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 实施- 检查- 处理循环管理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的影响

2020-03-24余文慧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藏药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余文慧

福建省宁德市康复医院精神科 (福建宁德 352000)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有研究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终身患病的概率为0.645%,且由于该疾病迁延难愈,极易反复发作,随时有恶化的可能,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且需患者长时间服用,但由于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难以坚持用药,另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藏药行为,不但对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影响,还极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此外,个别患者还会将药品攒起来顿服或下次服用,导致药物中毒,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35~56岁,平均(43.5±3.2)岁;病程1~6年,平均(3.2±1.3)年。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36~55岁,平均(43.2±3.5)岁;病程1~5年,平均(3.6±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脑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合并躯体其他部位疾病的患者;存在人格障碍的患者;存在酒精依赖及药物依赖等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饮食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干预,并给予其常规药物(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连续两个月实施常规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具体如下。(1)计划(plan):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成立考核小组,确定发药培训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医护小组中的成员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及理论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发药的规章制度、操作步骤等;此外,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2)实施(do):医护人员应依据并严格遵守制定的发药步骤,并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发药,同时严格执行医院中的“三查八对”制度;发药过程中,仔细核对药物名称、患者姓名等信息,患者用药后进行检查,避免藏药情况的发生,此外,还须对水杯中的水、地面上的水、药等进行检查,避免丢药、吐药等行为的发生;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劝说,以提高用药配合度,若患者不能配合用药,则与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在家属的同意下可实施强制性的用药措施,重点观察既往有藏药行为的患者,若发现藏药行为,则及时对其进行教育,若患者多次存在藏药行为,护理人员可安排其单独用药,并且加强对其用药观察;用药过程中,为避免患者吐药,则于用药后对其进行30 min的观察;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4]。(3)检查(check):护理人员及时反馈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各种反馈问题,重点检查发药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不定期考核负责发药的医护人员,并比较其考核前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5]。(4)处理(action):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改进,且需增强培训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断完善此良性循环,尽量减少差错的出现概率,并将成功的经验作为下一个阶段顺利进行的依据[6];不断完善发药环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情况,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水平,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连续干预两个月。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藏药行为的发生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及用药依从性:于护理管理前、后,采用MMSE 评定患者的精神状况,总分30分,评分越高表明精神状况越好;采用MoCA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总分30分,评分越高表明认知能力越强;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完全坚持用药治疗为完全依从,基本坚持用药治疗为部分依从,未能配合用药治疗为不依从,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藏药行为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藏药行为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1,P<0.05)。

2.2 两组MMSE 及MoCA 评分比较

护理管理前,两组MMSE 及MoC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两组MMSE 及MoCA 评分均高于护理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MSE 及MoCA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MMSE 及MoCA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护理管理前比较,aP<0.05;MMSE 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oCA 为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

组别 例数 MMSE 评分 MoCA 评分护理管理前 护理管理后 护理管理前 护理管理后观察组 46 22.02±1.04 28.34±2.26a 20.51±1.62 26.02±2.01a对照组 46 22.07±1.07 25.27±1.91a 20.49±1.57 23.06±1.88a t 0.421 3.924 0.521 3.747 P 1.253 0.037 1.234 0.039

2.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由于缺乏自知力,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知识的认知程度往往不高,难以认识到遵医嘱用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从而造成藏药行为频发[7]。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配合临床干预,合理安排、严格监督用药情况,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藏药所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8]。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大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都会朝着康复状态进展,但此时其心理状态依旧特别脆弱,尤其当受到一些刺激后,病情极易复发,甚至会出现恶化[9]。有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不但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还能促进快速康复[10]。

近年来,PDCA 循环护理管理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护理管理是一种致力于全面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措施,通过成立专业的医护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促进科学化管理目标的实现[11]。此管理措施包括4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通过一系列循环措施及改进工作的实施,促进医护质量的改进[12]。有研究表明,在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发药的过程中实施PDCA 循环管理,可保证科室内发药工作有序进行;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并通过培训促使其掌握发药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可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监督管理用药情况,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用药的行为,改善治疗效果[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藏药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MMSE及Mo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PDCA 循环管理法能够缓解患者的情绪,改善其认知能力及心理状况。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强对精神分裂症实施相应的PDCA 循环管理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PDCA 循环管理法,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藏药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藏药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藏药资源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