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江(福州段)沿线天际线控制导则编制探索

2020-03-13李承清

福建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闽江天际线层次感

李承清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108)

1 研究背景

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是福州城市向外扩展的纽带。随着福州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在闽江(含乌龙江)沿江一线,建设了大量的无序高层建筑,出现高层围江成一堵墙、建筑间距太密让人生闷、建筑连续等高缺少变化和建筑遮挡背景山体难以显山等大量天际线不优美的问题。为践行新时代国家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美丽福州,亟需天际线控制导则,指导优化闽江沿线天际线景观。

天际线是指以天空、山体为背景的建筑、建筑群或其他物体的轮廓线①。

本次研究范围为闽江(福州段)从闽清水口电站至入海口段及闽江支流大樟溪从永泰县城至乌龙江段城镇地区两岸1~2个街区(约500m~1000m)范围内的天空、山体为背景的建筑、建筑群或其他物体的轮廓线,如图1所示。

图1 闽江(福州段)沿线天际线研究范围图

2 筛选闽江天际线有效的影响因子,建立合适的可操作的天际线评价标准

为了适当改善和优化闽江沿江天际线优美感及视线通廊通透性,采用的评价要素需有针对性,宜结合自身特色,将各类影响要素提炼、合并,最后落实到可控制的物质空间特性上。依据韵律感、渗透性、视觉中心感、层次感和显山感五大要素,将闽江(福州段)按照桥梁、山体和河流等分成若干个段落,分析现状福州闽江沿线优美景观段落和问题段落天际线,梳理出共同特性,分别为整体建筑群的波峰波谷组合关系、建筑沿江侧的间距关系、标志性建筑的凸显关系、建筑沿江至腹地的层次关系及建筑对山体遮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闽江沿线天际线评价因子和标准

3 通过五大要素,建立合理的天际线分类指引

3.1 合理的韵律感(沿江一线建筑高低错落,起伏变化)措施

(1)沿江一线宜进行混合功能开发(居住、商业、商务、公共配套、绿地广场等),用地避免单一居住功能,即两个桥梁间沿江一侧居住用地界面不应大于总界面的40%,以免导致天际线韵律感弱的问题。

(2)结合地形及用地布局选择天际线的控制点(即波峰和波谷),以控制点带动每个片区的高度变化及整个天际线的空间变化。引领天际线波峰处的高层建筑应成簇群状,沿江一线连续等高建筑应控制在5栋以下,以增强韵律感。

(3)对于历史地段,应保护原有空间格局,建筑高度由历史地段向两侧逐步升高,具体高度控制要求参照相关保护规划执行。

(4)对于现状沿江一线连续5栋以上建筑等高的问题区段,在可开发用地情况下,通过调整(提高或降低)邻近可开发用地的建筑高度,丰富天际线的起伏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有可开发用地情况下现状建筑连续等高优化措施示意图

在无可开发用地的情况下,结合精准化景观改造,宜对其中1~2栋建筑采用轻质材料以构建,增加景观造型(包括第五立面屋顶),多层、小高层建筑可适当增加屋顶绿化,或通过夜景灯光处理,打破沿江建筑连续等高的呆板感,优化天际线的韵律性,如图3所示。

图3 无可开发用地情况下现状建筑连续等高优化措施示意图

3.2 合理的层次感(滨水绿化、建筑与背景山体间有层次变化)措施

(1)合理组织近、中景建筑、滨水绿化及背景山体(若有)的进深关系,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天际线。

(2)引导建筑高度向水体层层叠落,形成多个层级(2个及以上)的建筑高度变化,临水界面的建筑高度以低于50m为主。

(3)滨水界面(防洪堤内)宜预留绿地广场空间,有条件的区段宽度宜达到100m以上,作为天际线的前景绿地广场空间,丰富天际线的层次感,如图4所示。

图4 滨水沿线绿化控制示意图

(4)对于现状天际线层次感弱的区段,在有可开发用地的情形下,宜通过前后排的建筑高度变化,或在前排设置开敞空间、种植高大乔木,或1~2栋采用与相邻建筑不同的材质、色彩等进行装饰,打破沉闷感等方式,丰富天际线的层次感,如图5所示。

图5 在有可开发用地情况下现状建筑层次感弱优化措施示意图

在无可开发用地的情况下,1~2栋宜采用与相邻建筑不同的材质、色彩等进行装饰,或通过装饰建筑立面(线条)、种植高大乔木、设置夜景灯光等软处理手法,打破沉闷感。

3.3 合理的渗透性(沿江一线建筑间距适宜,视线通透)措施

(1)滨水新区开发宜采取密路网的开发模式,加强天际线的渗透性。

(2)在重要山水廊道、垂直江岸的城市干道(含过江桥梁)处预留视线通廊。重要山水廊道沿视廊中心线两侧各控制50m宽,为视廊控制区,区内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山脊线高度的1/3以下。控制道路红线两侧各30m距离作为道路视线通廊,建筑高度控制24m以下,如图6所示。

图6 重要视线通廊控制示意图

(3)对于现状沿江一线连续5栋以上高层建筑间距过小的问题区段,在左、右有可开发用地的情况下,宜在相邻地块设置开敞空间或低、多层建筑,打破沿江建筑的连续封闭感。1~2栋采用与相邻建筑不同的材质、色彩等进行装饰,打破沉闷感。开敞空间沿江面的长度不宜小于50m。在左、右无可开发用地的情况下,1~2栋宜采用与相邻建筑不同的材质、色彩等进行装饰,或通过装饰建筑立面(线条)、种植高大乔木、设置夜景灯光等软处理手法,打破沉闷感,如图7所示。

图7 现状层次感弱优化措施示意图

(4)沿江一线的建设项目,建筑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之和不得大于所在规划地块沿江一侧宽度50%。

3.4 合理的视觉中心感(沿江城市重要功能区设置标志性建构筑物)措施

(1)城市重要片区,沿江建筑风格不宜过多(含第五立面),以加强呼应形成整体关系,在此基础上设置地标或特色建筑,强化视觉中心感。

(2)高层标志性建筑相对周边最高建筑的高差不宜低于50m,以凸显自身的标志性。

3.5 合理的显山性(避免建筑物遮挡山体,建筑轮廓线与山脊线相协调)措施

(1)通过建筑高度控制保证从江滨路观看《福州市山体保护规划》确定的一级山体山脊线以下30%的空间不受建筑遮挡,重要的地标建筑不受此限制,如图8所示。

图8 建筑显山性控制示意图

(2)建筑轮廓线与自然山脊线相协调,不宜完全平行,要有韵律地进行高低起伏变化。

(3)对于已超出《福州市山体保护规划》确定的一级山体山脊线的建筑(除地标外),应严格控制周边可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以呼应山体轮廓线。

4 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从韵律感、层次感、渗透性、显山性和视觉中心感等五大方面,试图建立闽江沿线天际线可行的评价标准,对现状建成区存在的天际线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未来新开发区域天际线提出控制引导措施。

注释:

①来源于197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字典》

猜你喜欢

闽江天际线层次感
低调下的奢华
妙手生画
闽江雨情
约翰·波特曼:改变世界城市天际线的建筑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罗汉滩上打票船 威震闽江破敌胆——闽浙赣游击纵队截击敌运输船纪实
创意
屋顶征服客
简单的层次感
印花新鲜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