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24宋小霞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治疗仪患肢股骨

宋小霞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 (江西新余 338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基底部与小粗隆水平间发生的骨折,多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摔伤等外界暴力导致。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能够复位骨折部位,同时需结合术后常规康复训练,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1-2]。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多伴有肿胀、疼痛等情况,可能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甚至会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增加致残或病死的风险。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是一种非介入式的理疗仪器,利用多腔气囊反复充放气产生压力,并通过循环、有序挤压,加快血液流动速度,还可促进血液中炎症因子及致痛因子的吸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2~89岁,平均(75.53±4.65)岁;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15例,摔伤1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3~89岁,平均(75.82±4.67)岁;坠落伤11例,交通事故15例,摔伤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查体、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神志清醒,能够配合护理措施;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复合伤、多发伤的患者;术前经评估无法耐受手术或存在理疗禁忌证的患者;合并严重神经、血管创伤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肢体训练指导、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常州市泽丰医疗康复设备有限公司,910D 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至24 h 内,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下肢放置于套筒内并拉上拉链,正确安放连接管至套筒接口,初始干预压力设置为10 kPa,随后结合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大压力,30 min/次,术后24 h 内干预4次,随后2次/d,持续干预7 d。(2)康复训练:a.术后1 d,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足趾屈伸锻炼,锻炼过程中要求屈伸至最大限度,并保持肌肉紧张5~10 s,匀速背屈、背伸为1组动作,15~20组/次,3次/d,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保持肌肉紧张5~10 s 后放松肌肉,15 min/次,3次/d;b.术后2 d,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杭州亿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YF-200G 型)给予患者踝、膝及髋关节被动屈伸活动,以患肢无痛觉感受或自觉轻微疲劳为宜,30 min/次,2次/d;c.术后1周,指导患者选取仰卧位进行髋关节屈伸锻炼,由医师一手扶患肢踝关节,一手把持患者大腿远端,协助患者主动屈曲膝关节15 s 左右,10~15 min/次,每3天1次,指导患者由仰卧位改换为坐位,坐于床沿,小腿下垂,在上肢协助下主动伸屈膝关节,10下/次,3次/d ;d. 术后2 周,指导患者练习扶拐行走,20 min/ 次,2 次/d,视康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两组均随访4个月。

1.3 临床评价

(1)分别于术后1、7 d,比较两组患肢的肿胀与疼痛情况:采用测量患肢周径最大值的方式评估患肢的肿胀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选择一根10 cm 长的尺子,0 cm 端表示无痛,10 cm 端表示疼痛感受最剧烈,1 cm 代表1分, 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选择疼痛程度。(2)术后1 d 及4个月,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 评分法进行评估,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等方面,满分为100分,评分与髋关节功能成正相关。(3)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下肢DVT 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胀与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1 d,两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周径与疼痛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肢周径与疼痛程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患肢周径(cm) 疼痛(分)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 d 术后7 d对照组 44 50.43±3.48 45.77±2.29 7.73±1.42 3.56±0.49观察组 44 49.72±3.19 43.22±2.16 7.39±1.28 2.33±0.52 t 0.998 5.373 1.180 11.419 P 0.321 0.000 0.241 0.000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4 个月 t P对照组 44 63.75±5.45 70.85±8.05 4.845 0.000观察组 44 65.89±5.59 83.48±8.76 11.228 0.000 t 1.818 7.042 P 0.073 0.000

2.3 两组下肢DVT 发生率比较

术后4个月,观察组下肢DVT 发生率为2.27%(1/44),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14)。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外科手术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且治疗效果较好[3-4];但受骨折创伤、术中复位牵拉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液、淋巴回流不畅的现象,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还有可能加剧疼痛感受,延长卧床时间,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严重时可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诱发下肢DVT。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属一种机械治疗仪,具有操作简单、舒适、安全等优点,常用于促进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观察组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肿胀及疼痛情况,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下肢DVT 发生率。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主要通过多腔气囊的有序、反复充放气对肢体形成循环不断的挤压力,促进肢体血液、淋巴液流动,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起到消除或减轻下肢肿胀疼痛的作用;同时,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改善静脉内的血液淤积状态,使下肢静脉血液得以充分排空与充盈,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下肢DVT 发生率[5]。本研究还采用了循序渐进康复训练,通过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踝关节、足趾屈伸运动,能够促进患肢气血运行,加快新陈代谢,利于术后康复;术后指导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可及早恢复肌肉泵的作用,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并可增强患肢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回流,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加快组织营养代谢,缓解患肢的肿胀及疼痛情况,促进骨折二期愈合;此外,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屈髋及站立训练,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群的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及骨负重能力,利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能够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下肢DVT 的发生。

猜你喜欢

治疗仪患肢股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