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法在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运动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11周彩红毛志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循证常规康复

周彩红,毛志明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 干部病房,广西 桂林)

0 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急症[1]。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非常多样化,而其最终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2]。有相关研究表明[3],脑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比较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带来极为严重的威胁。本文旨在探究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在早期康复运动中应用循证护理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5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中随机选取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循证组,各20例。常规组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56.87±6.54)岁。循证组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58.15±7.26)岁。将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病人在早期康复运动中施行常规性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病人沟通。并仔细指导患者在康复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循证组病人在早期康复运动中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分为:(1)在科室中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长担任小组组长。组内护士分为责任护士和专职康复护士,均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对小组内得到各个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4]。(2)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需要长期的卧床休养,不仅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极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在护理中需要给予病人基本的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树立积极面对治疗的心态,对其心理上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同时还需要进行并发症干预,查找相关的护理资料。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予以针对性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运动的效果得到提升[5]。(3)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偏瘫较为严重的病人,若其意识较为混沌、不清晰时,需要尽可能地避免仰卧位。而意识较为清晰的病人,体位则可以为仰卧位或健侧卧位等。并且需要每间隔一段时间翻身一次,避免患者出现压疮。(4)在病人的康复运动中,还需要根据循证护理的原则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恢复计划。对病人的肩关节、肘关节以及上下肢和腕关节等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在平时也需要多为患者按摩,促进病人体内的血液循环[6]。(5)通过三级感觉管理法在床边对患者进行不稳定平面下悬崖边训练,将协同运用四肢作用于患者躯干和四肢,并使其进行节律性运动。站桩姿势控制,调整患者腹压以及整体筋膜意识,调节整体筋膜呼吸控制,达到提升患者边缘系统应对不安全环境能力的效果,并增强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对前庭小脑的激活和应用等。每天训练时间为45 min,每周进行5次,连续6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7]。所有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进行统计,评分越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8]。(2)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

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

表1 两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循证组 20 72.35±5.01 82.36±5.14常规组 20 59.63±5.70 62.58±4.19 t 4.84 4.62 P<0.05 <0.05

2.2 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表2 两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循证组 20 86.35±5.92 92.56±4.28常规组 20 71.36±5.04 80.63±5.22 t 5.01 4.75 P<0.05 <0.05

3 讨论

病人一旦出现脑卒中后,会给自身的身体带来极大的损伤[9]。即便患者接受了及时的治疗,在恢复期间仍有较大可能会让患者出现残疾。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10-12]。而在该患者的早期康复运动中实行循证护理时,可以通过提出循证护理的问题[13]。并通过寻找循证支持和实践来完成对患者的护理,通过此方式可以从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出发,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循证组病人与施行常规性护理干预的常规组病人相比。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以病人为护理中心,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养成积极护理的态度,从而促进病人运动效果的提升。并且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病人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循证组病人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循证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更高,循证护理法更有利于病人身体机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在早期康复运动中应用循证护理法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身体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帮助病人树立积极治疗与护理的态度,从而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循证常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