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0-03-13贾爱红乔春婷陈莺飞

河北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外伤预见性神经功能

贾爱红 乔春婷 陈莺飞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脑病,患者大多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碎骨,但手术创伤大,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1,2]。因此,对围术期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至关重要[3,4]。我院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5.32±6.1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空坠落13例,暴力打击1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7.51±6.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15例,暴力打击10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确诊为脑外伤;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脑部其他器质性疾病者;③认知、精神或交流障碍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1.3.2 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根据预见性护理理念结合自身经验对患者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手术的必要性、治疗过程、康复措施等,帮助患者稳定情绪;②饮食护理:术后昏迷或无法主动吞咽的患者应给与营养支持护理,鼻饲前,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床头抬高30°为宜,避免鼻饲营养液反流诱发误吸。患者清醒后应给与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等流质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引起呛咳;③身体护理: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自理能力差,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翻身,并采取局部按摩等方式避免出现压疮;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每日做好口腔消毒和清洁工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并采用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措施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痰液,保持呼吸道畅通;④康复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度下床活动,并进行肢体、语言、认知等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4.1 神经功能、运动功能:采用NIHSS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评估2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表示运动能力越好。

1.4.2 精神状态、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2组护理前后精神状态,分值越高表示精神状态越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护理前后认知功能,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

1.4.3 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重。

1.4.4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MBI评分评估2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根据MBI评分进行自理能力分级,分为良好(>60分)、部分依赖(40~60分)、严重依赖(<40分)。

1.4.5 免疫功能:采用流氏细胞仪测定2组护理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

1.4.6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出血、贫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4.7 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2组满意度,分为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70~89分)、不满意(0~69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比较 2组护理前NIHSS、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比较 n=40,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比较 2组护理前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MMSE、MoC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比较 n=40,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2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n=40,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2组护理前MBI评分、自理能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MBI评分、自理能力分级良好者所占比例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BI评分、自理能力分级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n=40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免疫功能比较 2组护理前CD3+、CD4+、CD4+/CD8+、IgA、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CD3+、CD4+、CD4+/CD8+、IgA、IgG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组别CD3+(%)CD4+(%)CD4+/CD8+IgA(g/L)IgG(g/L)对照组 护理前50.66±6.1541.38±5.221.20±0.162.15±0.327.78±0.87 护理后56.39±7.46∗47.50±6.13∗1.33±0.18∗2.59±0.41∗9.11±1.03∗观察组 护理前49.82±6.0840.84±5.341.21±0.132.13±0.287.81±0.93 护理后62.73±8.90∗#56.43±7.25∗#1.49±0.22∗#3.17±0.43∗#11.98±1.35∗#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其中肺部感染2例,出血2例,贫血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其中出血1例,贫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较对照组的27.5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4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7 2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为70.00%(28/40),其中满意12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12例;观察组满意度为92.50%(37/40),其中满意24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3例。观察组满意度为92.50%较对照组的70.0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组满意度比较 n=4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逐渐发展,脑外伤发生率逐年增加,约占全身创伤性疾病的15%左右[5]。脑外伤是由车祸、高空坠落等原因导致的脑组织或颅骨损伤,根据损伤部位不同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6]。尤其是格拉斯哥评分为6~8分的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多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外伤的主要手段,能够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7]。但在治疗过程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这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8]。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综合、全方位分析,能够预知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的呼吸道、用药、置管等风险,并提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9-11]。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预见性护理以预防护理风险作为宗旨和导向,其优势在于:(1)护理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知并制定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发生;(2)预见性护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护理措施,也促进了医患和谐,提高了护理满意度[12-14]。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护理前NIHSS、Fugl-Meyer、MMSE、MoCA、SAS、SDS、MBI评分、自理能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NIHSS、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Fugl-Meyer、MMSE、MoCA、MBI评分、自理能力分级良好者所占比例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MMSE、MoCA、MBI评分、自理能力分级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脑外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通过对患者提供躯体、心理等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根据患者具体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另外,2组护理前CD3+、CD4+、CD4+/CD8+、IgA、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CD3+、CD4+、CD4+/CD8+、IgA、IgG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重症脑外伤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与相关文献[15]报道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原因可能在于:护理人员在预见性护理理念和自身经验指导下,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预先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以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16-19]。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预先制定、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整体护理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外伤预见性神经功能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