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3-20

中国饲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饲料原料进出口出口

王 英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发展对外贸易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对提升区域经济水平、促进城市快速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饲料生产与贸易在国内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深入分析我国饲料原料对外贸易现状,提升我国饲料原料对外贸易水平,对国内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赵金鑫等,2019)。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各行业对外贸易逐渐进入关键阶段,因此,应深入研究和探讨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

1 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现状

1.1 进口占比提升明显 饲料原料的生产加工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要地位。2018 年我国饲料原料进口额为248.26 亿元人民币,在我国进口额中占比达88.81%。结合我国2014—2018 年饲料原料进出口数据分析发现,饲料原料进口在该行业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意味着我国饲料原料供不应求(如表1),需要大量的饲料原料进口才能保证自身需求(张琼,2019)。

从表1 中看,从2014—2018 年,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额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出口增幅明显更大,进口额增长幅度极为有限。近些年,国际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平缓期,我国对外贸易增幅也受到不小影响,国内饲料原料的出口也受到一定波及,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出口贸易。可以看出,近5 年国内饲料原料进出口额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远远慢于国内饲料原料业的发展速度。

表1 2014—2018 年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额 亿美元

1.2 进出口市场结构日趋多元 由图1 可知,目前,国内饲料原料进出口范围已拓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总体来看,进出口市场呈现相对集中、日趋多元的趋势。

总体上看,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目前,进出口范围已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方向为亚洲,其次是欧洲,再次是美国。如今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升级,饲料原料进出口范围也不断拓展,新的出口市场不断得到开辟,帮助我国在饲料原料进出口上赢取更加多元化的市场范围,国内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王辽卫等,2016) 。

图1 2014—2018 年我国饲料原料 主要出口市场占比

1.3 制成饲料出口优势日趋明显 由表2 ~4可知,近些年,我国饲料原料整体上出口远大于进口,只有成品饲料长期保持一定的出口优势。近几年,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出口额从2014 年的15.27 亿美元减至2018 年的12.27 亿美元,进口额从2014 年的88.4 亿美元增至102.45 亿美元。能量饲料原料的出口额相对稳定,进口额同样保持逐渐上升趋势。成品饲料是我国仅有的一类能保持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饲料产品,该类饲料原料2014 年进口额为3.97 亿美元,出口额为4.09亿美元,2018 年,这两项数据分别增至4.11 亿美元和5.79 亿美元。

表2 2014—2018 年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 进出口贸易额 亿美元

表3 2014—2018 年我国能量饲料原料 进出口贸易额 亿美元

表4 2014—2018 年我国制成饲料原料 进出口贸易额 亿美元

2 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中的问题

2.1 标准化程度低,出口规模有限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各类饲料原料相关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提升,但整体上产业化程度依然相对较低,各类农产品生产基本依旧以粗放型为主。而且饲料原料的加工和运输受困于资金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饲料原料、半成品产品生产规模有限,储存、加工、筛选等工艺迟迟得不到更新,加工效率低且产品整体价值有限,很难获得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7) 。

我国饲料原料生产预加工标准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首先,农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农业服务;其次,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得到有效普及,给农户带来的集群化帮助较少,很难实现服务的综合化;另外,加工过程中的服务投入以生产前和生产中的投入为主,对各类原材料农产品收获、加工给予高度重视,忽视了生产后的运输效率提升、市场分析与拓展等工作。

2.2 政府、行业、协会缺乏协调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协会不断针对饲料原料相关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构建平台,但政府、行业协会更多地自行与农产品生产地区联系,3 个方面的力量各自为战,缺乏沟通和,使原料产地精力相对分散,政府、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单独的主体都不具备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三方主体要想获取这些资源,就必须彼此高度依赖,形成一个联合体才能最终实现各自的目标。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构建相应协调和共进的机制,导致国内饲料原料产业发展建设力量相对分散,出口竞争力不强。

2.3 缺乏足够的外贸交际人才 近些年,国际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紧密,相应的,我国饲料原料种植与生产主要地区面临着极为严重的跨文化对外贸易人才不足问题。饲料原料主产地位于我国中部、西部,这些地区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工资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外贸公司,使得许多高层次人才不愿意来这到该地区。即使是本地区培养的一些人才也会受到自身因素出现流失情况。除此之外,在当前体制制约下,西南地区的各类人才利用率还存在明显不足,存在人力资源浪费情况,使得我国原料产地发展对外贸易缺乏可靠的人才支撑,许多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不愿意来该地区工作,严重制约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赖高水平的国贸人才来合理处理贸易往来中的摩擦,降低贸易纠纷的发生,但外贸交际人才的匮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饲料原料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深化。

