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对梅毒患者的诊断意义

2020-03-27晏燕刘剑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免疫能力螺旋体体液

晏燕,刘剑秋

(1.吉林省一汽总医院 检验科,吉林 长春;2.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医院管理办公室,吉林 长春)

0 引言

梅毒属于因梅毒螺旋体造成的慢性性传播病症,主要经性接触、母婴感染以及血液感染等途径进行传播,梅毒螺旋体发生感染后,能够在机体中潜伏,当机体抵抗能力出现降低时引起发病[1-3]。本次研究通过梅毒患者在病情进展期间,其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能力变化情况,研究两者间存在的联系,以便为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至2018 年在本院收治70 例梅毒患者为研究组,且该组均属于未接受驱梅治疗的患者,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初次筛查检测全部属于阴性,70 例患者中,男性49 例,女性21 例,年龄20~66 岁,平均(32.45±5.68)岁,一期梅毒21 例、二期梅毒32 例、潜伏期梅毒17 例。再随机选取身体各项指标无异常的70 例志愿者为常规组,其中男性45 例,女性25 例,年龄22~59 岁,平均(31.99±4.95)岁。两组检验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判定标准

根据梅毒判定标准进行诊断,按照既往病症、病症表现、身体检测以及实验室检验标准进行整体分析,并做出最终判定。此外,需要剔除病史超过2 年、病理资料不完善或者患者配合度较低、未征得参与者或者家属认可签署知情书者。

1.3 实验室检验方式

(1)血液标本收集与处理:收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2 mL 外周静脉血,添加肝素抗凝结,放置在4 ℃的环境内存储备用,所有标本需要在血液样品收集完成后2 h 内进行检验。

(2)检验方式:本次研究的检测分为体液免疫能力与细胞免疫能力的检验。体液免疫能力检验为使用西门子特定蛋白分析仪BNP 设备,对IgG、IgA 以及IgM 等各项标准进行检测。细胞免疫能力检验使用ELISA 检测设备,检验外周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外周T 淋巴细胞亚群主要检测NK 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研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液免疫指标检验结论对比

检 测 发 现,研 究 组 整 体IgG、IgA、IgM 指 标 分 别 为(15.57±4.11)mg/dL、(3.17±0.65)mg/dL、(1.46±0.30)mg/dL,常规组(3.66±4.21)mg/dL、(2.26±0.55)mg/dL、(1.11±0.24)mg/d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期梅毒相比,二期梅毒与潜伏期梅毒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梅毒与二期梅毒体液免疫指标对比,IgA、IgM 指标明显低于二期梅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随着疾病的进展体液免疫能力出现亢进,见表1。

表1 两组体液免疫指标检验结论对比( mg/dL)

表1 两组体液免疫指标检验结论对比( mg/dL)

注:*P<0.05,表示与常规组对比;#P<0.05,表示与一期梅毒对比,▲P<0.05,表示与二期梅毒对比;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类别 n IgG IgA IgM研究组 一期梅毒 21 13.73±5.21 2.48±0.36 1.18±0.27二期梅毒 32 16.55±4.17*# 3.57±0.46*# 1.78±0.37*#潜伏期梅毒 17 15.35±3.78* 3.03±0.43*#▲ 1.45±0.25*#▲合计 70 15.57±4.11* 3.17±0.65* 1.46±0.30*常规组 70 3.66±4.21 2.26±0.55 1.11±0.24

2.2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检测结论对比

研究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期梅毒相比,二期梅毒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较低,潜伏期梅毒出细胞免疫指标与一期梅毒患者相比,、NK 指标明显较低,指标明显高于一期梅毒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期梅毒患者相比,指标明显较高,NK 细胞检测值明显低于二期梅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梅毒患者机体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能力缺陷,特别是二期梅毒患者免疫能力缺陷情况最为严重,见表2。

表2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检测结论对比, %)

表2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检测结论对比, %)

