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2020-03-19谈德富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岩体勘查建模

冯 驰,谈德富,方 权

(1.重庆市地勘局107 地质队地质环境勘查院,重庆 401120;2.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需建立健全完善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以及分析系统,通过对地质体信息进行三维仿真分析,可详细展现出地质勘查成果,为地质信息分析提供便利。随着计算机技术、硬件的快速发展,在地质体三维建模以及可视化分析过程中,可联合应用三维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地质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创建三维地质模型,为地质构造以及矿产资源分布形式分析提供参考。因此,亟需对地质灾害勘查中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1]。

1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概述

三维地质模型是由信息分析、数据分析作为基础的学科类型,通过创建地质结构模型,将各项信息以及解释结果进行有效结合。在地质勘查中,通过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对各项勘查作业产生辅助作用,可为地质结构分析提供参考。在地质勘查中,利用勘查技术获得大量勘查数据,在据此创建地质结构三维模型,便于勘查人员全面了解勘查区域地质实际情况,有利于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分析。与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模式相比,通过将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勘查效率,同时降低地质勘查所需成本。

2 BlM+GlS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2.1 GIS 技术的应用要点

(1)数据采集与储存。在地质工程勘查中,数据采集和存储为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数据存储中,一般只需对基本的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对于派生数据无需存储,能够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度。在地质灾害勘查中,可利用GIS 技术对地质灾害勘查区域地质地形条件进行全面扫描,进而对地质灾害区域地面地质条件进行实地勘查,光灿采集地形地貌数据、岩土性质、环境降雨情况等,在勘查过程中可搜集大量数据信息、文字、照片等资料,对于各类勘查数据进行整理、筛选以及输入,再利用GIS 软件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多次重复收集数据,并对勘查数据进行更新以及修正处理,即可创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2)数据空间查询与分析。在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分析处理时,首先需进行实地勘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再利用GIS 技术,采集勘查区域的各项信息数据,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创建综合数据库。

(3)数据输出与建模。在GIS 技术中,具有数据编辑功能、数据选取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功能,通过利用可视化操作形式,以及数据库数据信息,即可绘制地质灾害体二维图像以及三维图像。GIS 技术具有专题图制作功能、地图编辑功能以及打印输出功能等,对于输出结果,可应用于BIM 三维模型创建中,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可视化模拟分析。

2.2 BIM 技术特性

(1)可视性。BIM 技术具有可视化特征,对于地质勘查所得数据资料,可以三维形式展现出出来。通过利用BIM 技术创建地质结构三维模型,便于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进而全面了解地质灾害实际情况以及各类影响因素。

(2)模拟性。BIM技术具有模拟性特征,在地质灾害勘查和建模分析中,可进行模拟分析,对地质灾害发生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

(3)优化性。利用BIM技术,可对地质灾害三维模型进行优化处理。

(4)可出图性。在利用BIM 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分析后,可将所创建的模型导出形成层图纸,便于后续分析和使用。

2.3 BIM 与GIS 相结合

在地质勘查中联合应用GIS 技术与BIM 技术创建地质结构三维模型,首先利用GIS 技术采集勘查区域各项数据,并进行存储、管理、运算、分析以及描述,然后再利用BIM 技术创建地质灾害体模型。最后,利用3DSMax 软件、Lumion 软件等,对虚拟数据进行动态模拟以及渲染处理。

3 工程概况

图1 危岩体结构特征概化图

图2 危岩体岸坡结构图

在某水库工程运行管理中,对水库工程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勘查,在水库内发现危岩体,体积较大,而危岩体结构稳定性对于水库运行安全的影响较大。根据初步勘查分析发现,该危岩体体积大,在地质勘查中,很难了解结构面空间形态特征、形成机制以及稳定性,对此,为了对危岩体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需获其危岩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数据,传统的勘查方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对此,在该水库工程内部危岩体进行勘查时,采用BMGeoModelerS 进行建模分析,即可详细了解危岩体结构面特征数据,进而为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文根据该危岩体总体潜在顺层滑动特征,在分析计算中为指定滑动面,利用GIS 技术获取危岩体各项数据,据此对危岩体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根据现场勘查,该危岩体处于区域活动断层附近位置,因此危岩体的形成与该活动断层密切相关,勘查区域地质构造强烈,危岩体受到4 条断层切割影响,形态特征比较复杂,如图1所示。另外,岸坡结构总体为前缓后陡形式,如图2 所示。

该危岩体分区特征如图3 所示,通过对图3 进行分析可见:I 区地层结构平缓,下滑力有限,因此不会造成整体滑移动,属于该危岩体阻滑段;II 区为该危岩体的推移段,而I 区能够对其产生阻隔作用,因此可单独发生滑动;该危岩体潜在最危险底滑面处于灯影组下段地层中,共受12 条层间剪切带影响,各条层间剪切带的形状差异比较大。通过勘查分析发现,τN3-1、τN4-2、τN7-1 剪切带的性状比较差,三者相互组合,即可形成连续滑动面,如图4 所示。

图3 危岩体分区及边界特征图

图4 危岩体滑移模式概化图

4 BlM+GlS在危岩体勘查和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1)BIM 模型建立。在本次地质勘查中,对于危岩体三维模型,采用BMGeoModeler 平台进行创建,能够根据地质体特征进行设计分析。该危岩体结构形式复杂,共有14 条层间剪切带,通过采用三维建模分析方式,能够对各条剪切带与断层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如图5所示,据此对危岩体失稳形式进行分析,进而为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图5 危岩体BIM 模型

(2)BIM 模型转GIS 栅格。BMGeoModeler 平台具有数据转换功能,在本次地质勘查分析中,需对各个剪切带之间的关系以及剪切带形状特征进行分析,根据综合性分析,τN3-1+τN7-1 作为底面剪切滑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危岩体潜在底滑面是由τN3-1、τN7-1、覆盖层底面、侧缘F6 边界、侧缘F191 边界所形成的,可将其转换为等值线数据,并且导入至GIS 中,即可形成栅格数据。

(3)三维稳定性计算。依据滑坡二维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在危岩体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可将二维理论模型转变为危岩体三维模型,安全系数计算方式如公式(1)所示:

在上述公式中,F 为三维安全系数;J、I 分别为滑体范围内柱体单元的行列数;c 为黏聚力;A 为主体底面积;W 为柱体的质量;θ 为滑面的法线方向角;为内摩擦角。

在根据地质工程勘查获得地形数据以及滑面栅格数据后,即可利用GIS 的数据提取以及分析功能,为危岩体三维模型创建分析提供所需数据资料。首先,确定危岩体结构潜在滑动主方向,然后在该方向以及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将5m×5m 密布网格作为提取栅格数据的网格单元,在该危岩体中,共需划分165个滑动方向上的列方向,而对于各列方向,还需划分58 ~236个行方向,因此,共划分出26424 个网格单元。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BIM 技术联合GIS 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分析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探究,选择某危岩体作为勘查对象,利用BIM 技术对该危岩体地层结构以及构造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和展示,并创建危岩体三维模型,根据模型分析转换出关键地质数据,据此对危岩体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对于计算结果,可应用于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分析中。由此可见,在地质灾害勘查中,应加强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可视化模拟分析,为地质灾害评价分析以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岩体勘查建模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冀东麻地岩体铷等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岩体结构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