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2020-03-19李德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李德宏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9月-2019年08月期间收治的8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参照组实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便血次数、腹泻次数及腹痛积分;并对两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一定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便血次数、腹泻次数和腹痛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成效极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联合西药;炎症性肠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发病因素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和免疫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发病机制可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启动了难以停止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肠道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溃疡经久不愈、炎性增生等病理改变。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病情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产生全身反应如发热、营养不良以及肠外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1]。并且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就是发病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目标:诱导病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治疗方案主要是使用西药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来减少炎症反应,中药在对慢性疾病所进行的治疗中有着一定的优点,并且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对身体机能的整体性调节。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探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09月-2019年08月期间收治的8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23:20;平均年龄为(35.16±1.30)岁;平均病程为(4.92±3.54)年。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4:19;平均年龄为(35.66±1.47)岁;平均病程为(4.89±3.59)年。比较两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等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每天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四次,每次1g,并且每天配合服用一粒维生素D。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进行辩证治疗。①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食量少,餐后腹胀,便中带有黏液或者是少量的脓血。对这种患者所进行的治疗应该健脾益气,祛湿除热,方剂选择黄芪建中汤加减。②大肠湿热型,主要症状为肛门灼热、剧痛难忍、大便脓血、便秘等。对这类患者所进行的治疗应该对其进行解毒,调节气血,清热利湿,方剂选择连朴饮加减。③脾肾阳虚型,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大便清稀或者是顽固硬结。对其所进行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健脾益阳,温脾补肾,方剂由苓参白术散加减。

1.3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療之后的便血次数、腹泻次数及腹痛积分,治疗结果和积分数的关系为负相关。治疗结果:治疗十周之后,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胃肠镜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时即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便血、腹泻次数以及腹痛积分

观察组便血、腹泻次数以及腹痛积分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美沙拉嗪肠溶片是一种被5-ASA丙烯酸树脂包裹的控释剂型药物,可以随糖衣进入到肠道中进而释放出药物,大多数的药物都可以进入到结肠中,在炎症粘膜处产生反应,并且用药之后药物能够对结肠黏膜所释放出的白三烯因子进行一定的控制,进而有效抑制激活白细胞所产生的炎症递质,进一步缓解炎症性症状,实现治疗目标。美沙拉嗪在进入到人体内之后,会利用人体的生物功能代谢逐渐转变成乙肽化合物,整体半衰期大约为十小时,所以它本身所具有的副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3]。维生素D属于一种类固醇激素,可以对磷、钙等离子的常规代谢进行一定的调节,能够对抗感染并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一定的调节,进而抑制炎症性肠病所引发的T细胞功能,并对T细胞进行一定的调节,有效控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

对炎性肠病所进行的治疗使用中医辩证分型,药物主要有黄连、白芍、白术、甘草、党参、黄芪等。其中黄芪能够益气固表、强化机体的免疫能力、利水消肿;党参能够止渴生津、补中益气;黄连可以清火解毒,清热降燥;白芍可养血柔肝、敛阴收汗、缓解疼痛;甘草能够把各种药物进行调和,使不同药物的功效获得充分展现[4]。这些药物的共同作用能够益气生津、补气固表、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便血积分、腹泻次数和腹泻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这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成效极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在炎症性肠病治疗得到过程中使用中药联合西药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进而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程木元, 刘迎莲. 浅谈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观察[J]. 健康之路, 2018,55(7):223-223.

孟淑芹, 芦莉. 中药活血行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4(14):120-121.

王振刚.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及对经济学指标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7, 57(18):68-70.

贾祥胜. 中药化瘀通脉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9, 25(26):45-46.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病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