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大或更好地行善:有效利他主义的兴起及其争议 *

2020-03-11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利他主义基尔功利主义

马 庆

内容提要| 21世纪出现的有效利他主义致力于用普遍人的善意来让世界变得更好。有效利他主义是一种哲学理念,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强调用证据和推理来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以造福他人,即最大或更好地行善。在10多年的时间里,有效利他主义已经在全世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它的质疑既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但如果有效利他主义把自己与功利主义明确区分开,那么它可以避免很多理论上的挑战,而实践方面的质疑在相当程度上是不成立的。即使有效利他主义受到诸多争议,但它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既改变我们自己,也改变整个世界,虽然这种改变可能不如某些有效利他主义者想象得那样巨大。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贫富分化极大的世界。这种贫富悬殊不仅表现在富人与穷人之间,据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考证,“最富的0.1%人群大约拥有全球财富总额的20%,最富的1%拥有约50%,而最富的10%则拥有总额的80%~90%”①[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451页。;也表现在富国与穷国之间,据统计,发达国家收入中等的一般职员,其收入水平已经位列全球最高的5%之列了。②参见https://www.effectivealtruism.org/articles/introductionto-effective-altruism/。毋庸讳言,这种极度不平等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以及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导致的,所以,如果想彻底解决这种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今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不过,在很多人心里,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虽然亟待改变,但似乎与普通人相距甚远。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似乎只要心存善意,偶尔做做捐助之类的好事,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在一些人看来,普通人的善意足以改变世界,只要这些善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正是这种想法造就了21世纪以来逐渐盛行的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

一、有效利他主义的兴起

简言之,有效利他主义是一种哲学理念,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强调用证据和推理来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以造福他人。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有效利他主义的出现不过十多年的历史。它正式诞生于2009年,提出者是当时牛津大学的两位哲学研究生托比·欧德(Toby Ord)和威廉·麦卡斯基尔(William MacAskill)。③[澳]彼得·辛格:《行最大的善》,陈炜、姜雪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第23~27页。虽然有效利他主义正式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影响却不小。它不仅得到了比尔·盖茨夫妇、Facebook的共同创办人达斯廷·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等慈善家的大力推荐,而且深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个以有效利他主义为宗旨的各类组织。它们有些是向人们推荐相关的慈善机构,以便使得人们的善款能发挥更大的效应,有些则是直接针对某些项目成立相应的机构。有效利他主义者们不仅每年召开国际论坛,而且已经获得了超过15亿美元的捐款承诺,其中仅Givewell这一个组织所推荐的慈善机构每年就能得到超过9000万美元的个人捐助。①参见https://www.givingwhatwecan.org/pledge;https://www.givewell.org/about/impact。

