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县甘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20-03-19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大理岩铅锌矿灰岩

史 莉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00)

甘沟铅锌矿是近年来呈现发现的以重要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秦岭巨型铅锌成矿带的西和-成县矿田东段北侧区域上。多年来针对该区地质研究工作从未间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发现诸多矿场点,如李坝金矿田、西成铅锌矿田规模都属于大型,该区有着十分优越的成矿条件,宝矿前景良好。前人针对西成矿田开展过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区内的地质条件与赋存规律,取得的地质矿产资料非常丰富,但过去的地质研究工作中,除毕家山、厂坝等地质研究工作较为深入之外,其他地区地质研究工作相对较低,很多都是以寻找铅锌矿为主。下文当中以成县甘沟铅锌矿为背景,对其地质特征与矿长成因进行探讨,以供参考[1]。

1 区域背景

(1)地层。泥盆系是区内的主要地层特征,同时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与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图1),特别是泥盆系和区内矿产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区内铅锌矿主要含矿地层为西汉水群,泥质是泥盆系的主要沉积物,灰质次之,砂质略少,属页岩~灰岩组合。

图1 西成矿田地质图

(2)构造特征及演化。矿区主要在秦岭造山带西部区段上分布,属于秦岭海西褶皱带,为扬子板块最北缘地带,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分布于北部区域上,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分布于南侧区域上,是我国南北东西地质构造域相互交汇与结合的重要区域,所处位置非常特殊,而且具有十分复杂的构造特征以及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断裂构造在该区非常的突出,展布方向为东西向,将各种构造单元以及各时代的地层相应划分,同时还分布北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以及北东向展布的断裂构造,这些构造严重破坏者,褶皱和地层。三架山南-毕家山断裂整部方向为东西向,黄渚关断裂也呈现东西向展布,断裂非常复杂,同时还具有多期次性以及继承性的特征,另外的断裂展布方向为南北向以及北东向,该区非常发育褶皱构造,这些褶皱构造在展布方向上主要表现为近EW向以及Nww向,吴家山短轴背斜是区内的主要褶皱构造主体,对于矿田展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褶皱在两翼部分变得越加复杂化。受晋宁运动影响该带促进骨中国统一板块儿形成,在早古生代阶段发生解体,并通过不同期次演化发展,历经多世代以及多旋回,各种开合构造演化因素影响,促进目前地质地形的形成,大陆边缘变质核杂岩产生于加里东晚期阶段。产生于加里东晚期阶段,并构成剪切透镜体和周围的韧性剪切带共同组合,形成泥盆纪成矿的基底断裂,促进含矿热液在深部区域上的不断活化,并逐渐上升。生产阶段主要发生于海西早期阶段,此时矿液不断进行上升,同时形成沉积环境,断裂在印支期,破坏矿体非常突出,同时也有很多铅锌矿化随着断裂带活化迁移,构造在印之期之后没有出现矿化。

(3)岩浆岩。侵入岩在矿田的东侧区域上非常发育,主要包括厂坝、沙坡里、黄渚关二长花岗岩以及糜署岭花岗闪长岩等。通过分析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陆壳重熔交代型印之期侵入岩在矿田当中比较发育,主要表现为中酸性,受花岗岩化的堆积物和成因具有紧密关联性的重溶-再生岩浆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还有种类繁多的脉岩,分布特点具有成群性。

(4)变质作用。针对研究区进行实际考察,浅变质因素对区内的岩石造成普遍影响,同时还叠加动力变质因素以及接触变质因素影响,三叠系和泥盆系是区内的重要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对岩石影响比较突出,同时还有鳞片变晶结构和变余砂状结构,然而岩石结构以及构造出现相应的改变,区域上有着十分复杂的构造特征,同时还有着十分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因素影响,相应发育变质岩,由于区内的构造存在多期次性的特点,而且还有着叠加改造作用十分明显的动力变质岩,有碎裂岩类以及糜棱岩类作用因素形成的动力变质岩。侵入活动在东侧区域上厂坝地区非常强烈,有着十分明显的接触变质作用,受叠加动力变质作用因素影响,变质作用在厂坝地区非常突出,变质特点达到中级,角砾岩少量分布之外主要为大理岩以及片岩。辉岩和二长花岗岩在沙坡里不整合的接触面十分清晰,变质作用不明显。

