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泮托拉唑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2020-03-27周江洪赵正东李艳红

现代盐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泮托拉唑肿瘤

周江洪 赵正东 李艳红

摘   要:为了分析泮托拉唑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给药。结果显示,A组有效率95%,B组有效率90%,C组有效率90%,D组有效率85%。4组数据对比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A组头晕头痛率5%、恶心呕吐率5%、皮疹率0%、肌肉疼痛率0%;B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0%,0%及0%;C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0%及5%;D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0%,5%及0%。4组数据对比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目前,泮托拉唑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且疗效较好。未来该药物在减弱肿瘤抗性、抗过敏方面的市场前景同样较为良好。

关键词:泮托拉唑;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抗过敏

泮托拉唑为20世纪90年代生产,为第3代质子泵抑制剂。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抑制消化系统疾病。泮托拉唑具有疗程短、药物使用剂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低的优势。采用该药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使泮托拉唑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得到推廣应用,本研究于某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对泮托拉唑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A组(慢性胃炎)、B组(十二指肠溃疡)、C组(胰腺炎)、D组(胃食管反流)。其中,A组(n=20)性别男∶女=11∶9,年龄(51.1±5.8)岁。B组(n=20)性别男∶女=12∶8,年龄(50.9±6.0)岁。C组(n=20)性别男∶女=12∶8,年龄(51.6±4.9)岁。D组性别男∶女=13∶7,年龄(50.8±7.4)岁。4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给药。A组(慢性胃炎)给予患者泮托拉唑(20 mg po bid)治疗,B组(十二指肠溃疡)给予患者泮托拉唑(40 mg po bid)治疗,C组(胰腺炎)患者给予泮托拉唑(40 mg+0.9% NaCl 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D组(胃食管反流)给予泮托拉唑(40 mg+0.9% NaCl 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组的治疗效果:A组有效率95%、B组有效率90%、C组有效率90%、D组有效率85%。4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2)4组的不良反应:A组头晕头痛率5%、恶心呕吐率5%、皮疹率0%、肌肉疼痛率0%。B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0%,0%及0%。C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0%及5%。D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0%,5%及0%。4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泮托拉唑及其药理作用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相同,均为质子泵抑制剂。目前,该药物已在临床推广应用。该药物用于治疗各类疾病时,药物进入人体后可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并于胃黏膜壁细胞中聚集,充分发挥活性,抑制胃酸分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健康状况[1]。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药物进入人体后,对细胞色素P45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弱。该药物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静脉滴注两种。通过口服方式治疗疾病,给予该药物40 mg后,药物吸收较为完全,蛋白结合率可达98%,生物利用度为75%~80%。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药物起效速度同样较快。泮托拉唑可经肝脏代谢,因此,为确保疾病治疗安全,伴有肝脏功能异常者,应谨慎采用该药物治疗。

3.2  泮托拉唑研究现状

目前,泮托拉唑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且安全性高。

3.2.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症状以反酸、胸骨后疼痛、咽部异物感为主。如未给予治疗,患者的病情极容易加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不利[2]。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疾病,药物可在进入人体后有效作用于胃黏膜细胞,抑制胃酸分泌,且可使细胞酶活性下降。另外,该药物的应用同样可增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抑制胃食管反流,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为评估泮托拉唑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课题对药物的功效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95%、头晕头痛率5%、恶心呕吐率5%、皮疹率0%、肌肉疼痛率0%,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药物应用安全性高,药效值得肯定。

3.2.2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同样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罹患该疾病的患者疼痛较为严重,疼痛一般集中于上腹部,患者痛苦大。随着病情的加重,疾病治疗难度显著提高。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药物可在抑制胃酸分泌的基础上减轻胃部疼痛[3]。此外,该药物的应用同样有助于修复损伤的胃黏膜,促进病情好转。临床研究发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给予患者泮托拉唑治疗后,患者的Hp转阴率将明显提升,溃疡愈合速度也将有所加快,这对患者疾病复发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发现,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有效率90%,与慢性胃炎相比,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头晕头痛率、恶心呕吐率、皮疹率、肌肉疼痛率分别为5%,10%,0%及0%,提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2.3  胰腺炎

