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3-24曾李林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治疗仪盆底肌力

曾李林

江西省会昌县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2600)

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分娩可能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盆底功能障碍为产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产妇的盆底功能[1]。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产妇盆底肌肉功能,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以往,临床常采用盆底康复训练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无法起到显著效果[2]。近年来,随着盆底康复技术不断发展,盆底康复治疗仪逐渐被临床应用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且具有一定疗效,但临床有关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50例盆底肌力损伤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年龄24~42岁,平均(29.01±3.46)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14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23 kg/m2,平均(20.43±1.06)kg/m2。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28.96±3.51)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13例;BMI 17~22 kg/m2,平均(20.31±1.0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自然分娩;经盆底B 超检查、尿动力学等检查确诊为盆底肌力损伤;可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伴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

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主动收缩会阴部、肛门、尿道等部位,强化产妇控尿能力,每次收缩5 s,然后放松,连续重复做20 min,2次/d,连续干预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采用法国PHENIX 型盆底康复治疗仪,并评估Ⅰ类Ⅱ类盆底肌纤维力与疲劳度,治疗仪模式选为肌力恢复,频率为30 Hz,脉宽为500 μs,进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电流强度以产妇明显感到极弱收缩但无痛感最佳,20 min/次,2次/周,连续干预4周。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0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0 s;Ⅰ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1 s;Ⅱ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2 s;Ⅲ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3 s;Ⅳ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4 s;Ⅴ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5 s[3]。(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子宫脱垂、腰骶痛、痔疮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

治疗4周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力比较(例)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8,P=0.066),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盆底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与肌肉、神经及结缔组织共同承托盆腔器官,具有维持盆底功能与结构的作用。女性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收缩用力极易导致会阴神经、肛提肌等组织损伤,且随着时间的推迟,产妇体内的其他肌肉组织也会发生改变,使产妇盆底功能降低,盆腔器官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间越久,病症损伤越严重[4];同时,随着年龄、产次的增加,盆底结缔组织损伤会随之加重,最终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女性健康。

相关研究指出,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有助于降低子宫脱垂、痔疮等并发症发生率[5]。以往,临床常采用盆底康复训练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盆底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力功能训练,并依据产妇恢复状态给予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收缩能力与紧张程度,促进盆底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盆底功能恢复,减轻或预防分娩过程中导致的盆底肌力减退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6]。但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单独应用盆底康复训练对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7]。

盆底康复治疗仪是通过对产妇进行仿生物电刺激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本研究将其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在于,盆底康复治疗仪属于一种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技术,通过刺激产妇盆底肌肉使其进行被动收缩与放松,提高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神经肌肉反射能力,从而达到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盆底功能的目的,并可减少痔疮、子宫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8]。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例数较少,未进行远期疗效评估等,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治疗仪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