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与预防对策

2020-03-10周梦婕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性别差异预防

摘  要:青少年与传统社会机构(如家庭和学校)的社会联系和父母对青少年闲暇时间的管理是抑制青少年犯罪的两个方面。犯罪原因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基准,它提供了一种社会纽带的视角来解释青年人对偏差的参与。如果青年与社会紧密联系并适当地进行了社会交往,则他们不太可能犯罪。通过这种适当的社交活动就可以实现整合,而那些未能发展亲社会纽带的人则面临更高的犯罪风险。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性别差异;社会纽带;父母依恋;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中的性别差异

人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犯罪的风险不是均匀分布的。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已经认识到,对父母有强烈依恋和对学校有高度承诺的青年不太可能犯罪。同时,父母的监督也是防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另一保护因素。社会控制理论提出,在情感上依恋父母并渴望获得教育和职业成就的青年人不太可能从事越轨行为。这是因为参与犯罪可能会使他们的父母失望,并破坏了获得教育和职业成功的途径。从性别和犯罪的角度来看,女孩更有可能从事非侵略性犯罪,例如轻微的财产犯罪和毒品的使用。相反,在女孩中很少看到暴力和侵略性犯罪,因为它们有可能削弱女性气质。

第一,男孩和女孩对这些防止犯罪的保护因素有不同的敏感性。例如父母的监护,对男孩和女孩的作用不同,重要性也不同。从理性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女孩的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和福祉都是由生活中的关系塑造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中的生活经历是女孩和妇女生活的中心焦点。因此,与男孩相比,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女孩更可能避免犯罪,因为犯罪会导致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并破坏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第二,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程度的犯罪动机。关于性别认同的大量文献表明,对女性认同的传统期望反映了诸如温暖,养育,顺从和同情等特征。相比之下,由社会建构的男性角色则具有诸如支配,自信,冒险和独立等特征,这表明男性行为中的攻击性和行动能力升高。

尽管我们通过对父母监护的影响,犯罪同伴以及与学校和父母的纽带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的理解,但还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与学校的牢固联系和与同龄人的薄弱联系与侵略性和非侵略性犯罪的较低水平相关。但是,与父母的依恋只会有效地抑制非侵略性犯罪。这使社会控制理论变得复杂,父母的依恋保护了年轻人不受各种行为的影响。侵略可能是与青年生活中无数因素有关的问题,例如邻里安全问题,学校欺凌等等;因此,家庭纽带无法有效地解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其次,非侵略性和侵略性犯罪均受到父母监督的抑制,父母监督是一种直接和工具性的控制。这与常规活动理论的主张相呼应,即缺乏权威监督会导致犯罪和违法行为。这表明日常活动理论可以为社会犯罪理论提供补充的见解,以解释犯罪和违法行为。这两种防止犯罪的保护性因素有可能相互影响。对父母有强烈依恋的青年可能更愿意接受父母的监督。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研究抑制父母犯罪方面对父母依恋与父母监护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受益。

最后,青年人参与不同类型的犯罪不仅存在性别模式,而且父母监督对犯罪的性别影响也存在。关于从事犯罪的不同动机男孩和女孩经历不同的社会化过程,其中女孩遵循更温顺和顺从的脚本,而男孩则被期望叛逆和好斗。分析结果表明,女孩对这两种犯罪的参与程度较低,而男孩对犯罪的参与程度更高。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探讨

首先,分析表明,父母依恋会抑制非侵略性犯罪。父母的监督和监视是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手段。父母可以为孩子的休闲活动设定严格的时间表,适度与他们一起参与娱乐休闲活动,增进家庭感情。通过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支持性交流和关系,可以促进对父母的依恋。然而,随着青年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作为与同龄人联系和社交的一种方式,家庭时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对话时间正在减少。开展活动并改善青年与其父母之间的交流渠道的举措可能有助于在他们之间建立牢固的关系。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考虑制定父母意识计划以帮助他们增强父母管理技能可能会有用。鉴于男孩对违法行为的参与程度较高,而父母监督的效果却有所下降,因此学校应推行促进性别平等的计划。以便男女儿童都可以学习如何最好地以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改善人际沟通技巧,挑战侵略和偏见的男子气概规范。让父母以及学校等社会机构参与进来,可以创建一种多管齐下的方法来保护青年免受犯罪。

同时,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青少年扶持政策。让少年适应社会,自立自强。比如与就业和创业相关的经济扶持政策,以确保经济来源。还有文化支持、教育支持、情感和心理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正如社会纽带理论所宣称的那样,通过促进他们参与和参加常规社会生活,促进他们参与到常规社会生活中去,这也是纽带的主要内容,是可以预防违法犯罪的。此外,文化支持政策和情感、心理支持政策,可以抵消一般应变理论中的紧张所带来的挫折感,努力稳定青少年的情緒和心理稳定,消除社会解体因素,强化亲情因素,从而预防犯罪。教育相关的扶持政策,通过与青少年稳定的教育联动,使其在培养人格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青少年稳定的教育联动,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它将为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提供机会,使其满足人生的过渡期,使其作为一般社会人成长。从而改变自制力,停止犯罪行为的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陈航宇.加强家庭保护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J].法制博览,2020(03):219-220.

[2]姜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原因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02):245-246.

[3]赵祯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J].中国人大,2019(05):40-42.

作者简介

周梦婕(1992.04—),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 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性别差异预防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