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学历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情况调查及预防救济机制研究*

2020-03-16易学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遭遇本院学历

杨 雪,林 萍,易学凤,刘 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血管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

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推广,临床护理人员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女性护理人员较多[1]。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临床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的频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因此,性骚扰事件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将性骚扰行为认定为侵犯受害人自主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已经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并将性骚扰列为违法行为,女性护理人员完全可以依法维权。性骚扰主要是使被骚扰的一方感到难堪和不适,一般认为性骚扰包括语言和身体方面的接触,主要指对异性作出的异常行为[3]。本文对本院200名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预防和救济机制研究,以预防救济责任作为主体,进而建立预防惩处机制,最大限度维护本院女性护理人员的权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名女性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调查问卷192份,问卷回收率为96.00%,其中本科学历107名,专科学历85名。本科学历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1~32岁,平均(26.5±1.2)岁,护龄3~6年,平均(4.9±1.0)年;专科学历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3~33岁,平均(28.1±1.1)岁,护龄3~6年,平均(4.8±1.1)年。不同学历的两组女性护理人员年龄、护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积极配合院方调查;无语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存在明显精神缺陷者。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院200名女性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护龄、学历等;遭遇性骚扰情况:遭遇性骚扰的形式主要包括动作手势、语言、短信及被盯视等;遭遇性骚扰时应对方式:主要包括未理睬,告诉同伴、护士长、主任、家人,以及给予斥责等;女性护理人员希望得到的帮助主要包括心理安抚、调整科室及调整分管床位等。根据不同护理人员填写信息,本次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0.96。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1分为从来没有过;2分为有过1~<3次;3分为3次及以上;4分为几乎每个月都有;5分为几乎每周都有。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同时选取3名女性心理医生对遭遇过性骚扰的护理人员逐一进行访谈,以了解性骚扰群体、遭遇性骚扰形式、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后应对方式等情况。严格对访谈人员、访谈内容及调查表内容保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情况比较 见表1。综合192份调查问卷,专科组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比例为81.18%,本科组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比例为28.97%,专科组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情况明显高于本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情况比较[n(%)]

2.24种性骚扰形式在两组护理人员中的分布情况比较 见表2。通过对遭遇性骚扰的31名本科组及69名专科组女性护理人员进行访谈,性骚扰形式主要以动作手势为主,被盯视的人员少于短信和语言,两组护理人员在遭遇性骚扰形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4种性骚扰形式在两组护理人员的分布情况比较[n(%)]

2.3两组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后应对方式比较 见表3。两组护理人员在遭遇性骚扰后采取未理睬、告诉同伴及给予斥责警告方式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科组护理人员在遭遇性骚扰后告诉护士长或主任的比例明显高于专科组,专科组护理人员在遭遇性骚扰后告诉家人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后应对方式比较[n(%)]

2.4性骚扰群体情况 通过对遭遇性骚扰的31名本科组及69名专科组女性护理人员进行访谈,性骚扰群体主要为患者及患者陪护家属,分别占43.00%、32.00%,明显高于来自管理者(13.00%)及探视人员(12.00%)的性骚扰。

3 讨 论

随着临床护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女性护理人员数量随之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的情况频频发生[4-5]。本研究对不同学历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性骚扰的群体主要为患者(43.00%)及患者陪护家属(32.00%)。两组护理人员在遭遇性骚扰后多采取未理睬的方式,但本科组护理人员在遭遇性骚扰后采取告诉护士长或主任的比例明显高于专科组,专科组护理人员在遭遇性骚扰后采取告诉家人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专科学历女性护理人员害怕被打击报复,担心声誉受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还可能是上报机制不健全、难以举证等诸多因素,致使大部分专科学历护理人员对性骚扰采取忽略的态度,在这方面本科组护理人员明显比专科组积极,有12.90%的人员直接给予斥责警告,还有25.81%的护理人员采取告诉护士长或主任,这可能与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相关。100名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后有39%的人员因低估了性骚扰的严重性而无法及时进行有效解决及预防,且造成管理者难以发现,致使性骚扰现象严重化。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以下预防救济机制:(1)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明确临床工作中存在性骚扰行为的意识,工作中以保持专业技能和态度为原则,以取得患者与同事的尊重。在护理患者时严格把握尺度、接触方式、沟通技巧等,尤其是专科学历护理人员,当遭遇性骚扰时应当明确拒绝,并及时向骚扰方表达该行为的不当性,若骚扰方仍继续骚扰,可对该患者拒绝护理,也可请其他护理人员协同护理及上报管理者,并对该事件目击者、经过、骚扰方信息、次数等进行详细记录,为举证工作做好准备[6-10]。(2)管理者进行干预。①医院可选取专业能力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形象代表进行护士形象宣传,以突出其不可替代性和专业性;②强调护士和医院其他职工享有同等地位,并告知其对骚扰方拥有教育权利[11];③建立性骚扰政策,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性骚扰的合法定义、惩罚、应对指南、申诉流程及执行等;④临床工作中相应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安保巡视工作,并于病房、护理站等地方安装摄像头,合理安排高、低年资护理人员双人值夜班,严格控制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及探视人员数量,增加高年资护士在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的比例[12-13];⑤性骚扰发生时明确给予护理人员支持;⑥鼓励遭遇性骚扰的护理人员能够做到明确拒绝、及时上报;⑦加强管理者的性骚扰处罚力度,并进行护理人员性骚扰定期学习教育研讨,可通过场景模拟形式,促使护理人员及管理者对性骚扰的形式、应对能力、应对策略及预防的掌握[14];⑧建立专门处理部门,评估护理人员上报的性骚扰事件,以公平对待,严肃处理,保护受害方及双方隐私为处理原则[15];⑨处理后,对遭遇性骚扰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保护及访谈,防止报复行为及继续性骚扰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约52%的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来自患者及患者陪护家属的性骚扰,专科学历女性护理人员遭遇性骚扰的情况明显高于本科学历护理人员,为改善此现象,护理人员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医院管理者应制订和采取一定预防救济机制,为女性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健康的临床工作环境。

猜你喜欢

遭遇本院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预防遭遇拐骗
“迟到城”里的遭遇
知识无力感
遭遇野人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