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山石上文
——程师孟帅闽前后交游碑刻与诗作欣赏

2020-03-13林思明

闽都文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福州

林思明

1034年,结束了20多年地方官磨砺的程师孟被朝廷任命管理工程事务,接着出任江西转运使,这也是地方官,却是独当一面的藩镇大员了。一众友人纷纷道贺,江西籍的曾巩、王安石等甚至写了长诗给这位有场屋之旧的老友,也庆幸家乡得了一位廉能精干的地方官。

最著名的贺诗出自强至,其《送程公辟郎中知洪州二首之二》曰:“君王从此不南忧,善付名郎第一州。笳鼓出严千骑从,旌麾坐制九诸侯。城巅观阁屏间见,江底乾坤镜里浮。门下贤豪常满榻,却应仲举减风流。”他这样直截了当地把“控蛮荆而引瓯越”的江西当成南方十省枢纽之地第一州,很是传神!

所谓“坐制九诸侯”,并非朝廷真给了“名郎”程师孟这么大权柄(只是诗人套用前朝典故,稍有夸张),而庆幸得一能臣治洪、王化南面之意跃然也。程师孟不负众望,马到成功,两年以后调任更逼近前方的福州任知州。

当年的南方蛮族之变,忽平忽起,福州亟须建一道牢固的城墙。几十年前福州为闽国王氏治下,城墙重点是向北防御,宋统一后防御方向变成朝南,筑城工程量不小。从曹颖叔起,几任知州试过后都报告说,经费不足。

其实程师孟不觉得太为难。他的工作始以文治。福州和中原旧有交流,人文气象已粗具规模,只是和平既久,不免缺乏备战热度。曹颖叔任上已遍访地方名士如海滨四先生等,程师孟则从拜访福建的退休绅士湛俞始。

一、访贤宿猿洞

“茉莉晓迷琼槛白,荔枝秋映绮筵红”,湛俞这两句诗被收入后人所著《广群芳谱》中

湛俞是福州仕宦人家的后代,进士出身,在北方做了几年县官就告老还乡隐居了。湛俞的住处在城南郊外,乌石山支脉豹头山旁的宿猿洞(实为唐朝前荒山,有道士携猿猴宿其中,遂名)。程师孟前去拜访这位久违的老友,并写了一首《书湛仲谟宿猿洞》相赠:“永感无心恋搢绅,十年不起卧龙身。一朝黄纸除书下,八郡衣冠尽望尘。”

诗的口气,非官员下指示,而是老友邀请。前两句算对老友“十年不起”之总结(事实上程师孟中进士比湛俞还早几年,也在县官一类的小位置上折腾了近30年),后两句则是邀请他做自己的副手(名义说是当时福建路转运使张徽的副手,通判)。

做过屯田郎中的湛俞年五十就弃官退隐并三召不起是真爱做平民,爱上了乡野长乐台的生活。程师孟又陪同拜谒他的先祖坟茔(湛氏祖先湛温,事闽王王延翰为祭酒。延翰遣温鸩其弟建州刺史王延禀。湛温恐兄弟启衅,构战祸民,乃自饮鸩卒。闽人哀而葬之,并名其山为祭酒岭),并在《书仲谟先人功德院》中道:“高门余庆本光山,不幸流离五代间。今日太平家可乐,郎君富贵锦衣还。”

大意是,您家先人高德大义,不幸生于乱世,如今太平盛世,您还是出来做事吧,这才是家业功名嘛!

作为全州“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把手兼科名前辈,礼貌至此,湛俞就不得不重出江湖,担任程师孟的苏州同乡、转运使张徽(字伯常)的副手。

有湛俞等福州士绅的协力参谋,张徽和程师孟构筑新城就容易多了,半年左右工程如期完工。由于工程的缘故,张徽、程师孟也常常在城边的湛俞家小酌、夜宿,留下一些彼此唱和之诗。

程师孟《宿猿洞饯仲谟》:“洞口车轮欲去地,江山风物动光辉。不须猿鹤相惊怨,自是君王未放归。”

程师孟《与伯常会宿宿猿洞》:“双塔和云宿翠屏,梦魂千里到禅扃。还教画手添新意,一簇林猿伴二星。”

张徽《宿猿洞和程师孟韵》:“日上高台云半屏,洞门休唤夕阳扃。巍冠不整跏趺坐,秋楮斓斑数点星。”

张徽《宿猿洞》:“洞天虚寂翠屏欹,心迹萧然万物齐。无奈宿猿嫌宿客,夜深犹向乱云啼。”

程师孟《宿猿洞和张徽韵》:“更深应是枕双欹,思得舦夔事业齐。终为清时难退隐,出山甘被百禽啼。”

程师孟《越二年正旦又会宿猿洞》:“夜半春归晓始惊,郁然佳气入山亭。千门喜庆逢元日,一座光华见使星。难得同时传寿斝,合将新句勒诗屏。渔郎莫向游人道,洞口而今尽不扃。”

