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治疗对手外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及疼痛的影响

2020-03-24韩亚楠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手部外伤微波

韩亚楠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 (天津 300143)

目前,临床上对累及神经、血管、肌肉、肌腱及骨关节的手外伤大多给予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有效修复创伤组织,恢复手部功能[1]。然而,由于手部的结构精巧而复杂,导致手外伤术后的伤口修复时间较长,期间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将可能诱发感染、局部组织充血等症状,从而加重疼痛程度,延长伤口愈合时间[2]。微波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主要利用生物组织的热效应治疗疾病,具有止血、消炎、止痛等多种作用,已于国内外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多年,且证实效果确切[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微波治疗对手外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及疼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4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19~75岁,平均(37.87±4.64)岁;受伤部位,手指31例,手掌13例,腕部8例。试验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21~76岁,平均(38.65±4.54)岁;受伤部位,手指27例,手掌12例,腕部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手外伤相关诊断标准;单侧手外伤;受伤后至入院的时间间隔<12 h;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情稳定;具备正常交流能力。排除标准:手部存在先天畸形的患者;仅手部皮肤组织损伤的患者;断指的患者;存在手外伤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存在微波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合并认知或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于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先评估手部损伤程度,再给予相应的修复治疗。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伤口处理:根据患者伤口的出血情况每1~2天更换1次伤口敷料,待伤口停止出血后调整为每3天更换1次,换药时用蘸有碘伏的棉球擦拭伤口,于术后2周左右对伤口给予拆线处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机(上海曼迪森光电有限公司,MDC-500-IP 型),严格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照射时光源与伤口保持1.5~3.0 cm 的距离,对准病灶部位后方可输出微波,照射功率设置为10~20 W,温度设置为38~40 ℃,以患者耐受为宜,于微热量下进行治疗,避免出现烫伤,1次/d,30 min/次,持续照射1周。

1.3 临床评价

(1)术后1周的伤口愈合程度:伤口愈合较佳,无不良反应为甲级;伤口愈合欠佳,伤口处出现红肿、硬结、积液、皮肤坏死等炎症反应但无化脓反应为乙级;伤口愈合较差,伤口处出现化脓反应,需给予引流处理为丙级[4]。(2)术后1周的伤口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术后伤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伤口愈合等级比较

术后1周,试验组的伤口愈合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伤口愈合等级比较(例)

2.2 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疼痛程度比较

试验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疼痛程度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疼痛程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伤口愈合时间(d) 伤口疼痛程度(分)试验组 52 11.87±3.86 1.12±0.63对照组 52 15.39±3.01 3.53±1.71 t 6.508 5.566 P 0.011 0.018

3 讨论

手外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手部肿胀、缺血、疼痛、畸形、关节僵直等,若未能及时获得正确的处理,将会严重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5]。有研究表明,早期的伤情评估及急诊清创、修复、重建及再植等处理,能够有效促进手部功能及外观的恢复[6]。伤口愈合是手外伤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但因手部结构较为复杂,术后伤口愈合相对缓慢,若愈合不良,可能引发伤口感染,进而导致炎症介质堆积,加剧伤口疼痛,严重影响术后转归[2]。因此,加强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处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生物电磁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国内外对高频电磁波的研究已拓展至毫米波段。作为毫米波的一种,微波的疗效已得到全世界医务界的广泛肯定。有研究表明,微波的电磁波具有高频的特点,相较于红外线,微波的穿透性更强,能深入物质内部,且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对微波均有特殊的吸收作用,当微波的量子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会导致物质内分子结构的改变,安全性较高[3]。微波治疗属于一种热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术后伤口愈合等级、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伤口处理的同时配合微波治疗,能够为伤口愈合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可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术后伤口愈合速度,消除炎症反应致痛物质,进而减轻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与常张敏等[2]的研究结果类似。

微波治疗主要借助微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原理来改变人体组织的理化反应特性,因微波属高频电磁场,对伤口进行微波治疗时,能够穿透伤口组织内部,致使伤口局部组织3~8 min 即出现温度升高,可迅速促进伤口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状态,加快伤口部位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进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7]。此外,微波治疗对细菌等微生物同样具有杀伤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进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且其在较小功率下即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3]。本研究中,我们对手外伤患者进行微波治疗时选择的功率为10~20 W,以局部微热感为宜,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伤口皮肤的温度变化,合理调整照射功率与温度,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避免了皮肤出现烫伤,确保了微波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常规伤口处理辅以微波治疗应用于手外伤患者术后,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质量,减轻伤口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手部外伤微波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