在有效利他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其最重要的人物可能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这不仅因为他是有效利他主义运动发起人之一欧德的老师,更是由于其思想直接影响了有效利他主义,所以不少人称他为有效利他主义的智识之父。辛格1946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曾就读于墨尔本大学,并在牛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任教于英美澳的多所大学,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伦理学教授。迄今为止,辛格已经出版了20多本著作,范围涵括德国哲学(黑格尔、马克思)到环境保护。当然,他最著名的论著还是在伦理学,尤其是实践伦理学方面。1973年4月5日,辛格在《纽约书评》上撰文,首次提出“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词。1975年,他出版了《动物解放》一书,由此,“动物解放”一词开始深入人心,并成为此后几十年里风起云涌的动物权利运动中最为响亮的口号。1979年,他的《实践伦理学》一书出版,旋即成为各大学广泛使用的教科书,并在随后的40年里一版再版。②参见[澳]彼得·辛格:《动物解放》,祖述宪译,青岛出版社,2006年;[澳]彼得·辛格:《实践伦理学》,刘莘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多年来,辛格一直呼吁人们通过自己的善行来改变世界。2005年,他出版了深有影响的《你能拯救的生命》一书,③Peter Singer, The Life You Can Save: How Do Your Part to End World Poverty, New York: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2005.还成立了与书同名的慈善机构,并于同年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2015年,辛格于2013年在耶鲁大学“伦理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卡索讲座(Castle Lectures in Ethics, Politics, and Economics) 的内容汇集出版,书名就叫《你能行的最大的善:有效利他主义在如何改变伦理生活的理念》。④Peter Singer, The Most Good You Can Do: How Effective Altruism is Changing Ideas about Living Ethicall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中译本参见[澳]彼得·辛格:《行最大的善》,陈炜、姜雪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除了辛格之外,另一位值得关注的人物是有效利他主义的发起人之一麦卡斯基尔。麦卡斯基尔于1987年出生于英国,在2009年发起有效利他主义运动之后,他一边投身各种慈善运动,一边继续学习,并于2014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牛津大学的哲学副教授。同样是在2015年,他出版了《更好地行善》一书来系统阐述有效利他主义的理念。该书一出版就深受好评。⑤William MacAskill, Doing Good Better: How Effective Altruism Can Help You Make a Difference, New York: Penguin Random House LLC, 2015.辛格毫不讳言地称赞道:“威廉·麦卡斯基尔是伦理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之一。我从他的作品和演讲中学到很多东西。他创建的‘给我们能给(Giving What We Can)’、‘八万小时’(80000 Hours)和‘有效利他主义中心(Centre for Effective Altruism)’等组织对他的同龄人极有帮助。他的创意富有洞察力,他的文字清晰、易于理解、极具吸引力。《更好地行善》对于那些想改变生活的读者们而言是一部必读书。”比尔·盖茨赞扬作者是“深得他心的资料达人(A data nerd after my own heart)”。学术畅销书《魔鬼经济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Levitt)认为此书“文字优美极有见地,任何想要世界更美好的人都得读一读。”①https://www.effectivealtruism.org/doing-good-better/.不过有趣的是,从表面上看,《魔鬼经济学》一书的宗旨恰与《更好地行善》背道而驰: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实际上,在有效利他主义所引发的各种争议中,来自经济学方面的质疑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辛格和麦卡斯基尔的这两本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阐释有效利他主义最重要的著作,下面就以此为线索,结合其它相关论述,讨论有效利他主义的理念及其争议。

二、有效利他主义的理念

作为一种理念,有效利他主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最有效的方式来造福他人和世界。其名称已经表明了这一理念的两个关键要素:利他主义与有效。所谓利他主义,指的是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可以是时间、金钱甚至天赋)中的一部分去帮助他人,那么我们就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世界。所谓有效,指的是当我们用这些资源去帮助他人时,要考虑每份资源所预计产生的善行的数量和效应。例如,每捐赠1000美元,预计可以拯救多少条生命。②Hilary Greaves and Theron Pummer (eds.), Effective Altruism: Philosophical Issu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 p. 1.所以,有效利他主义特别强调成本效益原则,以便寻找出最有效率、做得最好的团体,让其投入的每一分钱产生最大的成果。为此,有效利他主义往往借助某些指标性数据,例如,在改善健康这个项目上,衡量基准经常是每元钱可以获得的健康寿命数,即“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或每元钱所免去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③“质量调整寿命年”是一种调整的期望寿命,用于评价和比较健康干预。由于健康损害、伤残和(或)出生缺陷等原因造成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健康调查、医院出院记录等资料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健康地生活了一年记为1,死亡记为0,伤残则根据适当的标准记为0~1之间的数字。如果经过诊断,认为一位患者可以在有疾病的状态生存10年,假设这位患者可以选择完全健康但生存的时间将会减少为8年,则该患者今后10年将被认为是8个质量调整寿命年。“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中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所以,在有效利他主义那里,往往能看到边际效益之类的经济学术语。此外,有效利他主义与一般利他主义的区别在于,一般利他主义多注重行善者或项目的善意(企业强制捐献、互惠性的捐款、或是捐款给对其个人有所影响的机构),较不注重行善后或项目执行后的成效。有效利他主义探讨各种改善社会的方式,不仅是一般设想(投身公益慈善活动,或捐钱给公益慈善团体),而更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你选择的不同职业等,去思考如何最大化每个人能给这社会带来的正向改变。有效利他主义者常常根据以下三个范畴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善举产生最大化的效果:一是相关的事实情况,包括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如果采取行动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二是伦理决定,即考察并决定何种方式能够产生最大的效果;三是方式的选择,即在现有的慈善方式中选出最符合上述伦理决定的一些方式。在理想化状态下,有效利他主义希望能尽可能地达到以下三个要素:规模大(能在最大程度上影响最多的人)、极不受重视(很少有人致力于此)、(在大量的人力物力之下)很可能得到解决。④参见https://www.effectivealtruism.org/; en.wikipedia.org/wiki/Effective_altruism。years,DALY)。

