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在寿县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

2020-03-23刘本贵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刘本贵

摘 要:为了实现华麦6号小麦品种在寿县地区的优质高产,探索该品种在当地适合的播期、播种密度,2019年特设置了不同的播期、播种密度试验,比较了各处理下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结构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在寿县种植华麦6号适宜的播种时间为10月12—22日,适宜基本苗为285~360万株/hm2。

关键词:华麦6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35-02

华麦6号属于春性小麦新品种,熟期中等,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扬麦13、苏麦6号为亲本选育而来,2016年通过国审(国审麦2016004),适宜安徽淮南地区种植。播期、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适宜的范围内播种对培育壮苗有利,适宜的播种密度对缓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比较有利,有助于实现高产[1]。目前寿县地区小麦生产中存在播种时间偏早或偏迟、播种量过大等问题,容易出现冬季小麦苗长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等问题,对小麦的高产不利[2]。因此,要实现小麦的高产,应对播期、播种密度进行调整[3]。

为了探索适合在寿县地区栽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4],近些年来当地农技部门引进了不少优质品种开展了试种,其中华麦6号品种经过近几年的栽植,表现出产量高且稳定、农艺表现优良、综合抗性能力强、耐肥抗倒等优点。为了进一步完善华麦6号在寿县地区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本研究开展了播期、播种密度试验,比较了不同播期、播种密度下华麦6号的种植表现以及相关的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安排在寿县正阳关镇红旗村,地势平坦,前茬作物为水稻。播种前经过对土壤养分的测定,田间0~20cm土层内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6.2g/㎏、1.023g/㎏、74.3mg/㎏、12.7mg/㎏、207.5 mg/㎏。

1.2 试验材料 试验小麦品种为华麦6号,肥料为常规的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等。

1.3 试验设计

1.3.1 播期试验 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10月12日、10月22日、11月01日、11月11日、11月21日。各播期处理的基本苗密度控制在约240万株/hm2。各播期处理安排4次重复,小区面积在10m×20m,各小区之间距离在30cm。

1.3.2 播种密度试验 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肥力特点,播种密度按照基本苗210万株/hm2、285万株/hm2、360万株/hm2、435万株/hm2、510万株/hm2设置了5个播种密度。各密度处理的播种时间统一安排在10月25日,4次重复,小区面积在10m×20m,各小区之间距离在30cm[5]。

1.4 试验方法 2个试验中除了设计的因素不一致以外,其余田间管理保持一致,实施机械播种,田间沟渠配套齐全,便于进行排灌水管理。氮肥施入量在225㎏/hm2左右。其中基肥、拔节肥分别占6、4成左右,按照当地施肥要求施入适当的磷肥、钾肥。小麦生长的后期进行叶面喷肥[1]。冬前、开春时在田间开展化学防除杂草,中后期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3月中旬喷施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mL/hm2;4月22日喷施25%氰烯菌酯1500mL/hm2,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加磷酸二氢钾1500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和干热风等。小麦进入蜡熟末期及时收获。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试验过程中调查记录各处理麦田间的生育进程。进入成熟期后,在各重复小区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m2小麦植株进行室内考种,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折算出各处理的理论产量;各处理单独收获、计产;各重复小区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2.1.1 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对播期试验各处理小麦生育进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播种密度下,随着播种时间的延迟,日均温有所降低,播种与出苗之间的间隔时间明显延长,10月12日、10月22日、11月1日、11月11日、11月21日播种的几个处理与出苗期之间的间隔分别为5、6、8、9、24、28d;各生育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延迟,但是成熟期之间的差异较小,各播期处理的成熟期在5月21日—31日。由此可知播期的推迟对小麦前期的营养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最终的成熟时间差异影响不大。

2.1.2 播种密度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对播种密度试验中各处理小麦生育进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播种时间处理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华麦6号生育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全生育期在211~213d。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2.2.1 播期 对播期试验中各处理小麦产量结构及产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播种密度下,随着播种时间的延迟,有效穗数先增加后降低,穗实粒数、千粒重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实际产量先增加,在10月22日播种时产量最大,最后随着播期的延迟,实际产量逐渐降低,10月12日与10月22日播种的2个处理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由此可知播期适当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寿县地区华麦6号适宜的播期在10月12日—22日。

2.2.2 播种密度 对播种密度试验中各处理小麦产量结构及产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态势,千粒重逐渐降低,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先增加再逐渐降低,理论产量在360万株/hm2的处理时达到最大,为8843.60㎏/hm2;理论产量在285万株/hm2的处理时达到最大,为6937.42㎏/hm2,与285万株/hm2的处理差异显著,与210万株/hm2的处理差异极显著。由此可知,适宜的基本苗密度有助于形成高产结构、促进小麦的高产,寿县华麦6号栽植适宜的基本苗密度在285~360万株/hm2。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播期推迟明显延长了播种与出苗之间的时间,各生育进程也有所延迟,但成熟期差异不明显;有效穗数先增加、后降低,穗实粒数、千粒重均有所降低,实际产量先增加、再降低,以10月22日播种的处理产量为最高。在播期相同的情况下,播种密度增加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有效穗數、穗实粒数均表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态势,千粒重逐渐降低,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先增加再降低,其中实际产量在基本苗密度为285万株/hm2时为最高,达到6937.42㎏/hm2。因此,华麦6号在寿县适宜的播种时间为10月12—22日,适宜播种的基本苗密度为285~360万株/hm2。

参考文献

[1]滕志英,周凤明,解小林,等.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华麦6号的高产表现与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258-260.

[2]吕以忠,陈春,吕宏飞,等.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4(4):76.

[3]陈春,周凤明,吕宏飞,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39.

[4]张仁杰,施贤波,邬志勇,等.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在奉化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8(4):58-59.

[5]吕宏飞,王祝彩,解晓林,等.抗黄花叶病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4(3):55-56.

(责编:张 丽)

猜你喜欢

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超级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深两优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