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在保留子宫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24赖海清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骶骨网片补片

赖海清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福建厦门 361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及生命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盆腔脏器脱垂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有排尿异常、阴道存在肿物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因此,为有效确保自身生命质量得到满足,大部分患者希望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可保留子宫,年轻患者的意愿尤为强烈[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以达到有效治疗及保留子宫的效果,且术后无补片裸露、盆底完整,不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影响[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在保留子宫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年龄43~65岁,平均(59.46±5.52)岁。观察组年龄43~65岁,平均(59.67±5.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检查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法[5]进行评价,经过诊断,子宫Ⅲ度脱垂16例,Ⅱ度脱垂26例。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

试验组行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孔上缘做一10 mm 切口,建立CO2气腹,经切口右侧部分穿刺进腹置入10 mm 套管针,置入腔镜、分离钳、举宫杯;腹腔镜下行骶前区域分离,暴露右侧结肠旁间隙,辨认右侧输尿管,纵行切开骶岬前腹膜,充分暴露骶前区域,取S1椎体前无血管区为缝合位点,右侧宫骶韧带内侧打开腹膜至阴道穹隆处;腹腔镜下分离膀胱阴道间隙及直肠阴道间隙,推至宫颈处,分离、暴露宫颈前唇;于腹腔置Y 型补片,补片前页及后页分别开展阔韧带无血管区固定在宫颈前唇、固定在宫颈后唇的操作,调整补片并剪除多余部分;将网片缝合在骶韧带附着宫颈处的宫颈周围环上,使用不可吸收线缝合2~3针,向上牵拉网片至缝合位点,可修剪网片长度,用不可吸收缝线将网片间断缝合2~3针,缝合后将Y 型补片固定在S1椎体前方的骶骨前纵韧带上,缝合深度穿透前纵韧带全层,并充分展平网片;网片悬吊固定后,阴道张力不可过大,用可吸收线关闭侧腹膜,并将网片包埋于腹膜后,取出手术器械,缝合手术切口;合并张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悬吊术,合并宫颈延长的患者同时行部分宫颈切除术。

对照组行前盆腔悬吊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按照《妇产科手术学》[6]中的手术方法行前盆腔悬吊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有阴道后壁膨出的患者行修补手术。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解剖疗效,采用POP-Q 分度法评价治疗效果,顶端是C、D 点。(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膀胱、输尿管、直肠损伤。(4)比较两组术后随访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解剖疗效比较

术前,采用POP-Q分度法测得试验组C、D点分别为(+3.12±0.45)cm、(-2.44±0.63)cm,对照组C、D点分别为(+3.41±0.52)cm、(-2.63±0.6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POP-Q分度法测得试验组C、D点分别为(-5.4±0.35)cm、(-7.2±0.63)cm,长于对照组的(-4.42±0.44)cm、(-5.42±0.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手术出血量(ml)对照组 21 2.43±0.36 86.72±14.36试验组 21 2.19±0.15 54.46±8.21 t 2.820 8.937 P 0.007 0.000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膀胱损伤2例,输尿管损伤1例,直肠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4/2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35)。

2.4 两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之后每年复查1次,复查患者均感到症状明显好转,未出现腹痛、排尿困难及性生活障碍,且无明显的外阴肿物脱出感;对照组出现补片裸露1例,经补片修剪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对于生命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有排尿不畅、阴道肿物或局部感染、排便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该疾病严重影响着其生命质量[7-8]。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改善患者的病症,还需保证自身器官的完整性及性生活满意度[9]。阴式子宫切除术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传统术式,不仅会引起器官缺失,还易导致补片裸露,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曼式手术(保留子宫的术式)具有操作便捷、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的特点,但其会导致患者的宫骶韧带与主韧带之间的复合体变短,从而导致盆底支撑力减弱,术后复发率高[10-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的引入使得医师的手术视野更为清晰,精确了缝合区域[12]。有研究将腹腔镜用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子宫骶骨固定术式可有效降低复发率,避免术后盆腔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加及性生活疼痛的发生,且阴道盆底重建中所使用的补片不易裸露,确保了治疗效果[13-14]。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的目的在于保证患者子宫的完整性,通过使用网片代替人工筋膜、韧带的作用,纠正子宫位置,修复子宫骶韧带及主韧带,从而达到调节与恢复患者盆底结构的效果[1];此外,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可确保盆底完整性,缓解排尿异常与阴道肿物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1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用于保留子宫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且无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骶骨网片补片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骶骨功能不全性骨折的99mTc-MDP SPECT/CT影像特征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加固混凝土梁钢丝绳应力损失研究
百万千瓦级核电厂海水循环系统某国产二次滤网网片失效原因分析及可靠性提升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研究进展
骶骨衰竭骨折的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轻质量型网片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不钉合网片的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