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谢帖》释文研究

2020-03-14朱书全胡寒杨袁铭涓廖淑雯

中国书画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释文王羲之

◇ 朱书全 胡寒杨 袁铭涓 廖淑雯

在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巨大,给后人留下了《兰亭序》和诸多信札遗迹。他上乘钟繇、张芝,下启唐 宋诸家,帖学一脉者莫不称习。唐太宗对他十分推崇,称“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在王羲之诸多书迹中,《二谢帖》艺术价值极高,从中可窥右军笔法堂奥。《二谢帖》和《得示帖》《丧乱帖》合裱于一卷,总称《丧乱帖》或“丧乱三帖”,在日本被奉为国宝。但关于《二谢帖》中文字识认的研究不多,学者们作出的释文晦涩难懂,在大力提倡书法文化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作者不揆庸昧,提出新阐,供学者参考。

王羲之《二谢帖》是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此帖在日本流传一千三百余年,为国人所知只有百余年。陆俨少跋珂罗版王羲之法书《二谢帖》《丧乱帖》诸帖云:“览右军墨迹,其用笔转折之间益叹神奇,而石刻远矣。”《二谢帖》中文字虽笔路清晰,但仍有部分字难以识读,有较大争议。

对于《二谢帖》文章句读和释文,学者的研究结果多有不同,如李廷华的释文为:“二谢面未比面,迟咏,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耶耳悉佳。前惠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1〕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中有:“二谢面未。比面迟咏(?)良不静。羲之女(?涂改难认)爱再拜。想邵儿悉佳。前患者差,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2〕刘涛将释文定为:“二谢面未。比面,迟咏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耶耳悉佳。前惠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3〕杉村邦彦先生在《兰亭论坛》中对《二谢帖》的释文进行讨论,所作释文如下:“二谢面未,比面迟咏,良不(以下缺)。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邵儿悉佳,前患者善(以下缺)。所送议,当试寻省(以下缺)。左边剧(以下缺)。”〔4〕以上学者的释文均未能将《二谢帖》的内容阐释完整,且逻辑不甚明晰,难以理解。

本文主要对比杉村先生的释文对《二谢帖》中文字和句读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参考前人学者的论述,经几度斟酌揣摩后所得释文如下:“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安爱再行旃!想邵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濛,当试。寻省,左边剧。”其中有五字与杉村先生所释不同。五字分别为第一行第八字,第二行第四字、第七字及补字,第四行第三字。

表1 《二谢帖》第一列第八字分析对比

第一行第八字,杉村先生释为“咏”,本文释文为“诼”。对比“咏”字草法与《二谢帖》此字有较大出入,如表1所示,而《二谢帖》此字的右半部分与“豕”字草法相像且只多一点,如图2,结合左半部分为言字旁草写,便可推断此字应为“诼”。“诼”为造谣、毁谤之意,《广雅》云:“诉也,责也。”〔5〕王羲之与二谢未能在约定时间相见,引来他人非议,自是情理之中。

表2 《二谢帖》第二列第四字分析对比

第二行第四字,杉村先生释为“女”,本文释此字为“安”。从帖中字的形态上来看(如图4),可明显看出此字有改动的痕迹,将此字覆盖在了原字之上。在王羲之的尺牍墨迹中常见有涂抹、补字的情况。例如《兰亭序》中的“向”“之”“夫”“崇山”等字,以及本帖中的“旃”字也为补字。本文释此字为“安”,“安”可表反问,有“怎么”之意。

第二行第七字从字形上看,可释为“行”亦可释为“拜”,此二字草法相同。本文所给释文为“行”,不影响文意。

表3 《二谢帖》第二列补字分析对比

表4 《二谢帖》第四列第三字分析对比

此字在原帖中的位置为第一二列之间,应为补字,杉村先生对此字并无释读。此字左半部为方字旁。原文中字的右下部分与“丹”字的草法(如图7)字势不同,但笔画相类,故而此字为“旃”。再者结合原文含义,此字为语气助词,无实意。“旃”为“之”“焉”二字的合音字,《博雅》:“旃,之也。”《尔雅》:“旃,焉也。”〔6〕故“羲之安爱再行旃”!意为:“羲之怎能再想去见二谢呢?”这与前句的“诼良不静”引起非议有逻辑上的承接关系。

第四行第三字,杉村先生释为“议”,本文释为“濛”。图9“义”与图10“蒙”皆出自孙过庭《书谱》,草法相似。杉村先生进一步将此字释为“议案”之意,而此解释与前后句意并不连属,前句“悉佳”刚问及身体,此句不应与议案相关联,且下句“当试,寻省,左边剧”是在描述身体状况,杉村先生对于此字的解释着实令人费解。而本文释此字为“濛”是因“濛”字与“蒙”字相通,“蒙”为一种草药名。《康熙字典》载:“又大蒙药名,《管子地员篇》:群药安生,小辛大蒙。”故而“濛”作为一种药便可与之后王羲之对于自己病情的描述有所关联。以下内容的句读应在“当试”与“寻省”中间断开。“寻省”,李东阳在《兆先墓志录》中有言:“荼毒之余,痛自寻省,求其端而不可得也。”即留神省察病情的变化。故应是在试药后留心观察身体状况之后,进而对感受做出描述“左边剧”。