对于那些致力于利他主义行善的人来说,有效利他主义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按辛格的说法,有效利他主义的理念非常简单:我们应该尽可能行最大的善。①[澳]彼得·辛格:《行最大的善》,陈炜、姜雪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第1页。辛格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当人们看见旁边的小孩刚刚落入水中时,人们肯定会去救小孩,而不会考虑这有没有可能弄坏自己的衣服。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捐出一套衣服的钱去帮助世界上亟需得到帮助甚至救助的小孩呢?②辛格在多本著作和一些讲座中都举过这个例子,例如辛格以有效利他主义为主题的泰德演讲。参见https://www.ted.com/talks/peter_singer_the_why_and_how_of_effective_altruism/transcript。在这一点上,麦卡斯基尔的说法略有不同,也更具体一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希望自己能够为这个世界发挥一点作用。为此,我们一直向那些能够产生影响的机构和公益事业捐赠我们的时间和金钱,光顾我们认为能令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企业、购买它们的产品,甚至选择从事那些我们认为更有意义的职业。不幸的是,这些善意和善举通常收效甚微。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没有作出最佳的选择。例如,你不会在不知道其资金使用状况的前提下去投资一家公司,可我们常常捐助一些不甚了了的公益事业,只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我们的捐赠会被善用。可是,像营利性公司一样,并非所有利他主义事业都名副其实。所以,有效利他主义者在行动前要先回答以下5个关键问题:有多少人受益,投入多少钱?这是你所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吗?这个领域被忽略了吗?如果不这么做会发生什么呢?成功的几率有多少,最好的结果是什么?③这就是麦克斯基尔《更好地行善》一书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框架,参见William MacAskill, Doing Good Better: How Effective Altruism Can Help You Make a Difference, New York:Penguin Random House LLC, 2015。

不过,自有效利他主义提出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只是表达了一种近似的理念,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具体理解。为此,2019年,麦卡斯基尔特意撰文阐述了有效利他主义的定义,并将其发表在学界第一本关于有效利他主义的研究论文集中。④William MacAskill, The Definition of Effective Altruism,in Hilary Greaves and Theron Pummer (eds.), Effective Altruism:Philosophical Issu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pp.10-28.在阐述自己的定义前,麦克斯基尔先介绍了5种常见的对有效利他主义的定义,分别是:(1)有效利他主义意味着用我们的每一元钱、每一小时,尽可能多的行善。(2)有效利他主义说的是我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有所作为,我们要用证据和细致的推理去寻找答案。(3)有效利他主义的理念很简单:我要尽可能地行最大的善……最低的可接受的伦理生活指的是我们要节省相当一部分资源以便让世界更美好,完全的伦理生活指的是我们要尽可能地行最大的善。(4)有效利他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领域,即用高质量的证据和细致的推理去尽可能地帮助他人。有效利他主义也指那些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的人和团体,他们致力于用最有前途的方式来解决当前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5)有效利他主义是一种哲学以及一种社会运动,即用证据和理性来决定用最有效的方式使得他人受益。不难看出,这些理解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涉及到某种最大化,都把福利(wellbeing)的改善作为价值追求等等。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定义(1)(2)(3)谈的是行善,而(4)和(5)谈的是帮助他人、使他人受益。并且,与其它理解不同,定义(3)是一种规范性的主张,强调的是应该做什么。此外,定义(2)(4)(5)谈到了运用证据和理性,而定义(1)和(3)则没有谈到。在此基础上,麦卡斯基尔总结得出了一个更准确的定义,有效利他主义是:(1)在既定资源的条件下运用证据和细致推理算出如何产生最大的善,这里对“善”的理解是基于一种无偏私的福利主义(impartial welfarist terms);(2)用(1)的结论来尽力改善世界。就(1)而言,有效利他主义是一种理论或研究领域;就(2)而言,有效利他主义是一种实践或社会运动。按照麦卡斯基尔的解释,他所下的这个定义表明了有效利他主义的几个特征:首先,有效利他主义是非规范性的(nonnormative),也就是说,有效利他主义有着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而不是一套规范主张;其次,有效利他主义追求最大化(maximizing),即要产生尽可能多的善;第三,有效利他主义注重科学(science-aligned),用科学的方法得出最大化的方式;第四,有效利他主义是无偏私和福利主义的,即把所有人的福利看成是平等的,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福利的最大化。①William MacAskill, The Definition of Effective Altruism,in Hilary Greaves and Theron Pummer (eds.), Effective Altruism:Philosophical Issu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pp.12-14.

