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狂潮来了?

2020-03-27何治民

南风窗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新基建计划

何治民

随着各地本土新增确诊病例降为0例,中国目前的防疫重点转为防境外输入病例,经济发展正在全力复苏。

事实上,从2月中下旬开始,各地就开始“两手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让经济恢复正常运转,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发布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项目投资规划,项目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

在各地的投资计划中,基建仍是重头戏,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开始崭露头角,如大部分省份均提到了有关5G等新基建的规划,一时间,这波约为5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被解读为“新基建”狂潮来袭,备受资本追捧,在市场引起热议。

又是一个“4万亿”?

新基建的概念并不新,也不复杂。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就已提出,加快“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进入2020年,新基建被提及的更加频繁,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中央会议上,曾3次提到“新基建”的相关内容,值得一提的是,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首次提及“数据中心”。

根据央视的表述,“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7大类: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不难看出,最早关于新基建的表述中,并没有“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三项内容,事实上,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早已建设多年,将它们纳入新基建“实在有点勉强”。所以,业内一般将这三项内容称为类新基建,其他4项为狭义的新基建。

从各地投资计划的表述来看,上述7大领域的“新基建”大体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为传统基建补短板,如类新基建;一个是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技术或网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新基建的“新意”所在,强调技术属性及其应用领域。

也正因为如此,在疫情之下,市场对新基建的技术效应寄予厚望,甚至引发猜测,此轮“新基建狂潮”会是2008年4万亿刺激的翻版?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此轮约50万亿元的投资是各地涵盖多年的投资计划总额,其中,已公布省份2020年计划投资总额合计不到10万亿元。事实上,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60万亿元,2019年的基建投资也达到17万亿元,这些都是不小的数额。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有11个省份的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甚至比2019年下降了1%,这些都说明,今年的计划投资总额大小并不足为奇,因为各地每年都会争相发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背后有未来争取中央项目和相关资金支持的考量。

其次,这笔巨额资金只是计划投资金额,并非实际投资金额,也不会全部用于基建投资,投入新基建的投资更少。据国泰君安的研报,在政府基建投资中,尚未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但可以从PPP库细分项目中窥见一斑。目前存量PPP项目总投资规模大概17.6万亿元,其中,传统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碼头、机场、隧道等)约7.1万亿元,约占41%。而狭义新基建项目在17多万亿PPP项目库中,不足1000亿元,占比只有0.5%,即便加上类新基建项目的2.6万亿,央视版“新基建”的投资规模也只有PPP项目库的15%左右,约为传统基建的四成。

此外,这次疫情并非完全针对疫情,在春节前,四川、重庆、陕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经发布了本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新基建的概念也在2018年年底就已经提出,与2008年4万亿被动应对经济危机的非常规举措相比,此次新基建潮更像是一种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规划。

7大领域的“新基建”大体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为传统基建补短板,如类新基建;一个是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技术或网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能否稳增长?

很显然,这次“新基建”潮不会是当年4万亿刺激,有着数字技术基因的“新基建”能否承担稳增长的大任,也有待检验。

还是先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说起。受疫情影响,出口和消费冲击较大,稳增长更多的期待靠投资发力。

如果按支出计算法来统计GDP,投资部分叫“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中大部分来自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有三大类: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其中,制造业投资不具有反周期调节能力,而房地产投资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各地放松房地产的政策只能屡次以“一日游 ”而落幕,如此一来,基建投资无疑再次承担了逆周期调节的重任,能否如愿呢?

我国固定投资增速从2009年开始,已连续下滑10年,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4%。

而另一方面,过去这几年,随着去杠杆、资产新规等金融行业整顿带来的信用收紧,基建投资增长失去了往日丰富的资金流,增速从2017年的19%骤将到2018年的3.8%,并一直持续到2019年也无半点变化。

据西南证券的测算,如果要对冲消费放缓对经济的影响,使2020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6以上,基建投资增速至少需要在12.4%以上。2020年1-2月,全国固定投资增速为-24.5%,基建投资同比-30.3%,要想全年达到12.4%的增速,后续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新基建有着天然的技术和互联网属性,从长远来看,未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特别是5G技术,显然已激起全球新一轮的技术竞赛,但现实是,目前投资规模还比较小,占固定投资的比重也有限,对当下稳增长而言可谓是有心无力。以广东为例,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涉及金额约为1万亿元,占广东省计划总金额近17%,其中,涉及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类新基建金额超过90%,而狭义新基建项目投资金额仅占1.6%。

