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动排痰仪结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24王丹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鸣音例数重症

王丹

南昌市第三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0)

重症肺炎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重症疾病,特征为肺组织实质性损害,临床表现为痰鸣音、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高热等,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评估病情及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以往临床上常采取人工叩击的方式促使患者排痰,虽有助于缓解病情,但效果仍有待提高。振动排痰仪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可通过振动起到松动痰液,进而使痰液顺利咳出的作用,有利于肺炎的控制,可降低气管插管的风险[1-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振动排痰仪结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93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6~73岁,平均(44.58±3.61)岁;病程5~17 d,平均(11.23±1.15)d。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17~72岁,平均(44.52±3.80)岁;病程4~16 d,平均(10.76±1.0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诊断标准:符合《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3]中确定的机械通气指征;依据美国感染协会和2007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重症肺炎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主要标准(需采用机械辅助进行通气的患者;感染性休克,需接受血管收缩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的1项或次要标准[呼吸频率≥30次/min;氧合指数≤250 mmHg(1 mmHg=0.133 kPa);氮质血症;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且少于4×109/L;已累及多个肺叶且发生病变;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且<100×109/L]中的3项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长期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精神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人工叩击排痰结合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取舒适的坐位或侧卧体位,护理人员五指并拢成背隆掌空状,借助腕关节的力量,严格按照由外至内、自下而上的顺序并维持一定的节奏感叩击患者背部,应注意避开脊柱、胸骨等重要器官区域,3次/d,15 min/次,40~50下/min,在叩击的同时鼓励患者咳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期间若患者出现气促现象,需及时为其供氧,增加饮水量,以促进痰液排出。

观察组采取振动排痰仪(美国,therassist型)结合护理干预:首先,固定振动排痰仪的工作模式,初始可选择“成人自动标准”模式,直径90 mm的圆形海绵叩击头;然后,指导患者取侧卧体位或坐位,保持舒适姿势后启动振动排痰仪的开关,由操作者手持仪器手柄,严格按照由外至内、自下而上、先右后左的顺序在患者后背移动8~10 min,期间关注患者的身心感受,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节叩击频率与单次叩击的时间,对于提示湿啰音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叩击时间与频率;此外,因患者常伴随呼吸困难、躁动、高热等症状,责任护士应根据其病情程度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时刻关注症状的变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辅助患者咳出痰液,并评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预防与护理措施,如对于口腔存在较多黏液的患者,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第1、2、3、4、5天的排痰量(测定以每日吐至痰液量杯中的痰液量为准)。(2)比较两组痰鸣音改善情况,以听诊结果为标准,痰鸣音彻底消失,日排痰量>60 ml为优;痰鸣音有所改善,40 ml≤日排痰量≤60 ml为良;痰鸣音未改善,日排痰量<40 ml 为差;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排痰量

观察组第1、2、3、4天的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第5天的排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痰量比较(ml,±s)

表1 两组排痰量比较(ml,±s)

组别 例数 第1 天 第2 天 第3 天 第4 天 第5 天对照组 46 26.03±6.41 43.85±7.30 50.65±7.63 45.40±9.05 32.57±5.72观察组 47 37.28±7.03 52.39±9.20 67.12±9.45 50.14±9.22 22.31±5.25 t 8.066 4.952 9.236 2.502 9.015 P 0.000 0.000 0.000 0.014 0.000

2.2 痰鸣音改善情况

观察组痰鸣音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痰鸣音改善情况比较

3 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呼吸系统急重症,患者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此外,过度的机体防御反应可加重呼吸窘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成了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关键。

以往临床常采用人工叩击排痰,通过气流的振动,促使痰液脱落后咳出,由排痰原理可知,叩击的力量越大,咳出的痰液量越多,但较大的叩击力难以很好地控制,而且多数患者对此的耐受性较差,若减小叩击力,则排痰效果欠佳,且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振动排痰仪充分利用了水平力与垂直力的作用,使得呼吸道黏膜的痰液松动、液化、脱落,随后沿主气道排出,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及穿透性强的优点,同时,对肺底深部痰液的作用效果也十分显著,可增强呼吸肌力量及咳嗽反射,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在使用振动排痰仪时,固定的频率可预防皮下出血,不仅能够单纯地进行叩击、振动,还可将两者混合使用。护理干预是具有针对性、规范性的护理方式,可结合患者病情及疾病特点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安全、饮食、体征等方面的护理,结合振动排痰仪效果更为显著[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1、2、3、4天的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第5天的排痰量少于对照组,痰鸣音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振动排痰仪结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样本量较少,导致研究数据可能存在偏差,影响结果的可信性,后续还需更深入地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振动排痰仪结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加快痰液排出,消除痰鸣音。

猜你喜欢

鸣音例数重症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更正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