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2020-03-24赵磊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髋关节

赵磊

江苏省沭阳中山医院 (江苏宿迁 223600)

股骨粗隆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创伤类型,既往多采取手术治疗,且已获临床认可。髓外钉板固定、髓内钉内固定为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固定方法。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凭借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性骨科疾病的治疗中[1]。PFNA 内固定术主要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传统牵引闭合复位的治疗效果欠佳,易发生骨折端再移位的现象,同时受粗隆部血运丰富的影响,切开复位会增加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试验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4~82岁,平均(62.04±2.1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 h,平均(3.17±0.62)h。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4~81岁,平均(53.97±2.1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7 h,平均(3.22±0.5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经病史、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明确创伤史;Evans 分型为Ⅰ~Ⅳ型;可耐受PFNA 内固定术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陈旧性、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试验组采用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法复位,牵引骨折端,于复位状态下纠正颈干角;于C 型臂X 线机下,将1~2枚斯氏针[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3461261号(更)]经皮置入至股骨颈,自水平面经斯氏针撬拨骨折近端后移,矢状面撬拨骨折近端前屈,经皮置入1枚斯氏针至骨折端小粗隆上方撬拨复位;于大粗隆顶端上50~100 mm 处,做一长20~40 mm 的切口,将1枚导针钻入大粗隆顶点外侧10 mm 处,于C 型臂X 线机下证实导针已进入髓腔内,随后扩髓,将适宜的PFNA 主钉旋入至股骨近端;拔出导针,定位股骨头并钻入1枚导针,调整主钉,保障其至股骨颈中下半部分;旋入主钉尾帽后,放置引流管,止血、缝合。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PFNA 内固定术:于股骨近端外侧做一长30~40 mm 的切口,钝性分离皮肤、肌肉,暴露骨折断端,于直视下复位骨折,PFNA 内固定方法同试验组。

1.3 临床评价

(1)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2)髋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 评分评估,包括行走能力、关节运动、关节功能、疼痛等方面,共100分,评分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成正相关[3]。(3)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及髋关节功能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比较(±s)

Harris 评分(分)对照组 42 202.64±42.76 75.81±19.65 24.13±6.97 81.73±4.58试验组 42 134.42±27.83 62.07±15.43 19.25±5.14 90.54±3.61 t 8.666 3.564 3.652 9.791 P 0.000 0.001 0.001 0.000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

2.2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手术已成为股骨粗隆骨折治疗的优选方法,其中,内固定术及髋关节置换术为两大手术类型。因粗隆间血运良好,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愈合效果,故目前临床上针对髋关节置换术的使用仍存在争议。以PFNA 为代表的髓内钉系统及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钉板系统是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内固定方法。作为髓外固定方法,动力髋螺钉虽能够发挥复位及稳定骨折端的效果,但由于其抗旋转力不足,术后髋内翻畸形等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4]。

PFNA 具有抗旋转、抗内翻的作用,PFNA 主钉尖端的可屈性凹槽,能够保证应力集中,提高固定效果,增加骨折稳定性,且对血运影响小,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较为适用[5]。经临床实践发现,PFNA 内固定术需良好的复位效果,切开复位损伤较大,内固定前需做一长30~40 mm 的切口,复位中皮肤、皮下组织的分离操作会对骨折周围软组织、骨膜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的骨折愈合,影响关节功能恢复。与切开复位比较,闭合复位无需切口,能够减轻对骨折周围组织的损伤,但可能受髓内固定操作中置钉操作的影响,造成骨折端再移位,影响闭合复位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术的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早期行康复训练,恢复髋关节功能。分析原因可能为,闭合复位中通过斯氏针辅助复位,将骨折前方肌肉组织作为支点,于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协同旋转、撬拨骨块,利于提高复位的效果,降低由置钉操作所致的骨折端再移位现象。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损伤较小且并发症少,能够加快骨折愈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髋关节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