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3-24张丽丽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证候

张丽丽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中医医院 (天津 300300)

急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同时累及多个部位。该病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炎等,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转为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且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西医在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主要采用抗生素类药物,以抗炎、缓解疼痛为主,但抗生素治疗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来,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低等优势。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9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试验组年龄20~48岁,平均(34.26±2.07)岁;病程1~3 d,平均(1.86±0.33)d。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33.93±2.78)岁;病程1~4 d,平均(2.01±0.2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2]中急性盆腔炎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热毒壅盛证辨证标准;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及附件区域存在炎性包块,图像显示不均匀,有液性暗区;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存在肝、肾、心、肺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西医治疗:静脉滴注替硝唑(回音必集团江西东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251),0.8 g/(次·d);静脉滴注头孢呋辛(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01),2 g /次,2 次/ d;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口服头孢克洛(哈尔滨市龙生北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433),0.25 g/次,3次/d;连续治疗2周。

试验组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1)针灸治疗:选取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关元穴、中极穴、血海穴、阴陵泉穴、归来穴、子宫穴,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然后使用1.5寸毫针进行针灸治疗,其中三阴交穴、关元穴、中极穴、血海穴及归来穴采用捻转提插手法,若患者感到轻微酸胀感,则针刺子宫穴,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待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治疗期间注意避开月经期。(2)中药灌肠治疗:组方包括黄柏、黄连、黄芩各10 g,栀子12 g,紫背天葵子15 g,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20 g,金银花30 g,加水煎熬取汁100 m;待药温凉至39 ℃以下,患者取侧卧位,将无菌导尿管插入肛门(深度约15 cm)后灌入药液,注意灌入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刺激直肠,于20 min 内灌肠完毕,灌肠后需卧床休息1 h,药液在直肠的保留时间为2 h,1次/d,连续治疗2周;注意针灸及灌肠治疗时均需避开月经期。

1.3 临床评价

(1)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积液减少2/3以上,无阳性体征为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积液减少1/3~2/3,阳性体征好转为有效;临床症状、积液量均无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0~3分计分法评估带下色黄、下腹疼痛、发热、低热持续、带下气臭等症状的积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试验组 65 9.57±1.43 1.33±0.26 45.707 0.000对照组 64 9.62±1.35 3.84±1.07 25.843 0.000 t 0.204 18.371 P 0.839 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但随着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加剧,致病菌耐药现象日趋明显。中医学将急性盆腔炎归结为“带下病”“癥瘕”等范畴,认为患者因正邪相争、热入血室而发病,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伴恶寒,或湿热邪伏冲任,瘀结于胞宫经络[4]。故在中医治疗中以利湿消肿、泻热破结为原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灌肠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针灸在治疗急性盆腔炎中具有化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经活络之功;选取中极穴为任脉与足三里交会穴,具有通调任脉经气及膀胱的作用;针刺足三里穴可醒脾养胃,有助于增加气血生化之源;三阴交穴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关元穴可补精益血;血海穴与归来穴可活血化瘀;阴陵泉穴可健脾祛湿;子宫穴则具有调经补宫之效[5]。中药组方中黄柏清热止血,黄连清热解毒,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消肿止痛、清热利湿,紫背天葵子清热消肿,蒲公英、紫花地丁及金银花消肿散结、清热解毒,野菊花抗菌消炎、清热去火,诸药合用,可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现代药理学表明,上述组方中各药物均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与抗生素联用可起到强化抗菌消炎的协同作用[6]。因直肠与子宫相邻,血管较为丰富,采用灌肠给药的方式有助于药物直达病灶,促进药物在肠道黏膜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还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脏造成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确切,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可减轻症状,利于缓解痛苦。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