2.4 出口贸易受贸易壁垒影响较大 近些年,发达国家逐渐加快了贸易壁垒的出台和推广速度,给我国饲料原料出口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各种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各类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对外推广,主要措施包括:反倾销壁垒,以产品存在倾销现象为理由,设置较高的税率限制其他国家产品进口;反补贴壁垒,很多发达国家利用政策性现金补贴、税收优惠、价格支持等优惠措施补贴本地饲料原料生产预加工企业;检验、检疫壁垒,近些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海外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范围也不断扩大,很多农产品也被纳入其中,这些国家主要以药物残留为理由限制我国饲料原料的出口贸易(于明立等,2017)。

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贸易企业逐渐进入我国市场,并且逐步插手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这类企业历史悠久,对海外市场了解十分全面,同时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法规比较了解,在进出口贸易中也不会遇到太大阻碍,但对于一些本土生产加工服务商来说,尤其是刚进入市场的本土中小型生产、加工与服务类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市场生存经验,很容易受到各种贸易壁垒的困扰。

3 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改进对策

3.1 加大高级要素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我国应针对饲料原料进出口积极加大高级要素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各地都应高度重视核桃生产、运输、营销过程中的科技投入,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实现原材料加工和保存,要求新疆大型饲料原料生产与加工企业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饲料原料产业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持。同时,各主要生产地应积极实现对外贸易龙头企业作用发挥和技术投入间的融合,以各地龙头企业既有的技术和基地为基础,积极建立技术研究与服务机构,为产学研结合和各地农户获得技术服务提供支持。各地还应鼓励组建农业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形成从原料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到贸易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以降低饲料原料生产成本,提高我国饲料原料出口附加值。

3.2 政府、行业、协会充分协调 我国要针对饲料原料的对外贸易建立政府、行业。协会的三方互动机制为饲料原料出口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持。三方互动机制的目的是强化三方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情势判断、策略选择和系统协调。我国应积极结合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具体特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及时构建联席会议制度和条例,为应对困难、推动产业发展提供统一的互动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能有效加强各方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共同应对饲料原料出口障碍。各地商务厅主管部门可以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地通报饲料原材料类农产品出口情况,并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反映企业主体需求、协同建立预警机制,商讨饲料原材料出口形势、设计并制定应对方案和策略,为产品出口贸易提供支持。另外,我国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将其引进政府、行业、协会构建的饲料原料交流平台中,合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帮助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更好的应对目前的贸易竞争压力,从而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进行产品运输和分配,为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3.3 加强外贸交际人才培养和引进 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看,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依赖相应人才,只有强化人才培养才能更好提升行业竞争力。在当前饲料原料对外贸易过程中,我国必须积极培养和引进行业优秀人才,不断充实我国外贸交际人才团队。饲料原料的主产地应改善自身工作条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区域内工作,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水平。更多的强化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入,保证其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发挥各个高校的作用,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更好的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在提升其基础素养的同时,更好的掌握外贸相关技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实现自身外贸竞争力的提升。通过鼓励措施大力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饲料原料对外延伸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

3.4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我国饲料原料对外贸易应在既有市场上进行相应的细分,积极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拓展出口渠道,减轻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同时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调研,利用多元化的出口方式和不断改进的生产加工来减轻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我国生产的很多饲料原料及农产品在发达国家中广受消费者欢迎,我国应努力开辟更多发达国家的市场,重点开辟饲料原料需求量较大的国家,继续拓展在发达国家中的市场占有率;其次,我国应积极开辟东盟、非洲、南美洲等地市场,梳理出口方向和渠道,缓解短期内部分发达国家突然出台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借此避免因出口产品品种过少和出口时间集中给进口国带来的压力,减少与进口国的摩擦;另外,我国应尽快实现饲料原料的质量标准与国际要求一致,将技术推广、质量检测等工作融入到国内饲料原料产业建设中,迎合国际社会对饲料类相关产品的质量要求;最后,各地外贸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运作中,利用国际投融资、贷款、并购等手段,加强与国外企业间的联系,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型饲料原料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经验及营销渠道,借此帮助自身有效规避产品销售的贸易壁垒。

4 结语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国家与地区在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借助自身区位优势,及时开展高水平的对外贸易,能有效提升自身生产力水平,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饲料原料贸易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优势产业,推动我国饲料原料贸易水平的提升,能帮助我国明确自身优势,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深入分析我国饲料原料贸易现状和改进对策已成为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饲料原料进出口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