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脱贫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3-13吴婉宁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合作医疗医疗保障医疗卫生

车 路 吴婉宁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48)

医疗问题是关系人民日常生活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2019年来,党和国家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主题,而处于脱贫攻坚战中重要部分的农村医疗问题,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关键一步。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实现精准脱贫的理论分析

1.“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①可见,推进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扶贫功能,是走出“因病滞贫”困境的关键环节。

2.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为消除绝对贫困,减轻农民收入压力的途径。由于现阶段农村中还存在着不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农民得不到有效的医疗保障,医疗费用过高,成为农民看病的重要阻碍。这便使农民陷入“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当中。由此可见,建立符合农村现实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改善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也就成为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减轻看病支出,节省收入的重要方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得到医疗保障的主要制度是合作医疗制度,近些年来合作医疗得到迅速发展。当下的经济迅速发展,在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都关系着农村的稳定发展。深化我国农村医疗体系改革,完善医疗体系的建设,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

优质的医疗资源不仅包括医疗主体医生,还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僻,乡镇卫生所设备简陋,急病、重病无法在本地得到有效医治,布局结构不够合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病情的发展速度。医护人员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培训,有些专业素质较低,没有达到应有的业务水平。对于疾病的治疗手段更新缓慢,不能及时更新、扩展治疗方式,造成有病无医,有医却无法医治的情况。

(二)农民对新型医疗合作制度认知较少,使之受益较小

国家在发布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但农村遗留人员多老弱病小,未能清楚认知此项制度。对制度报销程序、覆盖体系等认知较少,使制度未能充分发挥益处。报销程序的复杂化和报销的比例少数化令众多人望而远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为准,《目录》以外的药物不予报销)。但现实中农民需要的报销药物往往是《目录》以外的存在,从而造成报销费用较少或不予报销的局面。而且新型合作医疗针对的是大病、住院费用的补偿,没有对头疼脑热等小病做出补偿标准,这就使农民缴纳的费用被少数人享用,无法用之于自身,收益率较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参保热情。

(三)政府未建立特定的监管体系,使制度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的医疗常识较少,而农村药品监管不严,部分药品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致使农村药品市场产生不规范的现象,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现象接连不迭。政府未健全特定的监管体系,上级医疗监管部门只在特定时间,根据特定情况进行监管,不能长期实时进行监督,加大了问题药物的风险。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所实行的市外诊疗监管办法比较原始,多为实地核实和电话核实等,昂贵的监管成本限制了监管的力度和方式。致使农民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满意度较低,无法满足地区农民的现实需要,促使制度优势得不到最大效能的发挥。

三、医疗卫生精准脱贫的路径分析

(一)政府与医疗机构合作监督,完善监管体系

各级政府专管部门、扶贫机构及其医疗卫生相关机构应起到督促和推动的作用,促使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地方各级统计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统计数据报表,用直接客观的数据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状况出台相应政策向各类贫困医务人员提供支持和援助。制定严密的监督准则,用制度来规范行为,让各级政府、扶贫机构及其医疗卫生相关机构每年对各地区的医疗卫生支持与援助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验收或评估。完善监管制度,建设专业的监管体系,以相关法律约束、制约监管机构。

(二)加强对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在医疗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医疗知识的医生是重要一步。现如今农村的医疗软件环境较弱,医疗队伍中老龄化较为严重,部分医生专业知识不足。存在着医疗卫生人员执业水平不高,专业技术缺乏、卫生服务知识有限的情况。加强对医生职业水平的培养,使患者无论有什么需要,都能得到最专业的救助。优秀的医疗人才需要政府投入财政支持,给予经济扶持,并利用上级高层次、高水平的医院的帮扶政策,加强对农村现有医生的基础能力培养,提高执业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丰富医学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以强制性规定的形式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员上岗时,至少应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其他相关卫生环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初级以上执业资格。以政策规定的形式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医学素养。

(三)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使制度优势得到最优化发展

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应做到政府干预,财政支持。政府应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向农民介绍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加强农民对制度的认知理解,使之对制度充满自信。简化医疗报销程序,做到步骤简便快捷,缩短医疗报销时间。明细收费标准,按程序进行公示,根据国家规定收取适当费用,坚决摒弃乱收费现象,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做到有实有据。财政部门专款专用,对农村定点医院进行财政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规划。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从形式向内容推进,找到关键点与突破点,建立完善的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机构设置,经费补偿与采购配送等各个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作用。

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加强对药品和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矫正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应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既能够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又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注重农民的基本需求,从实际出发为民众解决问题。自2013年来,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每年都有1000万以上的人口摆脱贫困。未来要增强贫困地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帮扶。通过推动措施的有力实施以及规范监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更多的农村困难居民从政策中得到更大的实惠,最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困难居民的看病难的问题。

注释:

① 习近平.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合作医疗医疗保障医疗卫生
医疗保障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问答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
赤脚医生时期合作医疗制度成功与失败的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