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的情境 心存而恒在

2020-03-14丁剑

中国书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祥林心存书法

◇ 丁剑

周祥林,字若溪、号青堂、草青堂。现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花笺一百声》《词间一百声》《匆匆的三月》《周祥林画集》《风雅若溪系列(九卷本)》《周祥林草书将进酒卷》《周祥林篆书古诗册》《周祥林书法集》《周祥林中国画集》《翰墨唐韵—周祥林书李白诗书法集》等。导演作品有电视连续剧《走出蓝水河》《青花》《书圣王羲之》等。

北京下雪了,又听到那句流行了很久的话:北京,一夜之间回到了北平!

我想人们对于美,对于传统都心存而久违。故,每当此际,才会有这样的兴叹!

我也在这样的夜晚推门看雪,任雪飘落在衣襟,虽然冷风拂面,心里却充实了那久违的情境和温暖。

每每在这样的时刻,也伴随了一丝失落和忧伤,时空的悬隔好像被放大和拉长。如此,总觉得那些温存与美好是在渐行渐远,甚至有些抓不住的力不从心。

但正当此际,仰望长天,那飘零的飞雪又是真切的,真切到唤起了久违的美好记忆—瓣瓣心香从心底里升起,也是如此真切。

近谒周若溪(周祥林)先生,我到的时候,他正在接受一个采访。在镜头里,他说:三十年前的某天,他去西站接人,去早了,友人未至。在等待的闲暇,他掏出随身携带的一张《书法报》看,看着看着突然听到过路的人声:竟然还有这种报纸?叫什么《书法报》?……他说,他听到这样的疑问时,如芒刺背,心理落差很大,他说:“书法之于我是每时每刻不容稍懈且最为珍爱的日常和情思,但在别人,居然麻木到聊胜于无。”这对于一个热爱艺术和文化的人来说,闻此震惊之余,亦有大大的失落和行动的迫切。他说,他后来报考电影学院学导演,面试时被问及为什么要学导演时,他的回答也同样令面试老师感到意外。他的回答是:我学导演不是想做导演,我是想拍《王羲之》。

我想,人对于传统,对于这世间的美,一旦能体会并存于心底,大概便会生出期待。就像这北京的初雪,每当此际,唤起的不止是对雪的记忆,更是那记忆中的美好心境。而当一个艺术家,一个文化人久存此念,那他于艺术及创作的体验亦每每深刻而独立,越发自觉及自我,与当下浮华的各种观念和态度自然保持着距离,不为所动,周若溪便是这样的艺术家。那次采访,他说:“艺术固无对错,却必有雅俗。俗,五花八门,毋论之;雅,必从诗来。”这种洞见直指根本,虽不能说大音希声,但其删芜见本处,亦可鉴道心。

周祥林 隶书我临君诵七言联 178cm×33cm×2 纸本

在另一次研讨会上,他说:人文价值的核心就是内心和自然,其他都是外在形式。书法到底是什么?有人把书法当作艺术,我觉得不对,书法不是艺术。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你还说书法是艺术,你就不懂中国文化,书法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延续方式。

还有一次,我去访他,坐定以后,他突然问我:“丁剑兄,你说李白有没有朋友?”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我也一时无语以对,如果从一般层面去理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何其洒脱,何等忘我,李太白怎么会没有朋友呢?置诸天地之间,高山流水、一草一木,美酒羔羊,无不宾客,皆是朋友。但是,若溪先生语我:我觉得,李白没朋友。吾问:何也?对曰:你且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余闻之,肃然、释然。这样的觉悟,大抵可以穿越千年,可以相见太白,可以让李太白流出泪来……

以上一二,余从若溪先生十年游,类似见识,时常有之。所能会意者,便会惺惺相惜,珍之重之,因为美好的情境,心存而恒在!

艺术、人生,应该如此!

猜你喜欢

祥林心存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心存美好
龙韵文学社:心存浩然正气,笔写龙马精神
“四层”:引导数学高考的一面旗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书法欣赏
心存高远 脚踏实地
词汇“for短语”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