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链视角下糖料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3-25郑佳舜甘敏思黄永禄梁树辉吴彩霞罗登杰张畅陈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朗姆糖料制糖

郑佳舜,甘敏思,黄永禄,梁树辉,吴彩霞,罗登杰,张畅,陈鹏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四面环山,包括四个乡、四个镇,全县占地2 816 km2,耕地面积4.87万hm2,拥有25万人口,甘蔗是主要农业产物。为响应国家农业品种有量化、耕作和收获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智能化、灌溉水利化、经营规模化的“六化”战略,上思县大力发展和延长糖业产业链,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优化制糖循环经济,提升糖料的综合利用效率并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在为制糖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因此,糖料蔗产业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利于保障龙头企业和种植户的根本利益,是糖业向高效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基本战略,是广西农业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机械化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1 上思县甘蔗种植产业背景

据统计,上思县糖料产量从2000—2007年逐年增长迅猛,2007年之后的10年内都处于250万~300万t的较稳定状态,甘蔗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图1、2),这些稳定且充足的糖料来源为上思县的糖料蔗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命力。直到2018年上思县甘蔗产量降至208万t,种植面积达最低值3.05万hm2,较上一年分别减少20.93%、21.75%。据了解,上思县甘蔗种植产业努力向“双高”迈进,要求667 m2产量达到5 t,含糖量达到14.50%。甘蔗产量和种植面积降低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探讨。

图1 2010—2018年上思县甘蔗播种面积(资料来源:文献[1])

图2 2000—2018年上思县甘蔗产量(资料来源:文献[1])

2 上思县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情况和现有优势

上思县境内有上上糖业有限公司和广西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两家规模较大的蔗糖加工业有限公司,两大企业的生产供应链流程如图3所示。上上糖业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白砂糖、赤砂糖、食用酒精、复混肥的生产销售。昌菱制糖有限公司除了生产经营白砂糖、赤砂糖、食用酒精、复混肥外,还将蔗渣用于锅炉燃料、糠醛、生物质热电联供等,其中生产糠醛的废渣也被用于生物质热电联供。

实线、虚线、间断虚线分别表示两家均有的、上上糖业有限公司、昌菱制糖有限公司的生产链。图3 两大企业的生产供应链流程

糖蜜的主要利用方式有作饲料、制备酒精、生产酵母等[2],对于糖蜜加工工艺较为完善的昌菱公司来说,糖蜜主要用于生产朗姆酒。我国的白酒几乎全是由粮食酿造,朗姆酒是制糖业的延伸产品,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填补了国内使用糖蜜生产朗姆酒的空白。公司于2011年开始建设朗姆酒生产线,至今已达成年产2万t的朗姆酒生产规模,并使产品检验中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厂内有一条预调酒生产线,可达到3 000瓶·h-1;2条朗姆酒生产线,可达到6 000瓶·h-1。朗姆酒的发酵液和生产酒精的废液在甘蔗种植季节可以液态肥供给农民作为肥料,喷施在甘蔗叶上,非种植季节将生产成为浓缩干粉用于生产复合肥。制糖原料产生的滤泥用于生物肥生产制造。

昌菱蔗渣1×25 MW热电联供项目占地面积约11.53 km2,是国内首例采用制糖剩余的甘蔗渣与糠醛渣共同作为燃料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发电量1.625亿kW·h,年供电量1.430亿kW·h,相当于年替代标煤约8.84万t,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2万t。在发电供电的同时对外供热,每年向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供热864 105.1 GJ。电厂热效率榨季约70%,非榨季约40%,全年平均约50%,远远高于纯冷凝生物质电站(约35%)。昌菱热电联供项目利用甘蔗渣、糠醛渣等丰富的生物质燃料资源进行发电,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项目在发、供电的同时向昌菱制糖、制酒、糠醛、酒精发酵液浓缩干粉项目供热,拓展了朗姆酒、糠醛、生物肥的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链。热电的生产比制糖生产提前1~2个月,同时也为80多人提供就业平台。

