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到实验室去”之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0-03-18叶内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现状对策

叶内明

[摘要]“到实验室去”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中一种新的提法,其实质就是学生分组实验。新课程已实施多年,依据初中化学教学中“到实验室去”的开展情况,提出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进考核方法,结合学生身边的化学资源开齐开足各类实验,督促和鼓励师生“到实验室去”,以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到实验室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5-0066-02

现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把学生的分组实验改名为“到实验室去”,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富有创意。在上下冊的教材中共安排了九个“到实验室去”,笔者对不同学校的师生做了一个“到实验室去”教与学方法的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中处理“到实验室去”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到实验室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对学生的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填空。

问题一:学习初中化学时,你去过几次实验室?

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次的占12%,三次的占30%,四次的占20%,五次的占30%,六次以上占8%。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的现状不佳,没有一个学校能够全部完成教材安排的九个“到实验室去”,有的学校一年中只让学生到实验室去一次,去三次的部分是因为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之前集中训练了三次。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不少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极少让学生到实验室去。

问题二:你每次到实验室去之后,会写实验报告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了实验报告的占40%,没有写实验报告的占60%。从中不难看出,学生虽做了实验,但没有进行总结和交流的还是占大多数。

问题三:除教材上的“到实验室去”,你还因为什么原因去过实验室?

根据学生的回答,因为实验操作考试而去实验室训练的占80%;因教师组织上公开课而去实验室的占20%。从中可以看出,平时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注重,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中讲实验、看实验视频的居多。

2.对教师的调查:通过电话或当面交流进行了解。

问题一:你对现行教材中“到实验室去”的内容怎样处理?

根据教师的回答,认为反正要实验操作考试,考试之前再训练的占70%;认为课堂演示一下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的占60%;让学生都做的占5%。

问题二:学生实验操作后,有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吗?

根据教师的回答,基本上不让学生写实验报告的占80%;让学生完成现成的实验探究手册的占20%。

问题三:你在处理“到实验室去”时的困惑是什么?

根据教师的回答,认为教学时间紧的占65%;认为学生到实验室不好管理的占80%;认为实验条件不允许的占10%;觉得实验员不高兴的占30%。

从以上教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关于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多数教师的认识仍不到位,不让学生“到实验室去”,怕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怕学生不好管,怕实验员不高兴,怕给自己找事。难怪学生说:“现在流行‘爸爸去哪儿?“飞机去哪了?‘时间去哪了?,我们化学课流行‘实验去哪了?。”有时学生即使到实验室也只是走过场,教师既没有有效地组织实验,也没有使其与化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

3.对实验员的调查:

问题一:你清楚初中化学“到实验室去”有几个实验吗?

回答清楚的占45%;不清楚的占55%。

问题二:每个“到实验室去”的实验你都提前准备吗?

回答有通知单才准备的占90%;回答无论有没有通知单都准备的占10%。

问题三:在你了解到的情况中,你校学生平时到实验室去吗?

回答很少到的占70%;回答全到的占10%;回答改成演示实验的占20%。

问题四:学校对实验用品的购买支持吗?你对学生进实验室有什么困惑吗?

回答只要提出要求学校都支持的占100%;回答学生会搞破坏的占60%;回答任课教师不配合的占10%。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化学实验员对初中化学“到实验室去”的要求还不是特别清楚,且担心学生会对实验室产生负面影响,实验员的实验准备是被动的,对实验室的开放有一定的情绪和担忧。

二、“到实验室去”的教学对策与建议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得出:初中化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体验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从而形成化学素养。结合我们对“到实验室去”的调查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让教师主动落实“到实验室去”

作为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学习使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与质量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教学理念保持一致。为此,教师首先要认真落实“到实验室去”,变注重讲解为指导、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变验证理论为探究理论,鼓励学生敢于对结论质疑,认真落实好九个“到实验室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去。比如讲空气的组成时,教师先不介绍空气的组成,而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你对空气的组成怎么看?②你认为空气中有什么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③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什么气体?④放在空气中的饼干为什么会变软?⑤在之前的学习中你对空气有哪些认识?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体验化学实验的妙处。

2.改进考核的办法,督促教师重视“到实验室去”

学校内部要结合目前的实验教学现状,认真研究如何让教师重视“到实验室去”的考核办法,让教师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各级教学研究员要定期到学校进行“到实验室去”的专项视导,给教师讲要求,检查教师“到实验室去”的开展情况。具体可以查实验日志,与学生座谈,与教师座谈,倾听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与教师共同探讨初中化学“到实验室去”该怎么去操作,给教师出谋献策。

3.结合学生身边的化学资源,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去

学生到实验室去时通常会比较兴奋,比在教室上课自由,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学生是想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积极的因素去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做实验、搞探究必须有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化学资源设计成“到实验室去”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家庭小实验“鸡蛋与醋酸的反应”可以进一步拓展为“鸡蛋的成分及加工利用”课题。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对鸡蛋的了解,将该课题分解成四个子课题,并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分组开展深入研究。这四个子课题分别是:(1)鸡蛋的化学成分与营养;(2)鸡蛋的结构和蛋壳成分的了解与测定;(3)蛋清、蛋黄在鸡蛋中的质量分数的测定;(4)鸡蛋的加工利用。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愛好、特长自由选题,学生的实验目的相当明确,因此能始终围绕自己制订的目标进行实验研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如此安排,自然可达到让学生喜欢化学学习的目的。

4.落实各类学生实践活动,通过“到实验室去”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四类”实验活动:活动天地、实验探究、家庭实践实验、课外调查活动。教师要认识到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在这“四类”实验活动中,教师要规范演示实验,指导训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家庭实验,让学生在自身的体会、操作中领悟实验的真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规范的操作习惯。例如,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浓盐酸而用稀盐酸?”“酒精和水混合,为什么总体积会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哪瓶是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等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实验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绽放美丽之花。

总之,鲁教版初中化学“到实验室去”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部分问题,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希望得到同行指正。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