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障碍训练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0-03-24方苗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障碍康复

方苗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1)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相关报道指出,约51%~73%的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1]。该病会造成患者吞咽困难、呛咳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其进食、进水,不利于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引发误吸、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积极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于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吞咽障碍训练仪是一种物理治疗仪器,通过电刺激产生的低频电流刺激患者面部神经,可增强肌肉协调性,从而改善其吞咽功能[2]。本研究探讨吞咽障碍训练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7~76岁,平均(56.54±4.28)岁;病程3~14周,平均(10.05±1.34)周。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6~79岁,平均(57.19±4.32)岁;病程4~14周,平均(10.14±1.08)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3]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进食困难、饮水呛咳;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的吞咽困难;吸入性肺炎或合并肺部感染;存在喉部手术史。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1)发音训练:嘱咐发出“f”音,完成后缓慢吸气、屏气,然后发出“a”音,每个发音练习3次,3 min/次,2次/d。(2)空吞练习:指导患者行坐位,然后练习空吞咽,连续练习10次后进食小口固体食物,反复咀嚼,吞咽后空吞数次,完全咽下后进饮2 ml 水,练习10次空吞咽。(3)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深吸气、呼气、憋气,最后咳出;告知患者深呼气时口唇缩小,腹壁内陷,缓慢将气体呼出,然后深吸气,保持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1:2;屏住呼吸5 s,练习3次短咳嗽,同时收缩腹肌,咳10次。(4)针对性吞咽训练:轻度吞咽障碍,协助患者选取半卧体位进食,躯干上抬30°,肩下垫软枕,保持头颈前屈;食物的选取应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至正常食物,避免食用难咀嚼或黏性较大的食物,一口食用量以3~5 ml 为宜,避免过多食物从口中漏出引起误咽或进食量过少导致刺激强度不足,进食前先空咽数次,喂食时使用金属勺轻压舌部,刺激吞咽反射;中度吞咽障碍,在轻度吞咽障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吞咽肌群进行训练,用冷藏后的纱布包住舌头并进行舌部四周运动或用凉纱布摩擦舌面,棉签蘸水后冷冻,刺激患者舌根、咽后壁、软腭等部位,指导其进行下颌运动训练、用手指按摩甲状软骨及下颌下方皮肤,15 min/次,2次/d;重度吞咽障碍,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按需给予鼻饲进食,可适当选取营养汤类,200 ml/次,3次/d,鼻饲期间鼓励患者经口进食,当进食量恢复至正常生理需求的一半并连续2 d 无呛咳后拔除胃管,避免因长期鼻饲导致吞咽系统的废用性萎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训练仪:采用美国Chattanooga 生产的 Vitalstim 吞咽障碍治疗仪,波宽为700 ms,电流为1~15 mA,频率为30~80 Hz,1对电极,双输出通道(口腔期将通道Ⅰ电极A、B 水平放于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C、D 放置于瘫痪颊部;咽喉期将通道Ⅰ电极A、B 水平放于舌骨上方,通道Ⅱ电极C、D 沿正中线垂直放放置于舌骨、环状软骨处),保持电流平稳,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30 min/次,1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

1.3 临床评价

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吞咽功能:使用吞咽功能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估两组吞咽功能情况,从患者呼吸、软腭运动、咽功能、自主咳嗽等方面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为46分,评分与吞咽功能成负相关[4]。(2)并发症:记录两组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误吸、肺不张、肺栓塞、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

干预前,两组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4 周后 t P观察组 44 32.30±3.09 24.58±4.27 9.716 0.000对照组 44 33.53±3.11 29.36±4.12 5.359 0.000 t 1.861 5.344 P 0.066 0.000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因大脑皮质损伤、脑干损伤等原因致使食物无法顺利进入食管,进而出现吞咽困难、误吸、呛咳等并发症[5]。长期吞咽功能障碍可扰乱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导致体内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从而降低患者抵抗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仪利用预设刺激程序,以刺激患者咽喉部,从而诱发面部肌肉自主模拟正常运动,改善肌肉功能,于电流刺激下进行空吞动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吞咽障碍训练仪联合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利于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Vitalstim 吞咽障碍训练仪发射频率较低,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对运动终板处产生生理电刺激,促使外周神经去极化,从而收缩肌肉,加快局部微循环,提升面部肌肉协调性、灵活性,诱导吞咽发生;低频电刺激能对舌咽神经、喉返神经等产生反复刺激,使大脑中枢兴奋,提高突触功能,加快吞咽反射能力恢复;此外,该仪器能够增强吞咽肌群功能,改善咽部血流,促使喉上抬,进而保护气道,预防误吸,降低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通过指导患者口唇、舌肌等部位进行被动训练,严格控制吞咽体位、进食量,利于促进构音和吞咽器官的血液循环,加快吞咽模式形成,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从而改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吞咽障碍训练仪联合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障碍康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