2 矿区地质

(1)地层。泥盆纪在矿区地层当中生成,沉积特点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组成的一套浅海滨岸沉积岩,尤其是下统最多,在矿区中部地带出露,矿区西北侧区域上出路小范围的上、中统,有着非常好的地层发育,而且具有较杂的岩性特征,片岩、灰岩以及大理岩化灰岩和大理岩是其主要岩性特征,铅锌矿成矿围岩主要为灰岩以及大理岩(条带状);第四系相对次之,在缓坡区域以及大小沟谷当中呈现零星的分布特点,主要由转石以及砂黄土和腐殖质共同组成。广金坝组以及安家岔组与安溪沟组、第四系和诸葛寺组是矿区的主要地层。

(2)构造。区内分布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总体构造线,不仅发育褶皱构造,同时还发育断裂构造,复式背斜构造是主要的褶皱构造,安溪沟组下段是南部的主要褶皱构造,主要由核部分布,倾斜向北侧区,呈现75 度~260 度轴向,倾伏向NEE向,并扬起向SWW向,南侧翼部有30。~70。地层倾角,局部位置倒转向北,北侧翼部呈现40。~80。倾角,局部位置倒转向南。硅化黄铁矿化碳质灰岩(安家岔组下段)是中部褶皱何不地带,倒转向南,二者呈现平行的基本特征,东侧方向上后者有着较长的延伸,区内非常发育断裂构造,层间断裂呈现近东西向,次级断裂主要为北东向以及北西向,还分布一些小型的层间断裂。

(3)岩浆岩。庙沟矿区东北侧区域上发育岩浆岩,产出特点呈现小岩株状,在吴家山剪切透镜体南北侧区域上分布,面积在20k㎡以下,主要由闪长玢岩与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共同组成,庙沟中接触带非常的明显,呈现平直的接触面特征,没有矿化特点,在接触带周围,后者捕掳体存在于闪长岩中,球形风化特征是捕掳体的主要特征,与接触带一侧非常接近,表现为破碎风化的闪长岩。

(4)变质作用。热变质以及区域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是研究区的主要变质特征。浅变质绿片岩相是区域变质的主要特征,千枚岩是碎屑岩变质的主要特点,大理岩是灰岩变质的特征。对于接触热变质作用进行分析,区内的灰岩(泥盆系)接触石英闪长岩以及热卤水之后转变成结晶灰岩,并有大理岩以及大理岩化灰岩形成,硅质以及碳质和沙泥质在灰岩当中主要转变成暗色条带,绿泥石以及绢云母是其主要的新生矿物。对于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辉岩和石英闪长岩相互交接带中,不论是内带还是外带,有透辉石夕卡岩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主要形成于矿区北东侧区域上庙沟一侧部位。

(5)围岩蚀变。黄铁矿化以及碳酸盐化、透闪石化、硅化等是区内的主要围岩蚀变特征,随着早期岩石裂隙部位侵入的后期热液,硅化因素影响下导致裂隙两侧周围的岩石变硬非常明显,加大了石英次生颗粒,同时由于灰岩热液蚀变因素影响,矿化和硅化作用相互伴生,所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找矿标志,由于热液因素影响的灰岩,在碳酸盐化作用因素影响下出现重结晶,颗粒变得粗大,大理岩呈现条带状,常见于矿区当中,随着碳酸盐裂隙充填碳酸盐细脉,在后期阶段形成。黄铁矿化:主要表现为脉状以及团块状和星散尽染状分布,主要处于1mm~5mm 的粒径大小,在矿体边缘以及内部较为发育,常常伴生硅化,灰岩以及炭质片岩(硅化)存在黄铁矿化。

