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阻加有氧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2020-03-24余江水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肺有氧峰值

余江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福建泉州 362000)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是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及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1]。在心脏康复过程中,除药物外,还需采取运动疗法。目前,抗阻加有氧运动是康复治疗中肌力训练的热门技术,有研究表明,其可改善肌肉本身的病变及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抗阻加有氧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2019年于我院确诊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运动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有氧运动组和抗阻加有氧运动组,各40例。有氧运动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3±3.62)岁。抗阻加有氧运动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6±3.6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左室射血分数为40%~49%,收缩压<15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Killip 心功能分级为Ⅰ~Ⅲ级且均为窦性心律;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心力衰竭未得到控制的患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全身疾病的患者;休息时舒张压>120 mmHg 或收缩压>200 mmHg 的患者。

1.2 方法

有氧运动组采用脚踏车、快步走等有氧运动方式,以集体形式组织练习,增加患者训练依从性的同时利于长期坚持,运动内容主要包括热身运动(节奏为每10秒14~16拍,练习时间为5~7 min)、基本动作(节奏为每10秒19~24拍,练习时间为20~25 min)和放松动作(节奏为每10秒10~13拍,练习时间为5~6 min),以无冲击或低冲击运动为主,练习时间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长。

抗阻加有氧运动组在有氧运动基础上结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其主要锻炼在日常生活及力量训练中起主要作用的肩关节运动肌群,即三角肌、肱二头肌等,同时结合半蹲和上举运动锻炼下肢伸膝、腿部和臀部肌群等,运动时间与有氧运动时间保持一致。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3个月后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峰值氧脉搏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采用心肺运动试验仪(瑞士Schiler 公司,Schiler 104T 型)测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VO2peak、AT、峰值氧脉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及BM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3个月后,两组VO2peak、AT、峰值氧脉搏均高于康复训练前,且抗阻加有氧运动组高于有氧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3个月后,两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和BMI 均低于康复训练前,且抗阻加有氧运动组低于有氧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MI 及心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BMI 及心肺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康复训练前比较,aP<0.05;VO2peak 为峰值摄氧量,AT 为无氧阈,BMI 为体质量指数

组别 例数 VO2peak [ml/(kg·min)]康复训练前 康复训练3 个月后有氧运动组 21.12±5.32 23.85±6.78a抗阻加有氧运动组 21.11±5.35 29.16±8.95a t 0.008 2.991 P 0.993 0.004组别 例数 AT [ml/(kg·min)]康复训练前 康复后3 个月有氧运动组 10.51±2.15 13.41±2.20a抗阻加有氧运动组 11.22±2.11 19.75±2.69a t 1.491 11.539 P 0.140 0.000组别 例数 峰值氧脉搏(ml/次)康复训练前 康复后3 个月有氧运动组 10.15±2.35 12.34±2.41a抗阻加有氧运动组 10.21±2.33 16.65±2.92a t 0.115 7.200 P 0.909 0.000组别 例数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康复训练前 康复后3 个月有氧运动组 25.12±2.63 24.01±2.31a抗阻加有氧运动组 25.14±2.59 20.15±2.12a t 0.034 7.786 P 0.973 0.000组别 例数 BMI(kg/m2)康复训练前 康复后3 个月有氧运动组 27.08±2.71 25.95±2.25a抗阻加有氧运动组 27.13±2.66 25.06±1.55a t 0.083 2.060 P 0.934 0.043

3 讨论

心脏康复是冠心病三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复发率[3-5]。有研究表明,若不进行心脏康复,将会导致3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复发,不仅会导致失能和残障而使冠心病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增加,还会加重患者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6-7]。

运动可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8-10]。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11],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及规律性运动可增加肌肉群的耐力[12]。另有研究表明,运动训练不仅可改善运动功能,还可刺激抗炎因子脂联素升高,从而改善心肺功能[13]。VO2peak、AT、峰值氧脉搏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是客观反映心脏功能的直接指标,其改善提示心脏功能改善[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康复训练3个月后的VO2peak、AT、峰值氧脉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与康复训练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BMI 明显下降,表明抗阻加有氧运动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肥胖程度,间接反映抗阻加有氧运动具有更强的降低血脂的能力,从而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及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手段,抗阻加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利于康复。

猜你喜欢

心肺有氧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