狭义的“新基建”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它们需要应用于具体的产业发展中,才能放到技术的乘数效应,让产业转型步入快车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决定新基建能否发挥作用的是技术应用条件成熟度,即一系列配套措施是否到位,比如行业标准、技术研发与突破等,显然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攻克,换句话说,即使政策扶持和资金到位,新基建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拉动经济增长。

这些年来,基建投资收益低且投资回报周期长,不确定风险大,企业无法成为投资主体,自然而然落到了地方政府身上,但地方政府都有经济指标考核任务,新基建又无法在短期发力,此时,地方政府难免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在具体在落实投资计划时,势必会有所衡量,这也是新基建投资规模占比小的原因之一。

说回“三驾马车”,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功效曾一度突破60%,2019年回落至57.8%,依旧远远超过其他投资和出口,如果三驾马车对经济贡献程度考虑,似乎刺激消费才是稳增长的得力举措。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地方早已行动。3月9日,南京市市委书记、市长相继出现在小吃店和书店消费、购物,接着,各地党政一把手纷纷效仿,亲自带头“下馆子”,试图引导消费。

随后,消费刺激政策升级。3月13日,发改委、工信部、央行等23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19条措施。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已经有10余个省、市、特区政府向市民发放消费券,试图发挥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其中,南京发放的消费券总金额达3.18亿元,也是目前发放消费券总额最高的城市。

目前,发消费券的方式能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仍有待观察。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内居民杠杆率已超60%的情况下,势必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挤压,让刺激效果打折扣。

那到底如何稳增长?不少专家的建议是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都市圈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率为60.60%,与国外发达国家依旧有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今后10年,70%~80%的新经济增长动能,将集中在国内若干大都市圈内,仅都市圈发展一项,每年就可拉动经济增速0.5~1个百分点。如何继续发挥都市圈发展的积聚效应、释放都市圈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

“新基建”意欲何为?

既然新基建无法承担稳增长的重任,那各地争相布局新基建又有何用意?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大流行”,战疫进入下半场,国外悄然变成主战场,全球金融系统也随之震荡,3月份内,美联储两次降息,并重启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让美国重回零利率时代,各国央行随之开启“放水竞赛”,市场却用脚投票,多国股市两周内3次熔断。此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省際投资差别较大,云南、福建、四川、河南、陕西5省的计划投资总额均在3万亿元以上,其中,云南高达5万亿元的规模。

此时,各地之前发布的投资计划无疑给市场一剂兴奋剂,且不论投资计划能否落地、达到预期,但从过往投资拉动经济的经验来看,此轮投资计划刺激政策本身就有提振市场信心的效应,在全球股市震荡下,新基建概念股的逆势走高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是疫情赋予新基建的现实意义。

新基建的用意更多地指向未来发展与竞争。狭义新基建的本质就是一种技术,决定着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在国内,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各地都在寻求新的增长动能,用数字技术迭代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可行路径,新基建就成了产业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的新力量。

国际上,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竞赛,各国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为未来的数字经济竞争做准备,而中国和美国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中国此时发力新基建,颇有要赢在未来的意味。

此外,仔细分析各地发布的投资计划,发现省际投资差别较大,云南、福建、四川、河南、陕西5省的计划投资总额均在3万亿元以上,其中,云南高达5万亿元的规模。在财经评论员肖磊看来,这不是巧合,背后考量的是“关乎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以云南为例,此次云南的基建项目中,涵盖玉磨铁路、大瑞铁路、沿边铁路、沿边高速、跨境电网和智能电网等,基本上都为东盟和中国的跨境贸易做铺垫。随着云南补齐基建短板,未来中国跟缅甸、老挝、泰国等的贸易将实现有大规模增长,这也将成为制衡东边的越南,以及西边印度最有效的方式。

新基建专注未来,又凭借技术和互联网属性,给市场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疫情之下,更是成为资本的新宠。但新基建要发挥作用需要长期投入,当下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资本热捧下,新基建如何避免沦为新一轮的资产泡沫?政府的强政策刺激如何确保不扰乱现有产业发展局面,不造成新的市场扭曲?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新基建投资的资金如何保障,能否引入市场化的融资方式?

毫无疑问,当下这些事情能否妥善处理,也将影响着新基建未来能否实现美好的宏愿。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新基建计划
成本控制理论下A公司基建投资业务转型升级研究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中国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暑假计划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