矽卡岩化:当碳酸盐和岩浆热液具有交代强烈过程中,透辉石夕卡岩主要形成于接触带周围,同时还具有绿泥石化的特征。矿区当中绿泥石化较为多见,泥质在围岩当中由于热液蚀变因素影响,促进绿泥石的形成,退变的暗色矿物以及岩体转变成绿泥石化、灰石和透闪石矽卡岩矿物,主要受蚀变因素和退变因素。矽卡岩中主要发育透闪石化,有放射状展布的透辉石是变产物。褐铁矿化:铁矿物在矿体以及围岩当中由于风化淋滤比较强烈,褐铁矿化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铁帽特征。

3 矿床地质

该矿床发现六条东西向分布的矿化蚀变带:

I号矿(化)体:展布方向为NE向,产出特点为透镜状以及单脉状,方铅矿是其主要的矿化特征,细脉闪锌矿以及块状方铅矿是其主要特征,大理岩化矽卡岩以及透辉石矽卡岩是主要的含矿围岩,灰岩是其主要围岩特征。

Ⅱ号矿化带:展布方向为NE向,主要在条带大理岩(安家岔上段)产出,具有不连续的矿化特点,矿化表现为条带状,闪锌矿是其主要特征,方铅矿量相对较少,平行矿体主要有三条。

Ⅱ-1 号矿化带:展布方向为北东南西向,主要呈现130。~150。<70。~80。展布特征,粉红色薄膜是地表岩石表面主要的风化特点,认为是闪锌矿风化形成的产物,条带状新鲜面闪锌矿,在中细粒白色大理岩中分布,中细粒是闪锌矿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红褐色以及红棕色,呈现很不均匀的分布特点,矿体主要在密集分布的条带闪锌矿区段分布,局部位置上的细粒闪锌矿,主要表现为稀疏星散状,在大理岩中分布是其主要的矿化特征,硅化以及绿泥石化是其主要的含矿围岩,普遍发育硅化,伴随矿化黄铁矿矿呈现不断增多的特点。

Ⅲ号矿化带:展布方向表现为EW向,在条带大理岩(安家岔上段)中产出,闪锌矿化是其主要露头,氧化在地表非常突出,条带状不规则,表现为红褐色,扭曲特点出现在局部,主要呈现170。/80。方向展布,有着分布不均的矿化蚀变,矿石主要表现为条带状,夹石存在于局部,这一矿体属于主矿体,矿带表现为灰黑色以及灰色,结构呈现中细粒特征,构造为条带状,具有较强的绿泥石化以及硅化特点,细粒黄铁矿以及闪锌矿、方铅矿是其主要的金属矿物,条带状的大理岩是其主要的含矿岩石[2]。

4 矿床成因分析

岩石岩性以及地层层位对矿床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该矿成矿过程当中的重要因素为沉积作用,花岗闪长岩在印支期发生侵入,为后期改造矿体提供了强大的热源,进一步活化了地层当中的成矿物质,并使其再次富集起来,对工业价值矿体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带状大理化灰岩(泥盆系安家岔组、安溪沟组)属于热卤水沉积,对于矿带分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区内成矿主要受锌元素以及铅元素热卤水沉积因素影响,矿区中分布的铅锌矿(化)体主要表现为透镜状、脉状,矿床表现为程控型,裂隙控制着各种蚀变,通常在矿化体两侧以及裂缝带中分布,蚀变没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分布特点呈带状,中泥盆统灰岩是主要的含矿层位。

5 结论

泥盆系当中产出工业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为地层层位,大量出露安家岔组以及安溪沟组,具有非常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泥盆系是研究区的主要地层,和矿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该区铅锌多金属矿主要在泥盆系西汉水群地层当中产出,人土山-江洛断裂和黄渚关断裂二者交汇部位是甘沟矿区主要分布地带,被矿田分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区有着十分复杂的褶皱与断裂构造,有着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层位控制矿体作用十分突出,矿体和围岩在产状上非常相似,具有简单的矿石矿物成分,构造特点为条带状,对区内矿床进行研究,主要表现为层控矿床,变质热液充填与渗流热卤水喷溢共同作用下,促进层控矿床形成。

猜你喜欢

大理岩铅锌矿灰岩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全球十大铅锌矿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