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切除术、开窗减压术两种治疗方法对儿童颌骨囊肿的效果比较

2020-03-20林俊才刘清华蓝建灵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颌骨开窗囊肿

林俊才,刘清华,蓝建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口腔科,福建 龙岩 364000)

儿童颌骨囊肿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发作多见于混合牙列期(6~12岁),是指患儿颌骨内有囊性物质出现,进而体积增大压迫颌骨影响口腔健康,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面部变形[1]。根据囊肿来源于牙组织或胚胎时期残留的颌骨上皮组织可将其分为牙源性与非牙源性[2],临床上针对较大的颌骨囊肿通常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以其对患者口腔损伤小、安全性高、效果良好等特点被人们广泛接受[3]。手术切除术是根治颌骨囊肿的最理想方式,在尽量保留受累牙齿的基础上,切除整个颌骨囊肿。但目前鲜少有研究报道比较手术切除术与开窗减压术应用于儿童颌骨囊肿治疗的优良性,本文对60例颌骨囊肿患儿就此展开研究以供参考,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儿童颌骨囊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12岁,平均(7.5±2.8)岁;囊肿类型:角化囊肿16例,含牙囊肿8例,基始囊肿6例;囊肿直径:2.0~3.1 cm,平均(2.5±0.4) cm;病程4~16个月,平均(10.8±2.0)个月。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12岁,平均(7.6±2.9)岁;囊肿类型:角化囊肿15例,含牙囊肿10例,基始囊肿5例;囊肿直径:2.1~3.0 cm,平均(2.4±0.3) cm;病程6~17个月,平均(11.0±2.4)个月。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都符合颌骨囊肿的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过X线或CT等专业影像学设备确诊,囊肿直径2.0~4.0 cm;②患儿的临床资料完整,6岁≤年龄≤12岁;③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④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口腔外科手术禁忌症、麻醉禁忌症;②患儿心肺功能障碍;③患儿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疾病。

1.3方法术前医师将患儿的X线平片分析以确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患者取仰卧位后行静脉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均予开窗减压术治疗,于患儿口腔内病变隆起最薄弱处纵向切开,仔细剥离黏膜,切割分离骨膜,暴露颌骨囊肿后吸出囊肿内物质,而后清除部分囊壁组织。创面呈开窗状态,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与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囊腔后,填充碘仿纱布止血,术后3天,取出碘仿纱布,利用自凝树脂制作开窗塞治挤,每日0.9%氯化钠溶液冲洗。观察组患儿均予手术切除术,确定颌骨囊肿具体位置后,一般采用梯形与角形切口。翻开黏骨瓣膜,充分暴露囊肿骨面,去除囊肿表面薄层颌骨,暴露囊腔,钝性剥离整个囊肿,修整颌骨边缘。骨腔较大可使用碘仿纱条填塞,留出纱条,以便后期取出,冲洗后缝合创口,加压止血包扎。两组患儿术后30 min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量,并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告知家属按时清洁患儿口腔,定期复诊以及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1.4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②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③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统计术后感染率;④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后的颌骨囊肿的复发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本研究的疗效评价参照Nakamura[6]的所制定的相关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囊腔最长直径缩小程度不低于80%;有效:囊腔最长直径缩小程度不低于50%;无效:囊腔最长直径缩小程度小于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显著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2.2术中出血量与疼痛评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少,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与疼痛评分

2.3术后感染观察组患儿术后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儿术后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6个月后复发率观察组患儿6个月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6个月后复发10例,复发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治疗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较多,除本研究提到的开窗减压术与手术切除外,还包括传统囊肿刮除术、袋形术等,均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具体使用情景中存在差异[7-8]。儿童颌骨囊肿主要是由于囊内物质代谢致其内容物的浓度与渗透压发生改变,进而使囊内压持续升高,不断压迫和刺激周围组织与骨质以扩张囊腔体积。儿童颌骨囊肿较成年人而言普遍较小[9],颌骨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但其生长不具备自限性,应及早治疗。开窗减压术治疗较大型的颌骨囊肿,是通过在囊肿局部开窗引出囊性液体,以减缓囊腔内压力,囊壁上组织因压力骤降呈向心性收缩生长,颌骨骨质新生,进而逐渐恢复正常。该方法完全保留患者的颌骨结构,保障患者的咀嚼功能、咬合功能以及颌骨良好发育,而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适用。手术切除法是将整个囊肿剥离,理论上极大程度降低了复发率。手术方式高效、精准、彻底,针对年龄较小患者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少,其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轻,其半年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而在术后感染方面,两组表现相差无异,以上均表明手术切除术较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优。分析其原因:开窗加压术后患者复诊时,需要频繁冲洗换药处理,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要求较高,而儿童往往不具备,术后治疗难度增大,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同时开窗后食物残渣滞留、囊壁组织残留等问题均是复发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方法切除彻底,极少有囊壁残留,其感染、复发风险均低,治疗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儿童颌骨囊肿使用手术切除术较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感染、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颌骨开窗囊肿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一种连续管开窗技术实践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