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2020-03-18钱琴红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钱琴红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显得越来越迫切。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5-0069-02

新课改后,多种教学方法接连问世,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新型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也是学科教学的新方向,其目的是实现全面化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保证每一学段的学生都能在身心素质同步发展的状态下高效学习。为此,本文针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整合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的内容均来源于教材,大多为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验证性实验,或是根据教材介绍的实验原理观察相关反应,其中既有步骤简明、只涉及某一章节理论知识的观察型实验,也有步骤复杂、涉及多章节理论知识的复杂实验,但总体都是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实验知识基础,将实验目的与原理解释清楚,并根据实验的具体步骤带领学生推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前事先锻炼逻辑思维,整体把握实验流程。如此一来,在理解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方可正确操作实验流程,自觉规避危险操作,避免实验课上出现手忙脚乱、遗漏实验步骤等情况的发生。

例如,在探究“粗盐的提纯”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在提纯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对比“Mg2+”“Ca2+”“SO42-”與“k+”等可溶性杂质的溶解规律,应用相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去除杂质。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需立足于教材,让学生依照教材梳理物质的性质规律,并将自己的推理过程及依据写在实验流程中,以备在实验操作中检验自身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此,在整合教材与梳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条理清楚地学习了实验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还顺利地将实验结果纳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二、鼓励实践。增强学习能力

实验与理论知识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实验,这对学生来说既是高效的学习机会也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目的可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将标准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整地演示给学生观看,还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掌握实验技巧与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并在实验中养成仔细观察、合理推断的习惯。

例如,“碘的萃取”实验,由于该实验操作步骤复杂,涉及的化学试剂较多,教师应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碘的饱和溶液与四氯化碳溶液混合时,教师要强调后续“振荡”等操作的规范性;此外,对于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如分液漏斗的检漏等,教师应要求每一位学生独立操作一遍该步骤,以确保学生牢固掌握。

三、分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高度一致,都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提升情商,掌握人际交往的各项规则,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学习。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否完整、实验操作是否标准以及实验习惯是否良好,还要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复杂实验,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

例如,在进行“电解水”等操作复杂的化学实验时,学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在课堂时限内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5人左右为宜,并选出小组长,由组长给组员分配角色或任务。待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开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一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反思。

四、拓展资源。拓宽网络视野

高中化学实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而定,新课标根据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内容挑选了化学教材中可行性较高的一些实验用作实践教学,而教师在实验课堂上,还可以在课标规定的内容基础上向外拓展,为学生介绍更多与化学课程相关的实践知识。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教育的范围被无限放大,学生的视野可跟随互联网教学的进展向外延伸。教师可借助这一机会,带领学生探寻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化学理论造福于生活的实例,拓宽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

例如,在“胶体、溶液、浊液的性质探索”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将“空气质量的改善”作为一个教学主题,为学生介绍当前空气环境质量面临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中提到的“空气的组成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再介绍当前受污染的空气中的常见污染物,如“PM2.5物质”“氯气”等,进行空气环境治理常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气溶胶”等概念。

随后,化学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设计实验的作业,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搜索新闻报道或是化学研究内容,并综合这些内容寻找空气环境治理的可行性方案,在实验课上进行讨论。在布置实验设计作业时,教师依旧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减轻资料收集方面的压力,集思广益。如此一来,学生站在“设计实验”的角度上学习课程内容,于思维转换中锻炼实验思维,并提高收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

五、教师引导。加深化学感悟

化学知识相对零散琐碎,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常找不到切入点,或是无法将各个小节的内容串联成整体认知,因而许多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寥寥,甚至将化学视作一门枯燥的记忆性学科,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应通过实验的综合性将看似零散的化学知识集中在一起,利用“实验”这个互动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体会化学的魅力所在。

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意愿,设计出学生易懂的实验流程;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

综上所述,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导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可在追求精准操作与良好实验习惯的教学基础上给学生带来更多体验,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进而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化学实验的学习与实践中。

(责任编辑:张简)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