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配合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0-03-24万文婷朱剑通信作者丁岚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遥测康复训练

万文婷,朱剑(通信作者),丁岚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指血管阻塞所致的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短促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血供、改善心肌缺血为主,而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常用的治疗措施,可帮助患者重建血运,改善心脏供血。但术后恢复过程漫长,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改善心功能及预后效果。康复训练可依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术后锻炼计划,利于提高机体耐力,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功能的目的[2]。同时配合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可有效掌握患者的心脏状况,准确识别心律失常等不良现象,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普通心电监测的46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的4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0~74岁,平均(61.49±5.61)岁;病变动脉支数,单支24例,双支18例,三支4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2~73岁,平均(61.51±5.58)岁;病变动脉支数,单支25例,双支15例,三支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普通心电监测:入院后,采用迈瑞PM-7000型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心功能状况,若出现恶性变化需及时处理;同时,开展常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予以低脂、低盐饮食,合理控制体质量指数;此外,实施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治愈信心。

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具体如下。(1)康复训练:a.术后1~3 d,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以缓慢步行为主,5~10 min/次,以患者耐受为宜,3~4次/d;b.术后3 d,护理人员依据心肺评估试验结果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即指导患者做关节灵活操,活动全身肢体,注意避免运动受损,5 min/次,指导患者进行步行、平板、功率踏车等有氧运动,30 min/次,5次/周,实施弹力带、哑铃等抗阻训练,30 min/次,5次/周,期间询问患者感受,若出现不适则立即停止运动,并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坚持做腹式呼吸操、缩唇呼吸操,并采用气道廓清技术等进行肺康复运动,2次/d。(2)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采用北京百诺代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PD-9000型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即定时观察患者QRS 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现象,并记录T 波、P 波形态;持续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合理确定放气次数,并选取合适袖带,及时调整监测部位;及时更换电极片位置(尽量选取肌肉较少处),若电极片缺乏黏性或监护仪波形受干扰,需更换电极片,更换前应使用乙醇球擦拭待干燥后将其贴紧,原来放置电极片的位置也应做清洁处理。

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3 临床评价

(1)心功能指标:干预1个月后,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 室 射 血 分 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2)生命质量:干预1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及身体功能,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LVFS、LVEF 均高于对照组,LVES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LVFS 为左室短轴缩短率,LVEF 为左室射血分数,LVESD 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组别 例数 LVFS(%) LVEF(%) LVESD(mm)观察组 42 26.28±3.04 59.61±5.39 30.18±3.46对照组 46 23.55±2.79 54.25±5.17 34.53±4.15 t 4.393 4.760 5.313 P 0.000 0.000 0.000

2.2 生命质量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及身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 s)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状态 身体功能观察组 42 64.32±7.04 75.61±8.39 72.18±8.46 79.24±9.13对照组 46 55.75±7.29 67.25±7.57 62.53±7.15 70.19±8.41 t 5.599 4.914 5.795 4.840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冠心病属临床多发疾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所致,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可疏通动脉血管,恢复心肌供血,但术后仍需采用科学护理措施以促进康复。常规护理多通过心理、饮食、健康宣教等措施进行干预,可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3]。但受传统观念及疾病本身的影响,若后期运动支持较少,则不利于增强患者心肌运动的耐力,会延缓心功能恢复进程,且长期卧床易出现血栓等现象,影响康复进程。

康复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评估患者个体情况并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耐力,从而加快心功能改善。运动是康复训练的核心,本研究通过有氧训练、抗阻力训练及呼吸训练等多种运动方式,提高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4];此外,适宜的运动量利于调节内皮细胞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且利于增强心肌耐力,提高功能贮量,加快心功能恢复。配合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可准确记录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状况,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该仪器可于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便于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监测患者运动过程中的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数据,从而保障训练的安全性[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LVFS、LVEF 及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及身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VES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配合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强心肌运动耐力,加快心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遥测康复训练
前馈复合控制在提高遥测跟踪性能中的应用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远程控制式遥测地面站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WPF的遥测CAS信息实时监控系统设计开发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遥测方舱温度调节方法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