逐句解读如下:

①“二谢面未比”:刘涛先生考证“二谢”为东晋谢氏家族谢安、谢万〔7〕。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官至太保、都督十五州军事、假黄钺。谢万,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官至西中郎将、豫州刺史。王羲之与二谢交好,《晋书·王羲之传》中载:“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初,羲之既优游无事,与吏部郎谢万书曰: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在王羲之其他中亦多有“二谢”出现:“二谢云,秋末必来。计日迟望。万赢,不知必惧不?”“二谢在此,近终日不同之此,叹恨。”〔8〕“二谢治丧,兴公近便索然。玄度来数日,有疾患,便复来。”〔9〕“面”可活用,可用作名词,如“面未比”之“面”,也可用作动词,如“面迟”之面。王羲之杂帖中有“无缘见君,故悉心而言,以当一面”。“比”古意是两个人坐在一起,有“紧靠,挨着,比较”之意,这里用作动词,指会面。“二谢面未比”句意为“未能和二谢见面”。

②“面迟,诼良不静”:“诼”有造谣毁谤之意。《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良”有“很、的确”之意,《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10〕“静”为形容词,安静。此句意为:“若我与二谢见面晚了,恶意的传闻、流言很难停歇。”

③“羲之安爱再行旃”:“安”意为“怎么、岂”。《木兰辞》中有“安能辨我是雄雌”〔11〕。前文提及“旃”为“之”“焉”的合声,语气助词,无实意,与“安”相呼应,加强语气。《诗经·国风·魏风·陟岵》中又有“上慎旃 哉,犹来无止”。故此句意为:“这哪里是我想要再去拜访(二谢)呀!”言外之意是这是对于“诼良不静”的解决办法。

④“想邵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濛,当试”:文中“邵儿”应为某人的称呼。“佳”有形容身体良好之意,在王羲之尺牍中常见,如“晴快,足下各佳不”。“患”有生病、疾病之意。“善”为“善良,好心”之意。“濛”通“蒙”,草名,即菟丝,旋花科。《本草图经》有载:“菟丝子,今近京亦有之,以冤句者为胜。夏生苗如丝线,蔓延草木之上,或云无根,假气而生。六、七月结实极细如蚕子,土黄色。九月收采,暴干,得酒良。”〔12〕此句意为:“想来邵儿一切都好。之前患过病的人,心地善良,送来了药,当然要试试。”

⑤“寻省,左边剧”:“寻”有研究,推求之意,“省”意为“视、察”。“寻省”即是推求省察。归有光《尚书叙录》中有“学者蹈常习故,漫不复有所寻省”。“左边剧”曾出现在《右军书记》中:“仆左边大剧,且食少,至虚乏。”“剧”为形容词,词义为“猛烈,强烈”,副词词义为“极、甚、很”,如《玉篇》“甚也”,《广运》“增也,坚也”。〔13〕故而“左边剧”即为身体左侧病情加重。此句意为:“仔细检查我的身体,身体左侧更为疼痛了。”

综上所述,本文给出的释文为:“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安爱再行旃!想邵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濛,当试。寻省,左边剧。”其白话译文为:“我与二谢未能见面,见面晚了,恶意的传闻、流言很难停歇。这哪里是我想要再去拜访他呀!想来邵儿一切都好吧,之前患过病的人,心地善良,送来了药,当然要试试。留神省察我身体的状态,身体左侧更为疼痛了。”

通过本文所给释文,可以得到信札所传递的三个主要信息:一是当时王家和谢家可能产生了嫌隙,王羲之需要去与二谢见面沟通。二是病愈的邵儿送了一种药给王羲之。三是王羲之写信时,正值身体有恙。

结语

书法沿着中华的历史行走千年,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墨迹,犹如众星之列河汉。在漫长岁月的侵蚀下,许多墨迹漫漶残缺,文字难以识读,这既是先人赠予我们的瑰宝,亦是留给我们的课题。本文对王羲之《二谢帖》中有争议的文字和句读进行研究探讨,以上观点不能尽是,有望诸学者斧正。

注释:

〔1〕李廷华《中国书法家全集·王羲之王献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217 页。

〔2〕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 年版,第31 页。

〔3〕刘涛《中国书法全集(2)》,荣宝斋出版社2004 年版,第362 页。

〔4〕杉村邦彦《王羲之尺牍发问》,《中国书法》2015 年第6 期。

〔5〕《康熙字典》,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年版,第1168 页。

〔6〕《康熙字典》,第482 页。

〔7〕刘涛《王羲之〈袁生帖〉考辩》,《收藏家》2001 年第3 期。

〔8〕张俊之《二王杂帖词汇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3 年。

〔9〕吴永斌《王羲之尺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0〕《康熙字典》,第1013 页。

〔11〕《论语全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219 页。

〔12〕苏颂《本草图经》,学苑出版社2018 年版,第117 页。

〔13〕《康熙字典》,第144 页。

猜你喜欢

释文王羲之
摘《书谱》孙过庭句
王羲之送字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大书法家王羲之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书圣王羲之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