,其中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建设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道路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就失去了“基地”,土地革命也就不能顺利进行。

三、革命道路自信的意义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走出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一次伟大的实践,也是探索中国道路的领头军。中国共产党找到的革命道路,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更为后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1、革命道路自信的意义

(1)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中国革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经过中国革命实践的反复检验,从成功、失败再到成功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基础上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并且在民主革命时期不论受到任何困难,都矢志不移的走这条道路,最终认证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了依据。正是民主革命时期的胜利,认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使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成为方向指南。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入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不仅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为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奠定了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革命道路自信的现实启示

(1)獨立自主,立足实际。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因为经验和实践不足,加上马克思主义又是从国外传来。当时完全把苏联成功的经验照搬照抄,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曾经坚持了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随着革命的不断发展和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和苏联国情的不同,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道路。使革命取得了胜利。民主革命时期如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情况更是如此。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独立自主是中国始终坚持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借鉴别国经验,但绝不照搬照抄。

(2)时刻关注民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论述过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也是因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为了得到人民的支持,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措施,帮助改善民生,保证人民成为革命战争的强劲的后备力量。比如进行土地革命、颁布法律等措施都有效的改善了人民生活,为革命战争积蓄力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更加关心民生,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人口大国,民生问题尤其重要。经济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只有人民生活好了,人民才会相信中国道路是正确的,使其拥有威信力和说服力,中国才能坚定不移的继续走下去。

(3)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民主革命时期照搬苏联模式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入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进行各项工作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推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宝贵经验。今天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坚定中国道路的科学性,并且能够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刘 念(1995.04—)女,满族,辽宁北镇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试述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贡献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图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以“革命”之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