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3-24曹宝珍赖晓敏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危重症呼吸衰竭通气

曹宝珍,赖晓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呼吸衰竭属老年群体的常见病,该病是由有毒气体或微小颗粒引发的呼吸系统炎症反应,可导致呼吸道气流受限,患者早期以咳嗽、气短等症状为主,待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则表现为胸闷、喘息、呼吸衰竭等,极大地增加了临床治疗及病情恢复的难度[1]。目前,临床治疗AECOPD 呼吸衰竭患者以序贯机械通气为主,并实施常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但整体护理效果欠佳。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由护士长带领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开展系统化的护理工作,可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从而弥补常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在AECOPD 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AE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65.54±2.71)岁;病程1~8年,平均(5.34±1.57)年;其中,Ⅰ型呼吸衰竭24例,Ⅱ型呼吸衰竭21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5.14±2.92)岁;病程1~8年,平均(5.65±1.40)年;其中,Ⅰ型呼吸衰竭25例,Ⅱ型呼吸衰竭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伴有呼吸衰竭。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做好病房卫生清洁工作,予以饮食与用药指导;同时,巡视病房时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观察组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小组:由具备丰富护理经验和过硬专业知识的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2)系统培训:首先,在组内开展系统性的知识培训,由接受过呼吸机专业培训的主任医师、护理专家详细讲解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包括参数设置、操作方法等,重点讲解序贯通气的操作技能和参数模式、呼吸道护理管理技巧、排痰技术、口腔清理与护理方法等相关内容;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了解小组成员的薄弱知识面,并予以针对性地强化,以提升小组的整体综合素质。(3)细分职责:组长负责指导组员学习机械通气、人工通气的相关知识,协助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每月在科室内组织开展护理会议,主要讲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改进措施;组员负责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4)完善制度:由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完善各项制度、标准,包括护理流程、机械通气标准、感染控制标准;组长负责监督护理工作情况,了解呼吸机管道护理质量、机械通气质量,而组员则定期在小组内反馈情况,共同讨论以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5)落实措施:小组成员定期巡视病房,在巡视过程中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为其冲洗口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评估吸痰效果;此外,依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与完善护理方案。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焦虑情绪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1)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该量表包含害怕、乏力、焦虑、心悸等2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即1~4分,各项得分相加乘以1.25即为SAS评分,总分为10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PaO2、Sp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aO2及SpO2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aCO2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PaO2 为动脉血氧分压,SpO2为血氧饱和度,PaCO2 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72.39±2.14 78.36±1.08a观察组 45 73.44±2.20 92.64±1.10a t 0.939 25.312 P 0.563 0.007组别 例数 SpO2(%)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81.65±2.19 93.57±1.25a观察组 45 81.23±2.25 97.68±1.30a t 0.367 6.286 P 0.754 0.015组别 例数 PaCO2(mmHg)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48.57±0.86 44.19±0.43a观察组 45 48.60±0.91 36.13±0.52a t 0.067 30.012 P 0.853 0.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比较(分,±s)

注:SAS 为焦虑自评量表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 45 59.21±1.36 50.24±1.97 12.220 0.012观察组 45 59.30±1.40 45.31±1.56 19.007 0.009 t 0.127 4.855 P 0.789 0.018

2.3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对照组 45 8.67±1.35 40.12±7.24观察组 45 4.32±1.15 30.24±7.45 t 6.231 2.611 P 0.016 0.020

3 讨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是医疗领域新兴的一种优质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由优秀的护理人员组建成小组,并且小组成员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均接受过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对专业知识、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深,可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促进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患者病情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4-5]。有研究认为,护理小组经过培训与考核后已全面掌握序贯通气的知识与操作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与优质服务,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6-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PaCO2、PaO2、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aO2与SpO2水平提升,PaCO2水平下降,且观察组PaCO2、PaO2、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有条不紊的护理工作,易获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可,可更好地调整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加之护理小组在巡视病房时会及时做好更换体位、冲洗口腔与心理疏导等工作,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8-9];此外,护理小组定期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与改进护理方案,可保证护理措施符合患者的现状,加快病情改善[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顾君玲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为,系统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并且在开展各项工作前细化职责,保证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规范操作、密切配合,提高护理质量与机械通气效果,进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快病情恢复速度,可使患者尽快由ICU 转至普通病房,提升预后质量[12]。

综上所述,在ASCOPD 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负性情绪,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危重症呼吸衰竭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