三、对有效利他主义的质疑

在有效利他主义方兴未艾之际,它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受到了不少质疑。由于有效利他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所以我们下面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它所受到的主要质疑。

在理论方面,有效利他主义所遭到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利他主义的限度及其相关功利主义的要求上。所谓利他主义的限度,指的是有效利他主义所理解的利他主义过于片面且极端,违背了人们的基本直觉。一般来讲,利他主义是一个道德范畴,有效利他主义中的利他主义当然也不例外。但在道德考量中,利他主义的两种用法,一是与利己主义对照的利他主义,指的是涉他的义务(other-regarding duties),虽然很多道德涉及了对他人的考虑,但利他主义不是涵括了道德的全部,有些道德品质(如勇气)就不涉及利他主义。利他主义还有第二种常见的用法,指的是超出道德要求之外的、对他人利益的促进。在这里,利他主义是一种超义务或分外之行(supererogatory)。②Jonathan Seglow (ed.), The Ethics of Altruism, London:Frank Cass & Co. Ltd, 2004, pp. 2-3.进一步来讲,利他主义有4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他人,如帮助路人捡起他掉的东西,这里的利他主义是对需要的一种反应;第二个特征指的是不寻求直接的回报,这与互惠不一样,例如我帮人指路;第三个特征强调利他主义是义务之外的行为,即不是法律条文和道德规则所要求你做的事情;第四个特征,利他主义要求行为者的付出,即使付出的只是时间。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人人皆有利他之心,就像人人皆有利己之心一样。所以,正确的问题或关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我是利他主义者”,而是“什么时候我应该是利他主义者”。③David Miller, Are They My Poor? The Problem of Altruism in a World of Strangers, in Jonathan Seglow (ed.), The Ethics of Altruism, London: Frank Cass & Co. Ltd, 2004, pp. 109-111.

不难看出,有效利他主义在讲述自己的理念时,常常没有区分上述两个问题。但“为什么我是利他主义者”显然并不等于“什么时候我应该是利他主义者”。这里的要点在于,即使利他主义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不管是观念、情感还是别的什么),也不能就此得出人们无时无刻都必须按照利他主义行事。就像利他主义的对立面利己主义一样,即使人人都有利己之心,但这不意味着在所有情境下人们都是利己的、都必须利己。④关于这一点,伦理学理论中有着更详细更深入的讨论,可参见程炼:《伦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辛格用他那个“孺子入井”的例子来证明“人皆有不忍之心”,将其等同于利他主义,继而得出利他主义就是要福利最大化,最终把利他主义作为人们道德行动的唯一原则,那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推导是不成立的,或者更准确地讲,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并不在意。①辛格的例子与孟子如出一辙。《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但孟子却没有得出辛格那么激进的利他主义的结论,其中的意味其实颇为耐人寻味,此处由于体例所限,无法详谈。但这至少说明一点,辛格的例子与其结论并不是那么严丝合缝、无可置疑的,完全可以得出极为不同的另一种理论。当然,这也许是由于辛格在述说这个例子时,其对象主要是普罗大众,辛格的目的主要在于唤起大众的行动,所以他并不十分在意理论建构的严谨。辛格所理解的有效利他主义就是上面麦卡斯基尔所列举的第(3)种定义。在辛格那里,人之为人,必须要过一种伦理生活,而过一种最低限度的可接受的伦理生活,是要求我们用大量富裕资源来使得世界变得更好,过一种充分的伦理生活就意味着要去做我们所能做的最大的善。②[澳]彼得·辛格:《行最大的善》,陈炜、姜雪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第1页。

