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护理安全理念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和安全性及服务质量的影响

2020-03-24吴红明

医疗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服务质量供应物品

吴红明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江苏如皋 2265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院内无菌物品的供应和各科室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等工作。其涉及科室广、周转快,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安全性[1]。一旦管理不当或责任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将会出现消毒、灭菌不到位的现象,造成院内感染,增加医疗事故发生风险,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只有强化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安全意识,促使其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整体消毒质量[2]。护理安全理念是一种强调以安全为主的管理模式,充分强化医务人员双重安全概念,并加以前瞻性、预见性操作,增强整体危险评估及防范能力,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消除安全隐患[3]。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护理安全理念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安全性及服务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 956件物品设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 038件物品设为观察组。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10名成员,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6名,消毒人员3名;年龄29~51岁,平均(38.71±6.54)岁;工作年限2~25年,平均(14.32±2.59)年;本科及以上学历4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3名;所有工作人员研究期间均无工作变动。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明确消毒供应中心内无菌区、污染区及清洁区,指派专人做好各方面质控检查工作;日常物品摆放应合理,标注应明确,按失效先后顺序发放无菌物品,并定时检查灭菌包规范存放状况;做好各区域日常清扫工作,每周六大扫除1次,由护士长检查确保卫生合格;定期检查各种无菌物品,查看是否过期,确保无菌区、污染区和清洁区环境整洁;熟悉科室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研讨会议,总结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改善整体职业素质。

观察组实施基于护理安全理念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优化管理制度:管控现行的消毒、灭菌制度,制定更为细致、具体的消毒、灭菌管理方法,全员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消毒、灭菌流程标准化,尽可能减少个体差异对灭菌质量的影响;构建医疗废品回收策略,整合灭菌方式、无菌物品包装及消毒、灭菌器械检测流程,将具体操作细则落实至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且指派专人进行轮转式检查与监督,确保消毒、灭菌工作顺利开展。(2)岗位培训:针对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及岗位需求进行个性化岗位培训,明确不同岗位的消毒、灭菌流程,从而提升专项职业技能,提高消毒、灭菌质量。(3)安全管理:明确护士长安全管理监督职责,定期召开科室内研讨会议,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教育意识薄弱、回收污染物品消毒不严格、院内感染防范意识欠佳、医疗设备陈旧等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分析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措施,细化处理各个薄弱环节,减少安全隐患;组织科室内人员定期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督促其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安全护理计划;科室内设立留言板,及时记录每日工作变动及特殊事件,以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减少差错。(4)制定隔离、消毒及物品发放制度:设立清洁区、污染区和灭菌区,分别放置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及灭菌物品,避免混放,严格遵循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的原则;所有工作人员清洗时均应佩戴手套,对物品进行分类回收,并依据不同的物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避免污垢、血渍残留;清洗完成后及时交由打包室包装,物品严格按照打包内容物摆放,经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字,再进行消毒、灭菌;灭菌合格后,用专车将无菌包发放至各科室;供应人员应加强与各科室的交流,了解供应物品使用中是否存在消毒质量等问题,并定期调查满意度,征求各科室意见,及时整改,提高消毒质量及服务质量。

1.3 效果评价

(1)消毒质量:记录两组物品合格、消毒合格、包装合格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2)安全性:对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性考核,包括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每项满分10分,分数高则安全意识好。(3)服务质量:记录两组取物时间、物品准备时间、物品补充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消毒质量比较

观察组物品、消毒及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消毒质量比较[件(%)]

2.2 两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安全性比较(分, ±s,10名)

表2 两组安全性比较(分, ±s,10名)

组别 安全识别能力 风险防范意识对照组 8.43±1.07 8.25±1.03观察组 9.51±0.38 9.49±0.42 t 3.008 3.525 P 0.008 0.002

2.3 两组服务质量比较

观察组取物、物品准备及物品补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服务质量比较(min, ±s)

表3 两组服务质量比较(min, ±s)

组别 件数 取物时间 物品准备时间 物品补充时间对照组 1 956 5.81±1.05 9.28±1.94 8.87±1.32观察组 2 038 4.75±0.62 8.13±1.12 7.72±1.08 t 39.033 23.055 30.187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毒、灭菌质量对院内医疗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导致医疗纠纷[4]。传统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工作人员技术培训不严格,操作流程不规范,使得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导致消毒、灭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5-6]。对于上述问题,应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督促工作人员践行正确、科学及规范的消毒操作,增强安全意识,使服务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均参照安全性管理原则,才可避免医源性污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7-8]。

易建平等[9]的研究表明,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增强服务质量,提高物品、消毒及包装合格率,降低医疗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物品、消毒、包装合格率及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取物、物品准备及物品补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护理安全理念的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消毒及服务质量。基于护理安全理念的管理模式,可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环节更加标准化,严格按流程管控,利于发现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促使管理模式更加完善[10]。该管理模式以安全为中心,全面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各岗位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物品的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均实现精细化处理,便于避免安全隐患,保障诊疗期间物品使用安全,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风险,提高院内整体医疗质量;在规范化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后,再指派专人进行轮转式监督,利于整改不规范操作,进一步提升消毒质量,且在安全理念引导下,促使管理体系形成闭环,便于管理者不断增强各环节管控,完善疏漏点。

综上所述,实施基于护理安全理念的管理模式,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的消毒质量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服务质量供应物品
称物品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8地市医院感染科医患感知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