3 糖料蔗业主要存在问题

3.1 甘蔗的种植产业

3.1.1 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制约糖料蔗产业规模化发展

上思县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3—5月高温少雨,适合幼苗期甘蔗生长;6—10月高温多暴雨;11月到次年2月气候凉爽但台风频发;地形上,上思县处丘陵山地,大多数耕地处于山区,且分布不规则,种植面积零星分散,导致多数甘蔗产业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上思县目前有6 666.7 hm2双高基地,30 666.7 hm2非双高基地(坡度大于15°),非双高基地面积远大于双高基地。因此,极端降雨、台风及山地、坡地极大限制了甘蔗种植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进程。

3.1.2 本土适应性农业机械研发滞后与配套缺位

甘蔗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机农艺配套、工农工艺技术配套等突出问题[3]。上思县双高基地甘蔗种植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但甘蔗收割难以完全实现机收,上榨季全县甘蔗机械收割总量仅为3 000 t,甘蔗主要依靠越南、云南两地民工人工收割。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机械化管理模式在非双高基地更不宜用,机器匹配程度更低,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除了地形地貌对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制约外,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低、农机机械性供需不对口、机械化投入资金不足、基层农机技术人员不足、农机技术保障力度不够等均一定程度影响了上思县机械化水平的发展。

3.1.3 甘蔗品种的选育和田间管理模式尚待完善

农户种植技术普及力度不足,在甘蔗的种植上仍存在许多误区。上思县甘蔗品种的选育、研发和推广较为滞后。目前双高基地的主要甘蔗品种为桂糖42号,全县甘蔗种植主导品种是桂糖22号,甘蔗品种单一,不防倒伏,倒伏后难以实现机械收割。当前甘蔗的生产效益的提高还是有赖于机械化的提高,但目前还没有普及机械收割的甘蔗品种,选育出来的桂糖55号仍处于推广阶段。此外,农户在甘蔗的种植上仍存在许多误区,甘蔗生长病态就以为是病虫害导致,在未能分清楚根本原因前就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致使未能解决甘蔗生长问题,反而加大了种植成本,也造成环境污染;上思县农户为提高田间单产,甘蔗种植行间距较窄,不合理的植株密度导致甘蔗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甘蔗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上思县农户对蔗田水肥管理意识有待提高,2018年双高基地平均666.7 m2产量7 t左右,但农户施肥的成本较高,导致经济效益不显著。

3.2 农产品加工与市场管理

3.2.1 制糖成本周期性上涨,糖料蔗产业链日趋单一

上上糖厂与昌菱制糖有限公司都以制糖为主导产业,但近2年白砂糖价格处于周期性下调通道,制糖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倒挂的局面。南宁糖业2018年度亏损13亿元,预计上上糖业在2019年将会继续亏损。国家执行的第三年关税保护将于2020年到期,国外市场的冲击将会让糖业市场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公司经营面临较大困难。蔗农和糖企成本刚性增长,这也会影响减弱蔗农的积极性。因此,延长产业链、增加生产附加值是当前困局的解决办法。然而,上上糖厂的蔗糖产业较为单一,副产品少,产业的综合利用、加工途径较为简单。昌菱制糖有限公司目前仅通过以糠醛做原料在用电高峰期焚烧用以填补供电、生产朗姆酒等二次加工。利用甘蔗焚烧制备酒精用作浓缩干粉或复合肥的饲料的产业,也因为有研究发现废液有微毒而没再推广。主导产业成本的上升与较低的产业附加值,将使两公司的高效发展面临挑战。

