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不应是问题重重的“小学科”

2020-03-16王淑荣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剖析小学科学存在问题

王淑荣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最重要学科,但往往因为考试的原因,被忽视为“小学科”,因而教学中产生效率低下等重重问题。本文即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以供教师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剖析

有效性是教师的追求。大部分教师研读教材时想到的是:学生应该学到哪些知识,应采用哪些教学方式。为了上好科学课,教师精心准备、事无巨细,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越俎代庖现象,课堂氛围高涨,但有时效率很低。纵观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确实因为被忽视为“小学科”而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于科学实践活动认识不到位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许多学校的科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即使开展与科学有关的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长、学校管理者等仍留有传统教学意识,对新课改、新的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再有些学校没有认识到科学活动课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人们淡化了科学活动课的管理,对科学教学工作没起到风向标作用,从而直接影响科学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在实施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活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活动课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活动效果可想而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与人们的主观认识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高喊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试教育仍徘徊在我们的周围,教师在亦步亦趋中前行。人们固有的教育思维,尤其是应试教学使大部分人们认为学生的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重要标准,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因此,开展科学活动课时不能充分调动一切人力资源,这导致实践活动可不能深入开展。

二、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科学教学

1、要求教师综合能力高。现阶段,大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程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这些所谓的科学教师有自己的工作重点,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任教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上,科学课程是小学科,不作为考试科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科学知识教师只知其一而不深知其缘由,教学是就一带而过,即使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让他们课下探究,至于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2、不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校中关于科学的课程资源较为丰富,配备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图书馆中有许多科普书籍,及校园全网覆盖,学校环境及学校文化等,无不彰显科学氛围。但有的教师不注重挖掘学校现有科学资源。

有的教师在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时,只利用学校资源,这样的教师目光有些短浅。校外的科学资源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扩展,教师也应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科学知识,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科学教师不应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材中,应充分挖掘与学科有关的资源,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地位

科学新課标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力军”,教师则成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是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领路人”。教师要尊重学生,放下身架,但这没有淡化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其在教学中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有限,在探究过程中,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可有的教师不清楚何时进行指导,哪部分知识、哪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知识一味的讲解,随心所欲的让学生探究,至于探究的目的及内容完全放手。学生既然是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其主导地位,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依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其结果是:课堂秩序很是混乱,学生无目的的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应彰显学生个性;认识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指导,当学生有疑难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但教师要抓住指导的时机。教师引导过早,介入过多,可能会阻碍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不指导或指导过晚让学生感到无助,以致于他们丧失探究的意识。低年级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教师应到引导,对于一些实验操作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但学生的猜测、分析现象、实验结论等,教师少些指导,让学生说、做,教师不能包办。

四、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学生动手,忽略学生动脑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其探究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异议。但有的教师对于“实践操作”的理解有些片面,甚至有些误区,认为科学课程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实践,让学生中植物,观察植物的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做“热气球”;记录天气情况等。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动手活动,课堂氛围很是热闹,学生在忙碌与热闹中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竟一无所知,没有明白从活动中学到什么,不知道探究的目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脑与动手同样重要,不能忽略任一方面。准备一些必需的材料、操作实验需学生动手,但问题的提出、实验猜想、实验方案、分析现象、结论的得出及评价与反思都需要学生思考,需要学生动脑分析、总结。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发散思维等,让他们开动脑筋,不能用动手代替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因此,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探究时,教师让他们操作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在操作前、操作中、实验结束后动脑,让他们通过动手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真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操作解释一些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动手的目的,这才是探究的真正本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明.关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科学结论问题的教学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 (17):100-101.

[2]李猛,王佳,玄兆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 (21):76-77.

[3]赵维兰.试论小学科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 (05):126.

猜你喜欢

剖析小学科学存在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