胰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可急性发病。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及早给予治疗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常规采用止痛、解痉、抗感染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尽人意。将泮托拉唑应用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更佳[4]。泮托拉唑进入人体后,可抑制胃酸分泌,且有效抑制胰腺内分泌功能,减轻消化系统损伤。药物进入胃肠道后可抑制胰泌素分泌,这对患者胰腺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发现,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胰腺炎后,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90%,与慢性胃炎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头晕头痛率、恶心呕吐率、皮疹率、肌肉疼痛率分别为5%,5%,0%及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较低。

3.2.4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为消化系统主要疾病之一,本质为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有关,患者多伴有胃黏膜损伤。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使患者的病情得以减轻。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可使患者的pH维持在4以上,促进炎症部位愈合,促使反流症状缓解。另外,该药物在弱酸状态下的稳定性同样较高,生物利用率是奥美拉唑的7倍乃至以上。本课题研究发现,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85%,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本组患者头晕头痛率、恶心呕吐率、皮疹率、肌肉疼痛率分别为5%,10%,5%及0%,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较低,药物应用安全性高。

3.3  泮托拉唑的市场前景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泮托拉唑当前的主要应用方向。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在减弱肿瘤抗性、抗过敏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效果。加之药物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故市场前景较为良好。

3.3.1  减弱肿瘤抗性

报道指出,泮托拉唑具有减弱肿瘤抗性之功效。近年来,我国罹患肿瘤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如泮托拉唑的该功效被证实,其市场推广前景可有效改善。部分学者在研究后认为,泮托拉唑在进入人体后可对肿瘤微环境产生影响。此外,该药物同样有助于减轻组织缺氧症状,使酸性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抑制肿瘤发展,避免良性肿瘤转化为恶性。恶性肿瘤的常规化疗药物以酸性化药物为主。该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但容易对碱性延误的吸收产生阻碍,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泮托拉唑进入人体后,pH梯度可显著恢复,增强5-氟尿嘧啶的功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未来,建议临床通过对比实验,对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使其市场前景得到改善。

3.3.2  抗过敏作用

除减弱肿瘤抗性外,泮托拉唑同样具有抗过敏功效。研究发现,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在過敏反应中广泛参与。过敏反应发生后,患者的机体单核细胞可被激活,表面同样可见TCTP存在。TCTP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清楚,但研究已经证实,泮托拉唑在抑制TCTP分泌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该药物进入人体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TCTP分泌量减少效果更加显著。另外,采用泮托拉唑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样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降低人体过敏应答,抗过敏效果显著。未来,临床应通过动物实验、临床对比实验对泮托拉唑的抗过敏效果进行观察,以使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确定,改善药物的市场前景。

3.3.3  药物经济效益及不良反应

泮托拉唑用药,常见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等为主。该药物单独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物应用安全性高。但有研究指出,泮托拉唑与硫酸阿米卡星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应给予重视,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如见异常,应考虑停药处理。此外,泮托拉唑同样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近些年来,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以及过敏类疾病的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将泮托拉唑应用到各类疾病的治疗中,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治疗成本,这对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可见,从药物的临床疗效、使用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泮托拉唑均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4    结语

目前,泮托拉唑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且疗效较好。未来,该药物在减弱肿瘤抗性、抗过敏方面的市场前景同样较为良好。加之药物成本低廉、安全性强,临床可考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  虹.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研究[J].名医,2019,5(10):229.

[2]何瑞荣,丁少波.LC-MS/MS法测定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9):2 369-2 372.

[3]童国燕.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9):65-66.

[4]浦绍静.胰腺炎治疗中应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方案的症状改善情况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18):172.

猜你喜欢

泮托拉唑肿瘤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治疗癔球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