注:*P<0.05,表示与常规组对比;#P<0.05,表示与一期梅毒对比,▲P<0.05,表示与二期梅毒对比;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类别 n CD3+ CD4+ CD8+ CD4+/CD8+ NK 细胞研究组 一期梅毒 21 65.22±3.16* 39.23±4.25* 22.70±3.15* 1.38±0.43* 21.29±3.76*二期梅毒 32 60.77±3.55*# 32.56±3.84*# 29.99±3.30*# 1.18±0.32*# 16.22±2.66*#潜伏期梅毒17 62.10±3.74*#▲35.38±3.05*#▲32.18±2.64*#▲1.27±0.34*#▲14.26±3.15*#▲合计 70 61.51±3.21* 35.55±5.12* 32.00±5.72* 1.16±0.38* 12.30±4.96*常规组 70 70.24±3.76 42.77±5.12 22.18±3.62 1.88±0.31 22.48±4.15

3 讨论

梅毒是一类多发的慢性性传播病症,据相关调查表明,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某些城市甚至是成倍增长的情况,病症的发生与梅毒螺旋体感染存在紧密关联,而人是梅毒螺旋体唯一的感染源。此类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传染过程可分为3 期,患者在此期间常表现出反复的隐伏和再发。梅毒螺旋体对于青霉素的敏感性较高,但患者依旧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并且存在血清学实验连续不转阴的情况,因此认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与治疗效果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梅毒不仅是单纯的微生物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传染性的免疫性疾病。对此病的研究也引起多数学者的关注,但大部分的研究是关注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实验以及梅毒螺旋体的抗原性研究,现阶段暂时缺乏关于梅毒螺旋体的发病原理的细致研究[4]。大量资料显示,体液免疫能力、细胞免疫能力均能对梅毒的发生产生影响,这点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动物实验便可看出[5]。

部分梅毒患者在经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RPR 滴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便停止下降,长时间处于阳性状态,医学上便将这一现象称为是血清固定,其发生率在4%~40%,可能随患者病程延长而增加,导致患者血清固定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早期梅毒治疗未选择首选药物进行治疗或者剂量不足,治疗不规范。(2)病毒的类型、病期以及治疗时间的早晚。(3)患者体中仍具有深在的病灶或者生物学位假阳性。(4)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T 淋巴细胞在胸腺的作用机制之下,可分化为亚群与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的细胞因子,其具有一定免疫调节和杀伤力,在抗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细胞为Th细胞,可分化为Th1与Th2细胞。Th1细胞的主要作用为介导细胞免疫反应,促使细胞免疫应答,使巨噬细胞活化,具有清除细胞微生物的作用。而Th2主要为介导体液免疫反应,对于Th1细胞分化的与增殖进行相应的抑制,Th1与Th2共同维持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平衡,两者相互调节相互作用。亚群主要是免疫抑制性T 细胞,其在抗螺旋体感染的免疫功能便是使机体免疫反应得到抑制,并抑制自身反应性细胞活性,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削弱梅毒螺旋体感染清除的能力,免疫抑制性T 细胞,升高则表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虽然现阶段,国内对于免疫性功能的研究结论较多,但是缺乏大量关于梅毒免疫功能的研究,既往研究普遍针对梅毒血清学进行研究,针对梅毒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有关实验较少[6-8]。有研究认为,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清除和体积细胞免疫具有一定联系,T 淋巴细胞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具有关键作用,其与梅毒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整体体液免疫功能检测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各病情进展阶段相比,二期梅毒与潜伏期梅毒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一期梅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梅毒与二期梅毒体液免疫指标对比,IgA、IgM 指标明显低于二期梅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随着疾病的进展体液免疫能力超出正常水平。且常规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显著高于研究组整体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病情进展阶段对比,二期梅毒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一期梅毒,潜伏期梅毒的细胞免疫指标与一期梅毒患者相比,、NK 指标较低,指标明显高于一期梅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期梅毒患者相比,指标明显较高,NK 细胞检测值明显低于二期梅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梅毒患者机体存在较为显著的细胞免疫能力缺陷,其中二期梅毒患者免疫能力异常表达最为突出[9-10]。

总而言之,通过梅毒患者进行体液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检验,能够准确掌握患病情进展情况,以及机体各项指标变化,且能够提升医师诊断精准度,尽可能避免误诊、漏诊情况出现,帮助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得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免疫能力螺旋体体液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齿垢密螺旋体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政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数字化学习免疫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金龙胶囊对肝癌TACE后HBV—DNA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色草金生长、消化和免疫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