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两处内容的商榷

2020-03-18邹德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图表人教版高中生物

邹德乐

[摘要]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的图表存在两处瑕疵且持续多年,一处为翻译过程的插图有误,另一处为密码子表中的标注易引起误解。为避免延续到新版教材中,对此进行商榷并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图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5-0081-0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标人教版)自推出以来,在各地使用多年,历经不断改进而逐步完善。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有两处地方不够完善,一直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为避免这些瑕疵延续到新版教材中,笔者撰写此文以期为新版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建议。

一、插图有错误

2007年2月第2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7页有关表述: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37℃时,细菌细胞内合成肽链的速度约为每秒连接15个氨基酸。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如图1第2版),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笔者对比此图中正在合成的第一、二条肽链(从右侧数),发现除图中下方所国画的三个相连的氨基酸外,其他区域的肽链结构包括相连氨基酸的个数、位置以及肽链的折叠均完全相同,因此不免得出这3个远离核糖体端的氨基酸正是第二条肽链在进一步延伸时需连接的,这与翻译的延伸过程不符。翻译的延伸过程节选如下:在核糖体中的肽基转移酶作用下,核糖体的P位上的氨基酸脱离其tRNA,而与A部位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相连。随后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的5'→3'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P位上的tRNA(已不带氨基酸)脱离,A位点上的氨酰一tRNA移动到P位点,另一氨酰-tRNA进入A位点,继续进行肽链的延伸。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6、67页的描述与配图均与此吻合。据此延伸过程可知,下一个氨基酸在核糖体中与已有肽链完成连接,所以新添加的氨基酸应位于肽链与核糖体结合端,而非图中的远离核糖体端,所以此图有误。

此外,笔者对此图进行查询时,发现2004年5月第1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如图1第1版)合成中的第一、二条肽链的氨基酸数目相等,随后2007年2月第2版对此进行了修改,即在第一条肽链远离核糖体的那端连接了3个氨基酸以示数目上的区别(如图1第2版),修改后此图一直沿用至今。然而这两版的教材均未注意到前一条肽链与后一条肽链相比增加的是靠近核糖体区域的氨基酸,因此建议将这3个氨基酸添加在靠近核糖体的区域。

二、表中有歧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密码子表(如表1)直观性强,使用方法类似于查阅字典,深受学生喜爱。然而在初次学习时学生也常存在一些疑惑,如小方格内括号中的“起始”只对应甲硫氨酸,还是对应该小方格内所有的氨基酸?与之相对应的起始密码子只是AUG,还是AUG、AUU、AUC、AUA四種?同理,表1中的其他小方格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表格的标注不准确。

笔者查阅了苏教版和浙科版教材中的密码子表,二者关于起始密码的标注均不会引起误解。苏教版教材直接在AUG的右侧对应标注了甲硫氨酸或起始密码,浙科版教材则在甲硫氨酸的右侧标注“(起始)”,还在密码子表的下方备注了该表的读(写)法、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的简要解释并配有具体的例子,很适合初学者。随后笔者查阅吴相钰、陈守良等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和朱圣庚、徐长法的《生物化学》(第4版),发现编者均在文中对起始密码进行了适当解释,从而避免误解。因此,建议在相关氨基酸的右侧备注“起始”,并在表格下方进行适当的解释及举例,以避免误解。

三、反思

教材是教与学的基本素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资源。2017年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材内容应系统规范,严谨准确;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字表述准确、生动,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清晰美观,装帧精良”。高中生物教材中图表较多,因其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在教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编者尤为注重图表的科学规范、严谨准确。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寻找教材中的瑕疵,敢于质疑、挑战权威,进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猜你喜欢

图表人教版高中生物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