张徽《宿猿洞再和程师孟韵》:“入林休顾小猿惊,寿酒交持石外亭。刺史尊崇上卿月,主人高隐少微星。只因避雨投松盖,屡为障风夹桧屏。笑语林猿能解意,往来应不限岩扃。”

程师孟诗因得《全宋诗》保存60多首,受他礼遇的湛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全宋诗》里仅有题为“福州运判”所作《宿猿洞和程师孟韵》之诗(很可能是湛俞的作品),缺数字:“晓来人语□□惊,空有三元□□亭。冻酒点唇浮白蚁,秾桃迷眼落红星。地名小酉神仙窟,天设湘阴水墨屏。蕴藉莫夸洞庭记,移文休勒北山扃。”

善书辟巢大字的程师孟还题写了篆书“宿猿洞”三字,被湛俞作为洞南面额,并所唱和诸诗勒之石上。两年后程师孟去职,仲谟先生也再次告老专门莳花弄草,于洞之前后辟25景,自著25咏。洞前旧有荔枝名树洞中红,久之萎。山上枫叶极佳,后之诗人多有诗咏之。但湛俞本人的所有诗词都没有流传下来。《宋史》载他有文集传世,只是后来湮没了。

不过湛俞的宿猿洞旧址已在30年前全部重建,今日以黎明湖公园位置大体近之。

二、以乌石山、于山、越山以及宿猿洞为中心的交游之诗

程师孟在修竣福州城的南向城墙前后,常与僚属及友人登山过洞,间有题吟,多见刻石,然时光荏苒,时事更迭,所存已无多矣。他之爱好于山、乌石山,初因为督造新城,后竟成为习惯。

上任当年秋,福州诗人陈襄返乡探亲,刘彞因去湖北上任也途经福州。陈未仕时就名列“滨海四先生”,当县令起以多智闻(破案实例“扪钟辨盗”即出其手),后被名相富弼延入朝中做京官。因事外调,回福州“省松楸(给祖先扫墓)”。他后来做过杭州知府,与副手苏东坡交游密切唱和甚多(苏东坡因诗案入狱,他被牵连判“罚铜三十斤”,是最重的处罚)。刘彞则是福州郎官刘(一族多人做到郎官)的成员,特长是治理水患,江西赣州“千载不涝工程”的下水道设计即出其手。陈襄、刘彞二人比程师孟、张徽稍微年轻,官阶亦略逊,出于礼貌也谒见地方官,程师孟待若上宾。

先薯亭旁的“程公辟、陈述古、沈公仪、湛仲谟、刘执中、杜伯通、马损之,熙宁元年冬游”题刻

当年的出游记录存证于石的,目前还有乌石山先薯亭侧的题字。

陈襄也是认识湛俞的,不过他访问湛俞时,湛俞已经出山任职,和程师孟、张徽之访贤性质略有不同。

陈襄《和程公辟游宿猿洞二首》:“老来归鞅海边村,犹喜诸亲聚里门。汉宗朱辬临祖账,韩侯清酒满离樽。猿惊出洞时三哭,梅送行人早一番。此去蓬莱峰顶月,梦魂应到荔枝园。”

程师孟《越山亭》:“江山千古仙人地,城郭三春刺史天。文士莫如今日盛,方袍更比别州偏。”

陈襄《和程公辟大卿游越山亭》:“荔子园林海日边,幽亭更在碧云巅。江山旧是无诸国,楼殿今为极栾天。五马如君多暇少,一樽惟我共游偏。须知白首留连意,已有新诗寄北船。”

这一组唱和,陈襄所作为律诗,程师孟的原诗则仅剩中间两联,甚是可惜。

于山石刻“光禄卿、直昭文馆、知军州程师孟公辟、同刑部郎中充秘阁校理陈襄述古、提点刑狱都官郎中沈绅公仪、转运判官屯田郎中湛俞仲谟、新湖北转运判官都员外郎刘彝执中,同提点刑狱内殿承制杜该伯通、通判军州都官员外郎马益损之游。熙宁元年冬题”

陈襄《和程公辟红梅》:“谁把繁英染绛脂,晓妆红淡腊前时。栽培上苑无多地,嘱付行人第一枝。朔雪有情相掩映,东风何事少嘘吹。莫嫌冷落天涯远,他日和羹气味移。”

但遍寻程师孟诗,却找不到对应的原诗。

由于景点的核心部分从宋明以来渐次陵夷损失严重,一些记载也比较混乱,难以还原。

例如,曹颖叔《长乐台》诗:“兰姿冰骨与秋辉,疑作危岑磴翠微。向晚山僧苦留我,层层寒看乱云归。”被福建不少志书误题为《同述古游长乐台》,当成曹颖叔与陈襄唱和之作。

而陈襄《和张运使咏长乐台》诗:“云暗鸣驺出谷时,一方生齿庇余辉。知君才业非张翰,莫为鲈鱼有意归。”也相应被误改为《同曹颖叔游长乐台》。但察其内容,陈襄的诗很显然是写给张徽的(因张徽与张翰同姓同为江苏人,这个“鲈鱼”的典故才算用得妥帖)。而曹太守说的留,乃是山僧之留,无关文友之谊。当然,长乐台的湮没、张徽原诗不见是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

