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通培养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方式探析

2020-03-27王海茹

职业·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王海茹

摘 要:教育的意义在于启迪心灵,引发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本文分析提出,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对沟通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沟通方式的选择,对沟通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沟通方式 贯通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人际沟通的重点是信息交流及情绪等心理因素交流。

教育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进行的思想、观念的交流。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则更侧重于教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困难、疑惑进行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看法进行指正引导。

一、贯通培养项目现状

1.学生特点

首先,自卑与自负交织。贯通培养所招收学生未能进入高中学习,入学后部分学生对于未来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已是准大学生,进入放松状态。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基础较好,中考失利,进入贯通培养项目,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有懈怠情绪。其次,基础学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再次,抗挫折能力较弱。遇到不顺心事情,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2.社会环境状况

网络沟通方式发达,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便捷地发表自己观点。过多的网络交流、文字交流使部分学生不善于面对面交流。网络开放性有利于开阔思路,也会对人生观有不良影响。习近平主席说在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讲:“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非常重要。”学生处于价值观尚未明确阶段,对新鲜事物判断力不足,急需教师进行科学、正向引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只注重物质满足孩子,而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让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充斥生活。部分功利性教育较多,把提高成绩或金钱作为衡量认识成败的主要标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等公益类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

3.学校状况

贯通培养为北京市实验项目,尚未形成统一模式。部分院校贯通学生与大学生同校园学习,部分院校则分为基础学段、职业学段,分阶段分学院进行教学管理。

目前贯通培养项目基础学段进行思想教育者除思政课教师外,以班主任为主,班主任多为语数外政史地等基础学科授课教师兼任,本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但部分教师为非师范类毕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不足,对贯通基础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有利之处在于基础学科教师多为青年班主任,带来了新鲜活力,与学生年龄差距小,交流较为容易。开拓能力强,在班主任工作中敢于尝试,善于创新。

思政课教师多为专业出身,理论功底深厚,通过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研引导。非思政专业的班主任教师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个人理论修养,同时需进行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相关知识学习,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沟通原则与指导思想

1.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需在人格上、感情上尊重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的平等表现在客观看待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以平等观念看待学生。人格上尊重学生情感上关爱,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利于沟通交流。

2.坚持双向沟通

沟通是双方思想、观念的交互,是双方心灵的对话,不可一味填鸭,将师长观念强制灌输给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防御心理,关闭心灵大门,不愿倾诉内心真实想法。因此,教师应少用或不用指责性语言,以关心帮助学生为出发点,先做一名倾听者,给学生一对耳朵,了解其内心,再以旁观者身份给予冷静指点,协助指引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

3.共同面对问题

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角度、同一高度看待困难和问题。学生的阅历和视角与教师不同,在教师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于学生可能是天大的问题。在教师非常看重的领域,学生则可能漠不关心。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面对,共同寻找解决方法,不可从批判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易引起学生对立情绪。教师尝试以学生视角来看待困难,更有利于找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便于与学生一同找到解决途径。同向看待问题,所找寻到的解决方法,也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以学生角度审视问题的同时,需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客观立场,以科学态度寻求解决方法。对于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一些偏激看法,及时予以纠正,换位思考并不等同于纵容错误。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利益共同点、思想共鸣点、引起共情,沟通面对问题,探寻方法,解决问题。感情的共鸣是沟通的润滑剂,但过程中需保持清醒冷静,有大是大非观念,把握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科学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三观。

4.避免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一个人身上某方面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障碍,教学工作中,“成绩”晕轮往往对教师有较大影响,对学生整体认知和评价受其影响。

三、如何提升沟通效果

1.选择恰当途径

现代社会沟通方式多样,其中网络交流在年轻学生中占主流地位。部分学生出现了当面不聊网上聊的情况,还有少部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一言不发,微信聊天滔滔不绝。此种情况的出现于网络的发展有关,也与学生个体情况相关。教师需根据学生个体特点选择恰当沟通方式,以求达到深入沟通,心灵交流的效果。

2.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充分了解情况,创造良好沟通环境

首先,要掌握学生相关资料,例如家庭情况、与家长关系是否融洽,学校人际关系情况等等。这些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全方面多角度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心理状况,有利于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

其次,沟通时创建恰当沟通环境有利于达到良好沟通效果。人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易于放松情绪,易于接受新观点,教师也应避免严肃说教。师生交流可选择校园、学生宿舍等。曾有学生反馈,在教师办公室会感到莫名紧张,即使没有犯错也会感到不安。因此,选择使学生放松的环境,有利于提升沟通效果。

3.语言技巧

(1)语气态度。部分教师工作中遇到问题容易急躁,用讽刺、否定语言进行交流。负面的预期传递了否定情绪与不满意。教师应调整心态,以关心、爱护为出发点,与学生进行交流。

(2)语言用词。少用或不用否定词,以否定词进行交流,学生会感到自己在被否定、批判,而忽略掉教师的关心和善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较重,而盲目与教师对着干。正面争执无效,迂回沟通效果巧妙。尝试改变思路,顺对方意思说,再选择合适时机表明自己的正确观点,效果更佳。

教师与时俱进,学习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常用词汇、网络用语、流行用语等。用学生的语言与之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距离,消除代沟。

(3)善于倾听。沟通中,大多数人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而忽略了对方感受。

利用好眼神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多角度传递信息,向学生表达教师的关心与爱护。

师生之间沟通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以真心为基础,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依据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沟通方式,为学生健康愉快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胡艳红.浅析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

[2]汪慧英.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特点[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3).

[3]潘衛建.论高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4).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