辛格的这种态度当然与他的功利主义立场密不可分。作为当代最著名的功利主义者,辛格的许多观点一直体现着功利主义的基本信念。“动物解放”是因为动物能感知痛苦,按照功利主义“趋乐避苦”以及“最大的快乐”的信条,动物必须纳入道德考虑的范围,理应得到解放。有效利他主义致力于产生最大的善,更是直接体现了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宗旨。所以,我们看到,在辛格笔下,他所推荐的那些行善者不仅会捐出自己1/3乃至一半以上的收入,甚至还有人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也有人为了是否生育子女而苦恼,因为生儿育女会妨碍他们行更大的善。甚至购买一份冰淇淋也会引发他们强烈的道德自责,“我是否真的需要这份冰淇淋,就像某个处在贫困中的女人需要给孩子接种疫苗一样迫切”。③[澳]彼得·辛格:《行最大的善》,陈炜、姜雪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第38页。显然,这些行善者虽然令人钦佩,但他们的行为距离常人太远,以至让人难以亲近。事实上,这也是功利主义一直以来遭人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少人看来,功利主义那种让人致力于最大幸福的要求实在过于高远,不但根本无法满足,而且会让人无所适从,很多时候不可能作为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④对功利主义的一些主要批评,可参见James Rachels,The Elements of Moral Philosophy, New York: McGraw-Hill,2011, pp. 110-124.所以,功利主义往往将其动机归为仁慈,指望人们自觉地奉献。⑤[英]伯纳德·威廉斯:《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陈嘉映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00页。这也是辛格对有效利他主义寄予厚望的原因,在他那里,有效利他主义分明就是功利主义21世纪的新版本。而这也导致了有效利他主义受到了与功利主义类似的争议与质疑。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麦卡斯基尔与辛格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麦卡斯基尔对时下常见的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不以为然(他曾在牛津大学开设课程,主题就是反驳那些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但他也明白,作为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富争议的道德学说之一,功利主义承载了太多的理论负担。而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和实践,有效利他主义并不适合背上这些包袱“负重前行”。更何况,有效利他主义虽然与功利主义的某些理念契合,但也有与功利主义相悖之处。最明显的一点是,有效利他主义的初衷在于更好利用那些行善的资源,所以,有效利他主义所追求的最大化是那些既定资源所产生的善的最大化,而不是一味要求人们最大化地行善,乃至几乎奉献自己的所有,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于是,在2019年那篇为有效利他主义正名的文章里,麦卡斯基尔特意明确地把有效利他主义与功利主义区分开来。他指出,对于有效利他主义的第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等同于功利主义。他承认,有效利他主义的确与功利主义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诸如都关心福利的改善、福利的最大化,甚至有效利他主义者也常被看成是功利主义者。但它们其实是不一样的。与功利主义不同,有效利他主义并不要求人们为了他人更大的善去牺牲自己的利益。麦卡斯基尔特别强调,有效利他主义并不主张慈善是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此外,有效利他主义也不像功利主义那样只求结果、不计手段地行善,而是特别重视行善的方式。最后,有效利他主义也不像功利主义那样简单地把善看成是福利的总和,而是把福利主义原则与平等主义、优先主义这类非福利主义原则综合起来考量。①William MacAskill, The Definition of Effective Altruism,in Hilary Greaves and Theron Pummer (eds.), Effective Altruism:Philosophical Issu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pp.19-20.麦克斯基尔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明智的,至少使得有效利他主义在理论上避免了许多攻击。

