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脓毒血症患儿的意义

2020-03-13赵青王裕萍何海秋许聪灵卢娟张宵

河北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毒血症中性乳酸

赵青 王裕萍 何海秋 许聪灵 卢娟 张宵

脓毒血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能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该病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起病较为隐匿,选择常规实验室检查手段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情况,为此在临床上针对以上情况的发生选择合适实验室指标检测十分重要,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同时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脓毒血症患儿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保定市儿童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45例脓毒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45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对照1组)与4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2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 d~3岁,平均年龄(1.25±0.45)岁。对照1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4 d~3岁;平均年龄(1.28±0.48)岁。对照2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5 d~3岁;平均年龄(1.30±0.50)岁。3组年龄和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2]:①观察组患儿均符合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经相关确诊;②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所选患儿均为足月儿。

1.2.2 排除标准[3]: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②合并严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炎性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④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3 方法 3组患儿均在入院6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随后分别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等指标;其中中性粒细胞CD64选择FC 500流式细胞仪检测,先测定CD64的荧光强度,随后通过细胞定量分析软件转换成中性粒细胞CD64的量;hs-CRP选择散射比浊法检测,即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PCT选择上转发光法,即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

1.4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含量及中性粒细胞CD64阳性率、hs-CRP阳性率、PCT阳性率、总阳性率;且评估观察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含量。中性粒细胞CD64阳性诊断标准为>3.5;hs-CRP阳性诊断标准为>10 mg/L;PCT阳性诊断标准为>0.5 ng/ml[4]。

2 结果

2.1 3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均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见表1。

组别中性粒细胞CD64hs-CRP(mg/L)PCT(ng/ml)观察组7 832.45±121.2120.25±3.456.75±1.45对照1组2 354.52±52.3310.52±1.350.48±0.12对照2组2.52±0.450.35±0.050.15±0.04观察组与对照1组t值278.34017.61828.908观察组与对照1组P值0.0010.0010.001观察组与对照2组t值433.30938.69030.522观察组与对照2组t值0.0010.0010.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t值301.49350.50117.5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P值0.0010.0010.001

2.2 3组患儿临床指标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受检人员的中性粒细胞CD64阳性率、hs-CRP阳性率、PCT阳性率、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患儿临床指标阳性率比较 n=45,例(%)

2.3 3组患儿发热时间、血小板减少所占比例、血乳酸浓度比较 观察组血小板减少5例与对照1组4例、对照2组0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热时间(5.21±0.65)d长于对照1组的发热时间(3.12±0.19)d(P<0.05);观察组血乳酸浓度(3.32±0.45)mmol/L高于对照1组血乳酸浓度(2.08±0.17)mmol/L与对照2组血乳酸浓度(0.58±0.08)mmol/L(P<0.05)。见表3。

2.4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均低于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3.1 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率呈日益上升趋势,经调查发现患病率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且病死率增加至0.3%,说明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临床上需加以重视[5-8];同时也被临床称为全身炎性反应性综合征,主要是由感染所引起,可导致机体多组织器官发生继发性损伤,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脓毒血症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加强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对提高该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脓毒血症好发于早产儿,即是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继而导致发病率与病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具有发病隐匿、无典型临床表现等特点,对于早期诊断而言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合适实验室检测指标十分重要,对提高诊断确诊率及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9-15]。

表3 3组患儿发热时间、血小板减少、血乳酸浓度比较 n=45

时间中性粒细胞CD64hs-CRP(mg/L)PCT(ng/ml)治疗前7832.45±121.2120.25±3.456.75±1.45治疗后125.32±12.3213.52±1.054.55±0.85t值424.35412.5198.701P值0.0010.0010.001

3.2 中性粒细胞CD64 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机体感染具有密切相关联系,于正常生理情况下,以上指标主要分布于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一旦受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细菌细胞壁及y干扰素等因子的刺激,则会导致CD64指标在中性粒细胞表面呈大量表达趋势[16-20]。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机体受到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后可导致CD64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且上升程度与细胞因子刺激强度呈正相关;于文等[21]研究可看出脓毒症组的CD64(35.95±3.2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56±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证实以上说法的准确性。

3.3 PCT PCT是一种降钙素前肽物质,是临床上用于反映全身炎性反应活跃程度的蛋白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该指标含量极低,一旦受到细菌、真菌刺激则会促使PCT含量上升,可随着感染的程度发生递质性改变,为此将其作为脓毒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十分必要[22-25];表1中看出观察组脓毒血症患儿的PCT(6.75±1.45)ng/ml均高于对照1组普通细菌感染患儿的 PCT(0.48±0.12)ng/ml与对照2组健康体检儿童的 PCT(0.15±0.04)ng/ml(P<0.05);说明将PCT作为诊断脓毒血症的特异性指标十分可靠。

3.4 hs-CRP与血乳酸浓度 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主要是由肝脏组织所合成,在健康人群机体中含量极少,若是机体组织受到炎性反应刺激或发生急性组织损伤时,则会促使炎性细胞浸润,且在浸润过程中释放内源性递质,从而导致C-反应蛋白在肝脏合成及分解过程中增加,即血清CRP浓度持续上升[26,27];本研究结果可证实以上说法的准确性及价值,即观察组的hs-CRP(20.25±3.45)mg/L显著高于对照1组的(10.52±1.35)mg/L与对照2组的(0.35±0.0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调查发现脓毒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在于发热时间、血小板减少及血乳酸浓度升高,因为发病时患儿的凝血系统会出现明显紊乱,继而发生以上临床症状,表3中可看出观察组的发热时间长于对照1组的发热时间,且观察组的血乳酸浓度高于对照1组血乳酸浓度与对照2组(P<0.05);说明在临床上对危重患儿行血乳酸浓度检测十分必要,同时可为脓毒血症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用于诊断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毒血症中性乳酸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ncRNA H19与TNF-ɑ IL-1β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分析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