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手术护理配合效果观察

2020-03-16张彩峰汪成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内窥镜鼻窦炎例数

张彩峰,汪成丽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1.耳鼻喉科;2.口腔科,陕西延安 716000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慢性疾病,主要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性反应,与急性鼻窦炎比较,临床中慢性鼻窦炎的患者数量更多[1]。慢性鼻窦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且会加重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良好的措施予以治疗[2]。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医生多采用鼻内窥镜予以辅助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但由于慢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为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需要对患者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护理模式[4]。本研究对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手术的综合护理配合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34~68岁,平均(51.1±4.9)岁;病程2~9年,平均(5.5±0.1)年。试验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5.1)岁;病程3~9年,平均(5.9±0.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进行监督。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均符合《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关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标准[5];(2)无其他耳鼻喉疾病;(3)获得患者及家属完全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无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2)患有严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式 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使用1∶1 000的肾上腺激素与1%的丁卡因(国药准字H20093220,安徽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5 mL∶0.1 g)对患者鼻腔黏膜表面进行良好的麻醉处理,连续进行3次,每次间隔5 min;然后使用20 mL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鼻丘与中鼻甲前端予以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待麻醉成功后在鼻内窥镜的辅助下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之后对其病变的鼻窦部位予以开放,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反复清洗术腔,并于术腔使用纳吸棉进行填塞。术后及时将切除的病灶送检,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

1.3.2对照组 在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即观察患者病变部位情况,并予以常规消毒与抗感染护理。

1.3.3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并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以消除患者恐惧等不良心理。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式、相关注意事项及使用手术方式的重要性,并向其介绍相关的预期效果;还需要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使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与关怀,从而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与护理。(2)术中护理指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避免发生信息错误现象,同时需要辅助患者采取良好的手术体位,例如将头部抬高15~30°,使患者获得较大的舒适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术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手术操作者进行严密配合,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询问,以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3)术后护理指导。术后送回至普通病房后给予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体位;患者清醒后1~6 h内禁止患者进食,6 h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进食适量的流食或半流食,告知患者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为确保患者拥有舒适的休息体位,待患者清醒6 h后可采取半卧体位;需加强对患者疼痛情况的询问,若患者有较为剧烈的疼痛且无法忍受,可遵医嘱予以适量的止痛药物;为避免患者发生感染,需要在术后对其予以良好的抗感染治疗;为确保患者呼吸良好,需要时刻确保患者鼻腔湿润。(4)术后并发症处理。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若患者口腔出现大量分泌物或鼻腔出现大量渗血,需要及时联系医生对患者鼻咽部进行检查,并协助医生做好止血工作。术后48 h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眼眶的观察,若出现瘀血与眼球突出现象,需要及时处理。(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指导,例如告知患者需要确保鼻腔的清洁卫生,调整饮食的合理性,同时告知家属陪同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以便增强患者体质和免疫力;做好良好的保暖工作,避免发生感冒现象;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鼻腔冲洗,以避免对鼻腔黏膜造成不良损伤,并促进鼻窦黏膜恢复。

1.4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表现为经过治疗后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消失,经鼻内窥镜检查显示患者窦口开放情况良好;有效表现为经过治疗后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鼻内窥镜检查显示窦腔黏膜存在轻微水肿现象;无效表现为经过治疗后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未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标准:非常满意表现为患者及家属完全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与态度;一般满意表现为患者及家属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与态度;不满意表现为患者及家属无法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与态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依据健康调查简表于末次随访时进行评分调查[6],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感角色、活力等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脑脊液鼻漏、纸样板损伤、视神经损伤、眶内血肿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试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不仅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7]。通过查阅相关临床资料可知,导致慢性鼻窦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未能很好地处理治疗急性鼻窦炎[8];(2)鼻腔内出现阻塞性疾病[9];(3)受到毒力较强的致病菌、牙源性感染[10];(4)受全身性各种慢性病的不良影响[11]。为缓解甚至消除不良临床症状,目前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临床医生主要以在鼻内窥镜的辅助下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慢性鼻窦炎无法获得有效性根治,且易复发,因此需要在患者围术期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12]。以往由于缺少护理经验与技术,虽然能够对患者予以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但无法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并且还导致较多并发症,使其承受额外病痛。因此需要对常规模式进行不断改变与完善。

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多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内容[13]。通过术前护理,患者能够正视疾病,并通过良好的术前检查与准备,使手术有效顺利开展;通过术中护理,患者获得舒适的手术体位,术中缓解了疼痛,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通过术后护理,患者明确了相关护理要点,并且护理人员加强了对患者的观察与巡视,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异常与突发情况;通过良好的并发症预防护理,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避免因承受额外病痛而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出院指导,家属明确了家庭护理的相关内容,并且使患者加强对复查重要性的认知度,从而能够遵医嘱进行复查,便于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的内容[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满意度分别高达96.23%、98.1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至3.78%,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主要原因在于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全方面、多角度护理照顾。同时护理人员能够加强对患者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的预防,从而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复查,及时排除了不良诱发因素,因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内窥镜鼻窦炎例数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更正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