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尖囊肿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

2020-03-24刘晓博俞星周群韩彬范琴贺子俊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患牙根管

刘晓博,俞星,周群,韩彬,范琴,贺子俊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口腔科 (江西新余 338000)

根尖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多由根尖肉芽或慢性根尖脓肿转化所致。临床多采取手术摘除囊肿的方式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手术操作复杂且医疗费用昂贵,易给患者带来生理及经济压力,加重了治疗的痛苦[1]。近年来逐渐出现关于非手术治疗根尖囊肿患者的研究报道,且随着该治疗手段的发展与成熟,治疗技术也日趋完善,得到了医患的认可[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根尖囊肿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4例根尖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组(30例)与手术组(24例)。手术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20~64岁,平均(36.8±2.5)岁;囊肿直径0.54~2.43 cm,平均(0.88±0.12)cm;患牙共计30颗,其中,前牙23颗,后牙7颗。保守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36.4±2.2)岁;囊肿直径0.58~2.52 cm,平均(0.82±0.16)cm;患牙共计38颗,其中,前牙29颗,后牙9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满足根尖囊肿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已确诊[3];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依从性差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病变,精神异常,恶性肿瘤等的患者。

1.2 方法

手术组予以手术方案治疗:先完成根管充填治疗,然后于当日或次日完成根尖切除手术,于唇颊侧根尖黏膜距齿龈缘1 cm 处,开半月形切口,分离骨膜,暴露受损根尖区,随后刮除病变组织,切除患处根尖;以裂钻切除2~3 mm 的根尖组织,锉平根周骨质及牙根断面,制成唇颊向斜面,制备洞型,渗出较少,选择玻璃离子填充,最后使用碘酊烧灼创腔。

保守组予以非手术方案治疗:采用保守法对0.5~2.0 cm2大小的根尖囊肿患牙进行根管治疗,使用机用ProTaper 镍钛锉预备并畅通根管,突破根尖孔,以便充分引流囊液,同时冲洗根管,对根尖周炎症物质及囊肿衬里上皮进一步采取药物治疗,促使囊腔消除。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咀嚼功能良好,无自觉症状,无松动,叩痛(-),根尖瘘道完全或基本愈合,X 线可见根管透射区及其周围阻射白线消失为基本痊愈;治疗后咀嚼功能良好,无自觉症状,松动明显缓解,叩痛(±),根尖无窦道,X 线可见根管透射区减小及其周围阻射白线变浅为有效;治疗后咀嚼疼痛,松动明显,瘘道未愈合,X 线检查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随访1年评价)及医疗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6,P=0.9269),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医疗费用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复发率及医疗费用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医疗费用比较

3 讨论

根尖囊肿是指根尖部炎症肉芽组织内含发育期遗留的牙周上皮,经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后增殖出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块。该病属于慢性根尖周炎症,多由根尖肉芽肿转变所得,增殖到相对较大时会因营养缺乏而出现细胞退行性变或坏死、液化,最终发展成为囊肿,随后会随囊壁上皮细胞分泌囊液的增多而逐渐增大[5]。根尖囊肿多与死髓牙相连,作为炎性囊肿,单纯予以根管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彻底治愈。随着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根管治疗后的囊肿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手术期间需局部麻醉用药,加之受手术疼痛等因素的影响,需随时追加麻醉药物,手术切口、根尖、骨质损伤等都会导致术后肿胀不适,需3 d 左右肿胀才可消除,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附加的痛苦与创伤,而且不利于恢复[6]。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非手术治疗根尖囊肿患者的疗效得到证实。

有研究表明,非手术治疗有窦道型与无窦道型根尖囊肿患者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认为瘘道与囊肿愈合关联不大,随着囊肿的好转与愈合,瘘道闭合,同时随着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扩大,认为牙体无明显松动与牙冠缺损小的患牙均可采用非手术方案治疗[4]。近年来,我院采用根管治疗后辅以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案在根尖囊肿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根管扩通引流,控制炎症,可达到减压的目的,从而消除压迫,利于骨质修复且可缩小囊肿;通过药物和引流,可抑制上皮细胞分泌囊液;通过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根管内的炎性物质,消毒后严密封闭根管系统,加之根管药物的延长作用,可消除根管对尖周组织的炎性刺激因素,防止囊肿的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复发率、医疗费用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根管治疗后予以药物方案保守治疗,创伤小,多数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可降低去除患牙的风险,为患者节省修复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7]。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所得结果有待在今后的大样本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根尖囊肿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与手术治疗相当,且其复发率及医疗费用更低,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患牙根管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