3.2.2 产品技术革新迟缓,市场推广力度尚显乏力

两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食用糖、糠醛、朗姆酒、纸、浓缩干粉、复合肥、生物肥。其中,食用糖还是沿用传统加工法生产,随着工艺的进步,其市场竞争力也不占优势;糠醛生产与纸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很难闻,达到一定程度会受到环保部门的管制;酒精发酵液和酒精废液在甘蔗种植季可用作液态肥料喷施,非种植季节可生产成为浓缩干粉,用于生产复合肥,但雨后土壤体积剧烈膨胀;以上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产品应用和推广上面临挑战。上上糖厂将滤泥用于生产生物肥,依靠外销增加生物肥市场;而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与湖南豫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成了专业从事生产和销售生物有机肥的项目,主要生产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通过厂内生产的肥料年产量近10万t,但生物肥的制备利用率大概只在20%~30%。生物肥与朗姆酒主要面临市场推广营销的难题,首先当地农民对生物肥的认识较少,喜用复合肥,且生物肥生产制造的规模效应不强,难以在全省甚至在全国创造竞争力;朗姆酒生产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甘蔗产业链的延伸循环经济实则是有重要的意义。但朗姆酒的口味不是国人所喜欢的,无法适应市场和群众的需求,因此,未形成良好的市场销售,也未在海外扩展市场。

3.2.3 从业人员学历低龄化、老龄化,技术型人才不断流失

上思县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少,农业科技含量低,农科所、植保所、土肥站、乡镇农业站等县级工作单位专业人员少,从原来的4~5个到近几年的每站只有1~2个,人才流失严重。专业单位虽重视对农机的培养,委托广西农校对单位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但效果不大。

4 提升上思县糖料蔗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蔗地改良力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对于非双高基地还是有部分田地需要整合土地资源,确保每块土地有公路达到和土地小块并大块整治,让土地更好地利用起来;通过糖厂给肥料、农药等形式鼓励农户加入双高基地建设,加大蔗地扭转力度,推行节省人工和机械化的种植生产手段;及时选育高产、高糖、高抗的甘蔗品种,合理甘蔗种植密度,结合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适当套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耐旱和固氮能力,或利用甘蔗种植保护行套种玉米、花生、马铃薯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坚持做好水肥一体化农田管理措施,提倡缓控施肥,及时选育和种植高产、高糖、高质、高抗的甘蔗品种。依靠科技发展糖料蔗产业,实施节能、降耗、减排的加工生产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品牌牵头、科技驱动。

4.2 企业携手合作社,做大做强蔗料糖业

发展生态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和农业企业,新一代的农民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同时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只有从根本上引导农户提高种植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帮助农户减少亏损。公司应壮大自身经营实力,创新新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多元化融资平台[4]。湖南某糖厂吸引大量合作社加入,已达到30 000 t·d-1的甘蔗尾叶的回收量,上思县与其相比还达不到这样的效率。因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合作社,不仅能使上思县进入创新突破蔗糖产业的建设,延长糖料蔗循环产业链,有效提高产业附加值,更为农牧业循环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4.3 加大人才引进,加强农户种植的技术推广

要抓住机遇,留住人才,紧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包括专业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发展经济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和农业企业,新一代的农民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加快建立各乡镇培训体系建设,结合各乡镇的资源和特色,增加农业高新技术培训,确保农户得到更实用的技术,使农民能够增产增收。从根本上引导农户普及提高种植技术,积极通过有技术、有经验、有实力的合作社,以民间组织带动农户对农业种植的认知,传递和弥补市场技术的不足,最大程度帮助农户减少亏损,实现高收益。

4.4 工业-农业-旅游业结合,打响生态文明经济产业

利用朗姆酒产业的兴起,促进糖业产品产业化结构调整。一方面上思县保持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糖业经济效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朗姆酒特色产业优势,如瓶装酒除一般的增值税之外还征收消费税,是仅次于烟草的税收品种,如果将糖蜜生产酒精改为糖蜜生产瓶装朗姆酒,其销售收入及税收会大大提高。上思县同样可以以打造朗姆酒项目为契机,将旅游休闲、制糖及朗姆酒文化结合,依托朗姆酒生产、制糖生产、生物有机肥、糖醛生产等产业链,通过合理配置当地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等资源,以工业旅游拉动小镇建设发展,打造最具特色的广西生态工业旅游镇——朗姆小镇。

猜你喜欢

朗姆糖料制糖
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非蔗化”情况调研报告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2022年广西糖业工作要点
——加快提升糖料蔗生产现代化水平
立陶宛朗姆酒转卖台湾贵了数倍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
朗姆酒的夏天
自动控制技术在糖厂蒸发系统中的应用
制糖过程中还原糖问题的初步研究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