在实践方面,有效利他主义所受到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其实践层面上的有效是否成立和可行。其中最重要的批评来自经济学。就像上文《魔鬼经济学》一书所强调的,道德只是表象甚至掩饰,经济学才是真实世界运行的规则。不少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是每个人出于自利而行事,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促进了社会整体的繁荣和发展。而这对于任何利他主义来说都是严重的挑战。②David Sloan Wilson, Does Altruism Exist? Culture,Genes, and the Welfare of Other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pp. 94-96.对于这种批评,有效利他主义首先可以借助一种一般的回应,即伦理学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反驳。简单来讲,这又分为两点:第一,经济学所说的经济利益只能支撑经济学,支撑不住伦理学,因为是生存定义了利益而不是利益定义了生存。第二,进言之,即使是在市场经济中,也不完全是由自利、“看不见的手”这类的设定决定的,市场经济这一体系的维系还得依靠人们之间的善意。③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35~44页。再次,就现实层面而言,显而易见,经济学解决不了真实世界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当前落后国家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而在这方面,有效利他主义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④William MacAskill, Aid Scepticism and Effective Altruism,Journal of Practical Ethics, vol. 7 (1), 2019, pp. 49-60.

除了经济学之外,另一种实践方面的质疑关心的是将有效作为行善的目标是否合适。一些批评者指出,如果将行善的目标定位为有效,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有可能误入歧途。“例如,当人人都是有效利他主义者时,所有的可支配所得将被投注在少数几个大的社会问题上,因为这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但如此一来,那些难以衡量效益却重要的工作,像基础研究、维护人权或罕病治疗,就可能会被打入冷宫。”⑤赖慧玲:《网络时代需要新的行善方式吗?有效利他主义的反思》,https://www.sohu.com/a/163705508_805920。这样的意见虽然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是对有效利他主义的误解。在上文所谈到的麦克斯基尔《更好地行善》那本书的5个关键问题中,已经清楚地指出了选择哪一种行善的对象是行善者自己的选择,有效利他主义所强调的只是要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你所投入的行善资源。那些被忽视的基础研究,恰恰符合有效利他主义优先考虑的范围,即“这个领域被忽略了吗”。

四、结语

在以上对有效利他主义及其争议的概括中,我们不难看到,虽然同为有效利他主义的代表人物,但相比于辛格,麦卡斯基尔的主张要更实际一些。他并不像辛格那样提倡有效利他主义者承受太多的负担,而只是强调要让人们已有的善意和善举产生最大的效果。当然,如果你愿意奉献更多,那肯定更好。如果你只愿意捐助很少一点,那也没关系。有效利他主义强调的只是让你的捐助更好地落到实处,让这些善意能更好地改变世界。而且,善意能产生更大的善果,也会反过来促进更多的人提供他们的善意。人们谈到有效利他主义,往往强调它旨在造福他人,改变世界。但其实,有效利他主义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即它也要改变行善者自己。有效利他主义认为,行善者在行善的同时,也通过行善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麦克斯基尔特别重视这一点。在他的那本《更好地行善》一书里,举了很多这方面的真实事例。事实上,那本书每一章都是从这样的例子开始,讲述某个人如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的某方面得到改善,最完美的结果当然是个人成功、世界受益这样的双赢,但现实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那些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麦克斯基尔在书中讨论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希望后续者有所借鉴。不过,从某个角度来讲,是否成功也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效利他主义到底有多有效也无所谓,因为只要行善,多少总有效果,即使改变不了世界,也会改变我们自己。其实,人人皆有利他之心,只要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将其落到实处,对于有效利他主义来说,也就达到其目的了。在这一点上,虽然辛格给人的印象似乎不如麦克斯基尔那样通情达理,但其实辛格也不是对此毫无意识。在笔者看来,辛格的言论多半是基于“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的考虑。辛格本人就说过一句非常中肯的话,非常贴切地概括了有效利他主义的宗旨,可以将其作为本文的结尾:“即使有效利他主义者在什么是做最好的事这一点上看法不一,但我们之间总有一些行动上的共识:这包括要帮助那些极度贫困之人,要减少动物农场中那些动物所遭受的痛苦。比起什么都不做,这无疑要好得太多了。”①Peter Singer, Foreword, in Hilary Greaves and Theron Pummer (eds.), Effective Altruism: Philosophical Issu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p. vi.

猜你喜欢

利他主义基尔功利主义
基尔科努米Fyyri图书馆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丹尼·麦卡斯基尔:从网红到MAGURA形象大使的淬炼之路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基尔根尼:爱尔兰东部的古老传说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干预
1783名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利他主义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多任务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