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0-03-24黄秀娟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治疗仪肌瘤

黄秀娟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肿瘤,形成过程缓慢,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月经量增多、子宫出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子宫肌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需长期卧床休息,下肢缺乏运动,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DVT 患者多表现为患肢麻木、下肢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加剧患者病情,延缓康复进程[2]。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通过向肢体反复充气,以形成循环压力,达到加快血液循环,预防下肢DVT 的效果[3]。本研究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DVT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年龄27~58岁,平均(46.37±4.28)岁;多发肌瘤21例,单发肌瘤29例。对照组年龄25~57岁,平均(47.21±3.92)岁;多发肌瘤22例,单发肌瘤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经B 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的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处于哺乳、妊娠期的患者;有下肢DVT 史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按摩下肢;嘱患者多饮水、多食瓜果蔬菜,根据患者意愿指导其下床活动。

观察组给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B910A 型)联合针对性护理: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将双下肢放入套管中,模式选择ABC,压力为60~80 mmHg(1 mmHg=0.133 kPa),对足、小腿、大腿依次充气,充气持续20 min,3次/d,持续使用7 d;使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放置患者腰骶部,热敷1 h,按时更换热水袋,以保持水温,热敷期间注意观察皮肤变化,预防烫伤;禁食生冷食物,多食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增加饮水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护理人员依次按摩患者大腿、膝盖、小腿等部位,重点按摩腓肠肌、比目鱼肌,每个部位按摩2 min;术后6 h 指导患者活动足趾、伸屈下肢、行踝关节环绕动作,25 min/次;配合进行翻身、屈髋、屈膝等腿部活动;患者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使其高于心脏20~30 cm,屈曲膝关节15°;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下肢皮肤变化,包括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等,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医师,并采取对应措施。

1.3 临床评价

(1)血流动力学指标:干预前、干预7 d 后,采用TosHiBA-6000型超声仪检测患者下肢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血流量。(2)凝血指标:干预前、干预7 d 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并使用凝血仪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3)记录干预期间下肢DVT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

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 后,观察组下肢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凝血指标

干预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下肢DVT 发生情况

观察组干预期间发生下肢DVT 2例,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发生下肢DVT 9例,发生率为18.75%(9/48)。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7,P=0.02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流平均速度(cm/s)干预前 干预7 d 后观察组 50 15.26±3.29 33.52±4.17对照组 48 15.28±3.47 28.55±3.13 t 0.029 6.652 P 0.977 0.000组别 例数 血流峰速度(cm/s)干预前 干预7 d 后观察组 50 30.44±4.85 58.61±5.41对照组 48 31.55±4.62 52.34±5.75 t 1.159 5.562 P 0.249 0.000组别 例数 血流量(L/min)干预前 干预7 d 后观察组 50 1.19±0.11 1.78±0.31对照组 48 1.21±0.14 1.41±0.40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纤维蛋白原(g/L)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干预前 干预7 d 后 干预前 干预7 d 后观察组 50 4.03±0.58 3.08±0.31 31.12±2.24 40.35±2.14对照组 48 4.04±0.76 3.62±0.49 31.36±2.36 36.64±2.43 t 0.073 6.547 0.517 8.029 P 0.942 0.000 0.607 0.000组别 例数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时间(s)干预前 干预7 d 后 干预前 干预7 d 后观察组 50 15.12±1.26 19.26±1.42 12.53±1.89 15.27±1.93对照组 48 15.36±1.39 17.34±1.06 12.26±1.42 13.24±1.28 t 0.896 7.561 0.797 6.110 P 0.372 0.000 0.427 0.000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临床多表现为疼痛、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等,若不及时治疗,易引起输卵管病变,导致不孕,需及时进行手术切除[4]。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全身麻醉使患者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受阻,且手术范围较广,盆腔血管壁易受到损伤,增加下肢DVT发生风险[5]。此外,患者术后长时间制动,下肢肌肉松弛,减缓血流速度,盆腔易淤血,进而诱发下肢DVT。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按摩患者双下肢锻炼肌肉舒活性,具有操作简单、实用、安全性高等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用于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凝血指标,减少下肢DVT 的发生。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是诱发下肢DVT 的主要因素。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利用机械按摩代替人工按摩,通过对按压局部形成循环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淋巴流动,预防血液淤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此外,充气加压还可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从而促进凝血指标改变,减少下肢DVT 的发生。针对性护理充分分析可诱发下肢DVT 发生的风险因素,利用按摩、热敷等方式促进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并增加饮水量,稀释血液黏稠度,利于加快血流速度[6];此外,针对下肢制动实施翻身、活动等措施,改变患者肌肉状态,促进其双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综上所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快血流速度,降低下肢DVT 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治疗仪肌瘤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