程师孟喜欢登山,几乎可为今日健步族之同志,寒食节、吃冷饭、芳园病叶甚至10年不能升官都不影响他的兴致。

程师孟《寒食游九仙乌石二山》:“城中无事喜寻山,千里提封并海宽。宾客相从筵既冷,士民同出食犹寒。芳园病叶堆何限,古院闲花落几般。谁道异乡多感慨,登临迟却十年官。”

越山附近的冶山,程师孟所建有欧冶亭,自为记云:“余至州之明年,新子城。城之东北隅,灌木阴翳,因为开通,始问此水。或对曰:欧冶池。予窃嘉其迹最古,且爱其开阔清泚。又池之南,陇草盘纡,乔林古木,沧洲野色,郁然城堞之下。于是亭阁其上,而浮以画舫,可燕可游。亭之北跨濠而梁,以通新道。既而州人士女来游不绝,遂为胜概。”

升山寺后石磴百级,至今仍存题名者程师孟、陈倩、马益、何辟非、刘奕等。后人林则徐、郭柏苍等也留有刻石

今日卧龙山龙首境之山门

程师孟在这一带的散吟句也有不少佳构,如:“海上风流荔枝国,人间潇洒菊花天。”“欧冶池塘晴潋滟,越王山寺晓玲珑。”“最爱荔枝初熟后,人间都在赤城间。”

三、北郊升山、卧龙山、品石岩之游

升山在福州北郊约7里,也称飞来峰。《寰宇记》载:“越王勾践时,一夕,会稽飞来,岩石间时闻鼓声。”山巅诸名胜古迹计有紫云台、任公台、静游亭、洗药池、熙春台、不溢泉、鬼磨石、仙升岩、岩孕芝、息龟池、揽秀亭等。

去城5里的卧龙山,一名伏龙山(今日铜盘马鞍山一带)。山下有三石列如“品”字,名品石岩。石圆而耸,叩之则诸山响应,又名应石(但今日已夷为平地辟为公路,唯空余应石山路之地名矣)。浮仓山(今名浮村),在卧龙山北。《闽都记》载:“晋太康时,凿东湖,山在湖心,上平下方,若浮仓然。”旧湖淤塞,今又重新疏浚为琴亭湖。战坂及战坂之西的陶灶,俱古地名。

这一片丘陵地,北宋时为福州主要农业区,太守亦多巡视。前太守元绛有《卧龙山》诗:“朱车番何事独来频,不为溪山只为民。最爱年年禾稻熟,时丰定有壤歌人。”

程师孟《与陈襄、刘彝、湛俞同游卧龙山》诗:“闻说林泉便访寻,平田一径陟孤岑。松阴落处宜诸客,荔子生时值万金。尽放迟回官舍近,不妨闲处石门深。四边稻熟征租子,稍惬微官出郭心。”陈襄、刘彝同在福州又逢稻熟征租,当是熙宁年初冬,粮食收成好,下一年度的官就好做!

《全宋诗》载之程师孟作诗《升山祠堂》也是不完整的:“行处松萝深似幄,望中城郭细如棋。清泉可惜藏岩下,不作先生洗药池。”

因为陈襄《和程大卿游升山》诗是律诗:“相逢不及荔枝期,况值千岩雪洒时。南国小棠偏去近,北山逋客独来迟。云中直上三清路,尘外都如一局棋。闻欲引泉添洗药,未应夺我凤凰池。”

四、结语

程师孟在宋朝不算大红大紫的人物。但他精明笃实,在福州解决了前五六任积欠下来的南方城墙建筑问题(以后广州任上又解决了广州的城墙难题),又利用地方绅士财力扩充府学,3年不到被评为“治行东南第一”。程师孟一生著作流传至今只有《全宋诗》中留下的60多首,其中在福州期间所作竟占了一小半,足见其对福州感情之深。

光禄吟台的程师孟题石图

当程师孟以78岁高龄从越州知州任上退老返乡时,顺路探访了已从权力中心退出的老友王安石(他们俩虽有所谓“场屋之旧”,但一生见面都推诚相见“如青衣时”。故虽拜相数载,程师孟竟不曾受抉一官)。王安石问他,你还会想再做官吗?程师孟坦然答,还想再做一任知州!这位老人家做过五六地知州,其中闽、洪、广、越四州人民为其立生祠!做官,能得上意不易,得民心尤难,像程师孟这样的好官,真是太不容易了!

近代博物学家郭柏苍《题追昔亭》诗曰:“读遍名山石上文,吟台清兴更凌云。万株手植无人忆,我独瓣香忆使君。”是深知公也。而古迹之遭千载剥啄,师孟之诗尤宜再设法刻石以纪,概斯人之于是邦曰有功焉。

猜你喜欢

福州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福州MOOLIS生活馆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也里:福州圆了我的创业梦
“畅”响福州
寻味福州
福州语歌曲唱作新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