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闭式引流管附加负压引流管配合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0-03-24方春英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闭式住院费用胸腔

方春英

莆田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福建莆田 351100)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部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随着胸科手术方式的改变,胸腔引流管的应用逐渐增多,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效果,但同时对引流管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胸腔闭式引流通过将引流管置入胸腔,使胸腔内气体、脓液或血液持续、有效排出,可预防胸部术后气胸、血胸等的发生,但其对某些肺复张的干预效果不佳[1-2]。近年来,临床提出,胸腔闭式引流附加负压引流能够加快术侧肺复张,消除胸内残腔,促进创面愈合。但为确保引流效果及安全,必须重视和加强术后引流管护理。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管附加负压引流管配合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53~82岁,平均(66.1±2.3)岁;手术方式,29例均为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54~81岁,平均(67.2±2.4)岁;手术方式,食管癌根治术27例,颈段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1例,食管癌三切口切除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1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3]:均符合手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患者能良好配合。排除标准:合并胸部炎性病症、气胸的患者;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并配合术后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1)体位护理:术后患者未苏醒时保持平卧位,于其意识清醒,生命体征逐步平衡后,调整体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整高度,将床头适当抬高30°~45°,以促进胸腔内积液排出,且可适当减小切口张力,缓解切口疼痛,提高舒适度,同时可避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每2小时协助其更换1次体位。(2)引流管护理:术后,患者活动躯体等会使管道脱落,因此,须常查看置管处皮肤和缝线状况,确保引流管牢固;在引流中,注意引流管摆放,避免导管挤压、打折、堵塞,以确保引流通畅;在留置期间,密切观测纤维沉着情况,避免引流管口堵塞。(3)引流液管理:术后,须密切观测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等,若短时间内引流量增多,且颜色异常,较黏稠,应警惕胸腔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较浑浊,且出现淡黄色乳状液体,则可能发生腔内感染或脓肿,须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拔管护理:若引流管夹闭1 d 患者未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的症状,则可拔管;拔管前备好物品,拔管后须注意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出血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4]。

观察组采取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附加负压引流管,并在对照组术后护理基础上配合以下护理。(1)观察负压引流效果:附加负压引流中护理人员需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是否出现胸闷、气促等情况,并观察气管有无居中,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对称,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2)负压选择: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管径较粗,单用时留置时间较长,而附加负压引流管管径较小,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低负压引流初始设置为5~10 cmH2O,再依据引流情况缓慢微调,若患者因肺弹性较差、压缩时间较长而肺表面出现薄纤维膜覆盖致肺复张困难、气胸,负压可适当增加10~15 cmH2O;引流期间每1~2小时需巡房1次,密切观察患者创口有无渗血、渗液,并检查负压源负压值是否处于设定值。(3)负压恒定:在引流中需密切观察压力大小,确保其维持在设置的恒定值,避免压力波动而影响吸引效果,从而引发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不得随意中断吸引,避免出现肺泡萎陷。(4)掌握及调整负压:通过负压引流球测量引出量,再推算负压水平,根据引出量变化适时调整负压;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对此加以识别,并随胸腔引流瓶内引流液的增加,相应调大负压。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s)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观察组 29 6 679.03±493.32 22.03±1.87 3.55±1.04 20.76±3.24对照组 29 8 254.09±543.20 27.34±2.11 9.07±0.33 23.24±3.19组别 例数 住院费用(元)住院时间(d)引流管留置时间(d)t 3.293 6.196 5.443 5.08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在胸部手术中,胸腔闭式引流已成为普遍的方法,且属手术的重要内容。但将其应用于较大型胸部手术患者中,对肺复张的干预效果不佳,因此,临床提出附加负压引流,该方式可改善引流效果,促进术后恢复[5-8]。但为确保引流安全,需采取针对性的引流管护理措施,否则易出现引流管性感染、管周疼痛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传统的引流技术,需使用大量油纱填充脓腔,不仅增加了临床工作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不利于伤口愈合情况的观察。而封闭引流附加负压引流技术在引流期间无需换药,只需于术后第7天拆除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后进行缝合,至愈合仅需换药3次左右;同时胸部手术后引流期间,通常只需定期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内的水,相比传统负压引流无需冲洗,对患者的影响较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9-10];此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多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持续引流的同时可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从而缩短胸部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且有助于促进组织血液循环,进而达到在持续负压引流的同时促进创面快速增长及切口愈合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相似[11-12]。

综上所述,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附加负压引流管配合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中,能够提升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闭式住院费用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